■湖北洪湖 周泰宇 这枚明熹宗时期铸天启通宝背大“院”小平钱(见图),直径约2.5厘米,厚1.1毫米,重约4.3克,其“院”即都察院,院之“一点”书成打结形,笔者因之命名为“结怨(院)天启”。 据查资料:天启时为弥补财政亏空,继承和发展了万历时期铸钱取利的方针。《天府广记》卷二十二《宝源局》称之“开局遍直”,因而不少州、府、军镇和政府机构等,都纷纷新立钱局,加入鼓铸。都察院作为明代监察体系的核心,本是“纠劾百官,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明史·职官》),此时却也参与了铸造钱币,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例。 都察院铸钱一开,钱局多了,背文纪地、纪局、纪重也多,各地版别远比万历时期复杂,大小轻重也出现了差别。其铸钱分小平、当二、当十三种,小平有:背平素、星纹;纪重有一钱、一钱二分、新一钱一分;纪局纪地有户(户部)、工(工部)、京(南京)、浙(浙江)、云(云南)、院(都察院)、密(密云)等。如当二钱有星纹、或“二”、“浙”等纪值纪地,还有记事背“奉旨”,即当时熹宗身边的宦官、大臣奉旨办事造钱的意思。当十钱背纪值兼纪重“十·一两”;纪值纪地兼纪局“十·一两密”、“镇”(宣、密、三镇)、“十府”(宣府)等。其钱文书写结构也很繁杂,仅“启”字就有户字“点”从“一横”,“文”字旁从“支”从“文”,捺笔也有长短之分;下部口字有“宽窄口”、“左竖下出口”、收笔“横两头出口”、“横书右出口”,“左竖两头出口”、“收笔横下凹口”、“上横下略凹口”的差别。天、通、宝三字又有多种笔画异式,文字还有大小、宽窄肥瘦、书写巧拙及径度轮廓等等区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