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清康熙茄皮紫釉桃形倒流壶

http://www.newdu.com 2020-04-14 收藏快报 刘东 参加讨论

    壶身
    壶底
    倒流壶内部结构原理示意图
    ■安徽合肥 刘东
    这件茄皮紫釉桃形倒流壶(见图),高14.6厘米,底径9.7厘米,外观呈一寿桃形,生动形象。同时内设机关,构造巧妙,与一般的瓷壶使用方法不同,堪称古代瓷器中的“科技产品”。
    之所以说这件壶的构造巧妙、内设机关,是因为此壶无盖,注水时需要将壶倒置,壶底有一小孔,孔上通一根管状芯子,芯子细长至近壶顶处,注满水后,将壶放正,水被芯子阻挡不会流出。同时,壶流细长,壶流根部连接于壶身较低处,倒置时流根则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倒注水时水则不会从流口流出。因其注水时需倒置,故称为倒流壶、倒装壶或倒灌壶。它们的设计巧妙,结构奇特,体现了古代工匠们丰富的科技知识和高超的制造水平。因内部构造较为复杂,制作时得分步进行,先将各部件单独制作完成,再依次将各部件粘连起来入窑焙烧,这对细节上的要求又远高于一般瓷器。
    倒流壶最早见于五代时期陕西耀州窑的产品,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五代耀州窑青釉剔刻花倒流壶是已知最早的一件倒流壶完整器。辽、金时期北方窑口也仿造耀州窑生产有不少倒流壶,明代磁州窑亦生产倒流壶,而清代倒流壶则存世量较大。一般认为倒流壶的奇妙设计主要是为了增加酒宴时的乐趣,是中国酒文化的一部分。不过也有学者指出:早期的倒流壶多为提梁壶,体积也较大,这种壶式便于外出携带,因此当时创烧提梁式倒流壶很可能有功能上的考虑,即壶无盖,携带外出时,酒水晃动也不易洒出。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期的倒流壶则不再是提梁式,其用途则更多是酒宴上助兴和文房雅玩之用。
    如今较为多见的是清代的倒流壶,它们既有瓷制,也有紫砂、锡制,造型则多为带枝叶的寿桃形,本文介绍的这件倒流壶造型正是寿桃形,是清代景德镇窑的产品。此器壶身呈寿桃形,前置一细长的曲流,后置一执柄,桃身施茄皮紫釉,寿桃上以贴花装饰出桃叶,桃叶、执柄和曲流皆施绿釉,桃枝干则施黑彩,全器不用红彩,亦可称为素三彩瓷。纵观全器色调庄重素雅,造型自然生动,釉面肥厚滋润,胎体致密坚细,是清代景德镇窑瓷器中的精品。
    最后来说一说茄皮紫釉,它是一种低温色釉,是用一种名叫“叫珠”的钴土矿为着色剂,以氧化铅作助熔剂。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瓷胎上着白色釉或不施釉,入炉高温烧结后再施铅粉、石末、叫珠调成的釉浆,之后第二次入炉,以700-900摄氏度的低温二次烧成。因其釉色如成熟的茄子皮,故名茄皮紫釉。这一色釉创烧于明代,清朝康熙年间,茄皮紫釉进一步发展,釉色纯正,釉质坚硬,有专家认为这件茄皮紫釉桃形倒流壶正是清康熙时期的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