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直读汉兴钱 图2 横读汉兴钱 ■安徽 张满胜 一、最早年号钱:“汉兴”是成汉昭文帝李寿(300—343)的年号,北魏著名史学家崔鸿著《十六国春秋·蜀录·李寿》载:“(李寿)遂以晋咸康四年(338)僭皇帝位于南郊,……改元‘汉兴’,国号曰‘汉’。”李寿开中国年号钱之先河,首先把年号铸在钱币上,专家称“汉兴钱”。“汉兴钱”被公认为是“中国最早年号钱”。 二、地域色彩浓:汉兴钱铸造的政治背景大概因为“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并且汉兴钱因属于少数民族(巴氐人)地方政权铸币,发行范围和区域均受到限制,发行时间很短(汉兴年号为338—343年),故呈现出浓厚的地域色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都人民公园后小南街出土批量的汉兴钱以来,结合近年的钱币研究和考古发现,汉兴钱主要出土于四川及周边地区,其他省份则鲜有见到。 三、六朝减重钱:汉兴钱是典型的减重钱,属于六朝小钱系列。此泉青铜质地,轻小质劣,钱体纤细薄弱,直径多在16毫米—17毫米,亦有更小者。平均厚度0.3毫米—0.8毫米左右,重量多在1-2.2克之间。三国两晋十六国时期由于政治动荡,经济不稳定,所以反映在货币铸造上就是“非大钱即小钱”,所谓大钱就是钱的面值很高,动辄“百”、“千”,实则钱值悬殊的减重钱,如“直百五铢”、“太平百钱”、“大泉五百”、“大泉五千”等,所谓小钱就是纸轻薄质劣的减重钱,如汉兴钱、剪轮五铢、沈郎钱等。其中,汉兴钱就被南朝梁人顾炬在《钱谱》中定义为“荚钱”。沈郎钱也是一种轻薄小钱,面文“五朱”,铜质较差,颜色青白,唐代诗鬼李贺《残丝曲》对沈郎钱作出了形象的描述:“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四、隶书钱文先:“汉兴钱”不仅是我国年号钱的发端,而且在钱币文字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的第一枚只用隶书书写钱文的钱币,它是篆书变为隶书的先例。秦汉以前的钱币,包括两汉时期铸造的半两钱、五铢钱,钱文仍是使用篆书,三国时期的太平百钱虽然出现隶书钱文,但是仍以篆、隶两体为文,且隶中仍含篆意。直至“汉兴钱”,无论直读、横读还是合背钱等何种版别,均都是只以隶书文体入钱。“汉兴钱”文虽为隶书,但如果从书法结构和线条上分析,却似乎已初步具备楷书的某些特点。 五、版别很简单:如果仅仅从钱币版别研究,和历代政府发行的制式货币比较,汉兴钱似乎更加轮廓清晰,简单明了。从现有实物资料和出土考古成果来看,汉兴钱迄今共发现4种版别:一是直读钱(图1),钱文上下排列,穿上“汉”,穿下“兴”,是品相对比较多见;二是横读钱(图2)钱文左右排列,穿右“汉”,穿左“兴”;三是合背钱;四是背阴刻文“王”,另:1978年湖北长阳东晋窖藏铜钱中曾发现一枚汉兴背阴刻文“王”字铜钱,其中横读和合背者均较少见。除此之外,笔者尚暂未发现其他版别的汉兴钱。 六、品相多欠佳:汉兴钱铸造初期就属于荚钱系列,因制作不精,多形制薄小、钱体纤细质劣,文字漫漶不清,且传世品几乎绝迹,今见到者多为生坑出土品,所以在历经近1700年的土埋水浸,日月风蚀后,其品相大多已经相当容弱,所以好品相者(如存放在密闭性极好且环境适宜的器皿中的罐装出土品)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七、传世较少见:由于李寿的地盘主要在蜀地,而铸钱后不到十年成汉就被东晋穆帝所灭,加上钱币铜质不好,故今天见到的“汉兴钱”不仅少而且品相差,一般都锈蚀严重。总体比较而言,无论是何种汉兴钱,因年代久远,发行时间短,存世量少,又是少数民族政权发行的区域性法定货币,传世量虽不多,但增值潜力大。只要是品相好大开门的真品,就会有较好的增值潜力和较高的收藏价值。目前,直读汉兴钱市场价值约在300元左右,好品相大开门的横读汉兴钱和合背等版别的市场价格也早已逾千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