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安徽安庆 陈璟 太平天国(1851—1864)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领导人洪秀全(1814—1864)早年参加科举,数次落第,心灰意冷的洪秀全阅读了基督新教书籍《劝世良言》,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开始在广西等地传教。清朝后期,由于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1851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史称“金田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1864年,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终结,历时14年。在这场旷日持久,席卷半个中国的运动中,由于太平军对清政府的货币排斥,并进行必要的经济贸易及发放军饷,太平军制定了一系列的货币制度,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太平军的货币除初期名称为通宝外,其余均称为圣宝。 图1、2所示正是太平天国初期铸币“天囯通宝”折十大钱,直径37.92毫米,为上海博物馆收藏。度体品文,此钱为黄铜精制,铸体规整有加,方正圆矩地章平坦;钱体厚重字口深峻,长划天版,宋体字,包浆自然;干净穿口细修轮边,措痕依然清晰可见。“圣”字取意于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纲领,故太平军的圣库、圣粮、圣兵等等多用“圣”字,钱币亦如此。“囯”非繁体,又与简体“国”字不同的是,中间少有一点;据《康熙字典》,明末国子监生张自烈撰《正字通》中已收入“囯”字;可见,洪秀全对“囯”字情有独钟,意为“王在国中”。“通宝”在中国古钱币上由来已久,始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铸行的开元通宝,后来历代皆效仿。据已故钱币大师马定祥遗作《太平天国钱币》,太平天国早期最先所铸的是称“通宝”的当十大钱,面文“天囯”直读,背文“通宝”作右至左横读。所知虽有十种版别,但大都是仅见之品。 天国通宝钱应是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改干支“丑”为“好”,即1853年)在占领南京后最早鼓铸的折十型大钱。由于当时的南京初定,且洪秀全等人尚未监理货币制度体系,市场上普遍行用的钱币,应仍是历朝的旧钱,特别是同时期清政府发行的咸丰钱,以小平钱居多。太平军并不急于铸行小平钱,而是先铸行折十大钱,来作为逐步回收大宗旧钱的手段,即回收历朝旧钱并熔化铸成太平天国发行的新钱,以此来逐步改革和统一币制。 由于当时还广泛地流通历朝旧钱,而大多数的钱文又皆以“通宝”为主。同时,尚未完善的货币制度使得当时钱局的负责人,没有完全领会钱文真正的新意,遂以市场流通的旧钱为题,创制天国通宝钱。后来,在规定以“圣宝”为文时,才即停铸和回收天国通宝钱,一律改铸“圣宝”钱,可见这是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最早所铸的一批过渡性钱币,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