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钧窑香炉 ■山东青州 钟惠咏 北宋时期,有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说,而钧窑瓷器,传世较少,为研究者所关注。钧窑瓷器产于河南省禹县神垕镇,古代这里有大禹治水时会诸侯的钧台,古称钧州。钧瓷始烧于北宋初期,盛烧于北宋晚年,金元时期续烧,明代停烧,是唐代鲁山、郏县、内乡、禹县花釉瓷器工艺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对钧窑的烧造年代,过去有两种说法:一说北宋,一说金。1974—1975年国家对禹县八卦洞及钧台遗址,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终于证实八卦洞窑是为北宋徽宗朝烧制御用瓷器的瓷窑。 元代的钧窑瓷在沿袭宋代成就的基础上,产量虽有增加,但在瓷胎、釉色、造型等方面,都较粗糙。这显然与当时元代的连年征战、社会经济停滞不前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文献记载与元代钧瓷器物相对照,元钧瓷施釉比宋代厚,釉面有较大的气泡和开片纹。器物施釉不到底,并露出胎骨。有的器物在蓝色地釉上现出紫色斑块。从总的方面看,元代的钧窑瓷器,很少花斑装饰,少数器物上有紫红色的彩釉斑,面积很小。主要器型有盘、碗、罐、少量的执壶、枕、梅瓶、三足炉等。 青州博物馆所藏元钧窑香炉,口径7.5、高6.7厘米,1976年出土于城东南黑虎泉西断崖上。敞口,折沿,圆唇,直颈,垂腹,三兽蹄足。体施天蓝釉未及底部,无釉处露出土黄色胎。口沿至颈部,有一处6厘米长的紫红色彩釉斑,鲜艳而凝重,生动娇润,与天蓝釉相互映衬,宛如初秋天边的晚霞,在玫瑰红、深紫和天蓝之间变幻绚丽颜色。釉面出现钧窑特有的“蚯蚓走泥纹”,(用放大镜看)并有两处棕眼。无釉处露出土黄色胎,整器胎骨厚重而较粗松。综合元钧窑香炉各方面特点来看,应为北方民窑制品,适用于民间。 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其独特之处是使用一种乳浊釉,由于釉里含少量铜料,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恰如蓝色天空中的晚霞,故有“钧红”之称。青色也不同于一般青瓷,而是一种蓝色乳光釉,淡者曰天青,深者名天蓝,比月蓝更淡者则称月白,色彩还有玫瑰紫、海棠红等等。在天青的釉色上,还呈现块状的红霞或大小不等的彩斑。天青釉,色调之美如雨过天晴,据说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时,朝廷官吏请示烧造御用瓷器的造型和设色,周世宗答以“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根据这一颜色创造出来的釉色叫“雨过天晴釉”。“钧紫”是红釉和蓝釉相互融合而成。紫斑则是人工在青蓝色釉上涂上一层铜点染而成。古诗有“夕阳紫翠忽成岗”的诗句,形容钧瓷的色泽绚丽、恰到好处。古有钧瓷“黄金有价‘钧’无价”和“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说,足见钧瓷之名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