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 孙艺灵 簋为西周早期的典范之作,相当于今天的碗,是商周时期的盛饭工具。文献中说是用来盛黍稷稻粱的器皿,容量为一升或二升,用途已明。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但数量较少,商晚期逐渐增加。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为适应民间宗教信仰和社会上各阶层的日常生活需要,明清时期福建德化窑生产大量陈设供器类产品,常见器型有炉、觚、瓶、尊等,大多为仿商周青铜器造型。当时德化窑白瓷的花纹装饰形式繁多,但模印与贴花相结合的技法较为普遍,刻划花也是当时德化窑制瓷中较常采用的装饰技法。这件明代德化窑双螭耳簋式三足炉,集刻、印、贴装饰为一体,其娴熟而高超的技艺为后人所推崇和认可。 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龙或屋上的兽顶、殿角的走兽,也可压火灾)。此件白釉瓷双螭耳簋式三足炉(见图),高8.5厘米,口径10.5厘米,腹径18.5厘米,足径9.5厘米。炉身为扁圆腹,从颈到腹底部共饰11道弦纹作为装饰,肩部弦纹间堆贴8个变形夔纹及2个对称小花纹,直口,肩腹部堆贴双螭耳,耳下有垂。圈足外沿一圈饰3组共24朵莲瓣纹,圈足下再配以三兽足。三兽足外侧堆贴了三个小人面首,其形状清晰可见,整个造型端庄古朴,纹饰繁简得体,风格清新隽秀。这件白釉瓷双螭耳三足炉其造型与纹饰虽模仿商周青铜双螭耳簋式三足炉形制,但形体轩昂,给人以稳重匀称、器型规整、线条柔和之美感。与古朴的铜双螭耳簋式三足炉相比,另有一番典雅秀丽的韵味,具有异曲同工之精妙,使人观之爱不释手。白釉瓷双螭耳簋式三足炉通体施乳白釉,于细腻洁白色中微微泛黄,瓷簋式炉外底露胎,胎洁白细腻,整件器物其装饰在莹润的釉色中似隐似现,既简洁生动,又古朴典雅,给人以温润宁静庄重的美感享受。由此可以看出:这件明代德化窑白瓷双螭耳簋式三足炉,其瓷、胎、釉仍至装饰艺术等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是一件难得的上乘艺术精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