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风可以理解为一个家庭或家族中智慧的先辈们,在长期的劳作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和处世之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近年来,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依托当地地域及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以满族家谱谱训为文献基础的优秀家风传承研究,通过不断将研究成果融入学院的思政教育工作,借助新媒体、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等方式,弘扬和传播家风文化,为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将特色民族史料融入优秀家风教育 传统家风是传统农业社会宗法家族、家庭成员共同相守并世代传承的风尚习俗,其中一些优秀家风至今延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学院依托满族文化研究所、满族文化研究基地和东北谱牒文化研究基地、省级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东北满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等资源优势,结合对满族家谱中家法族规的新研究成果,将优良家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以切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延伸和拓展课堂教育的层次和深度。一方面,学院定期开展以满族家训为蓝本的家风讲堂活动,为学生解读满族历史上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如《牛胡鲁哈拉宗谱》中的“品行端方,富者可以自保,贫者可以自立,孝悌忠信,举能行焉”、《那拉氏族谱》中的“好男儿当自强,安心立志自主张。能忍耐有容量,遇事三思免祸殃。学勤俭莫铺张,心高胆大准不良”以及《满族叶赫·佟氏宗谱》中的“国强民富,国破家亡”等内容,并契合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推动正确的三观的树立,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家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推动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学院还在思政课堂上开展诸如“我晒我家风”“祖辈家风”等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向长辈了解过往的家风文化,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带动优秀家风文化的普及,促进学生在家规家训中领悟先辈的良苦用心和精神内涵,汲取其中珍贵的历史文化精髓,以增强学生对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责任感,将自身的成长、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到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 借助新媒体与新技术丰富优秀家风教育 新媒体时代,丰富的图文及影音资料、多元的沟通渠道以及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点滴的渗透力,都为家风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资源及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学院依托校园网络及各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互动性和多媒体性,挖掘并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点,将家风教育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提高学生的接受度,进而增加家风教育的成效。一方面,学院将多年来挖掘整理的满族家谱等珍贵文献资料整理出来,配以适当的图片、音频及视频资源等,依托于吉林师范大学丰富的院部机构,与计算机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形成紧密的联动关系,以契合教学需求、普及家风文化为根本原则,对文献资料作进一步的深加工处理,制作成集欣赏性、艺术性于一体,具备表现力强、内涵丰富、解读透彻等特点的影音资料,用于课堂上的教学展示及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制作等,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和认同家风文化,最终提高家风教育的成效。 加强校园文化及社团活动中的家风渗透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深化高校思政教育、弘扬主流文化、延伸课堂教学、传承家风文化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层次影响。首先,学院将校报、公告栏及校园广播等传统宣传渠道与微信、微博及贴吧等新媒体平台相结合,定期发布优秀家风教育信息,以多维渠道强化家风教育。其次,学院不定期邀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族文化尤其是满族家谱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开设弘扬家风论坛及专题讲座,在分享和探讨满族文化、家风文化的同时,更让学生感受到优秀家风的人文魅力,引导学生对优秀家风的认知和理解。最后,学院鼓励大学生社团,基于社团的主题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满族家谱家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优秀家风文化等,开展经典诵读、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以及书画展等活动,发扬和传播家风文化,提高学生对优秀家风的认知。 借力社会实践展现优秀家风精神内涵 社会实践是将优秀家风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教育方式,对实现知行结合、达到教育目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总书记所说:“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学院积极利用公休日及寒暑假期等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围绕优秀家风而建设的走进敬老院、走进老年大学等公益活动,通过活动交流及比赛等形式,将校内所学的优秀家风知识与校外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进行交流,在净化学生心灵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优秀家风的深刻认知。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