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 陈璟 图中所示是一枚陕西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钱币大师李伟先旧藏,现为上海博物馆收藏。此币属试铸样币,不仅是近代银币中的大名誉品,更是我国“银币二十大珍品”之一,备受中外泉界青睐。该七钱二分样币,正面点圈内镌汉文和满文“光绪元宝”字样,上镌“陕西省造”四字,下镌“库平七钱二分”六字,两旁镌六瓣花饰。背面蟠龙居中,外圈为英文,并镌有“7”和“2”阿拉伯数字,两旁镌小花饰。此币为试铸样币,未经流通,包浆自然,设计巧妙,铸工精良,由于陕西省未正式成立造币厂,故铸造地存在两种说法:一、清政府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铸;二、陕西省委托湖北省造币厂代铸。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吏治腐败,鸦片的泛滥,清政府在抵御外敌侵略上屡屡失败,大量的战争赔款,造成白银外流多达10亿两以上。外国侵略者不断在经济上掠夺,他们使用90%成色;标重七钱二分的白银,套取中国重达一两、成色93.5%的高纯度白银,造成白银流失,价格飞涨,百姓苦不堪言。遂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开办广东银元局,用来抵制及取代洋钱。广东试铸成功后,各省纷纷效仿,朝廷也极力推广。不久,陕西亦开始筹办铸行银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陕西巡抚魏光焘奏请在西安设置钱局自行鼓铸银元,并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制铸币钢模,该厂在把钢模移交中国之前,试铸了“陕西省造光绪元宝”样币10套,其中6套交陕西省当局。英国喜敦造币厂为陕西代制的钢模运到陕西后,不巧正值清廷整顿各省造币厂,于是陕西停止了造币厂的筹备。据施嘉干《中国近代铸币汇考》,陕西“下属数种(指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五种银币),均系试样,为当时湖北厂代铸之样版。另据1975年美国加州一场钱币拍卖中出现一批中国的罕见金银币,其中就有一枚陕西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据悉,此场拍卖会拍品均系伯明翰喜敦造币厂流出。 李伟先(1892—1972),别号宕涛,广东中山石岐人,曾长期担任上海永安纺织印染厂总会计师,将丰盈的祖产及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部用于钱币的收藏。李伟先从一枚“三鸟币”开始,踏上了收藏钱币之路,后逐步扩大范围,亦收集铜元、古钱、纸币等,终于成为一位钱币收藏大家。他利用闲暇时间到处探宝寻友,并结识了闻名沪上的钱币大家马定祥。马定祥之子马传德在《钱币界名人逸事》载:“当年,我国金银币的收藏以施嘉干和奥地利人耿爱德最为著名,但李伟先的金银币藏品之丰、珍品之多绝不逊于前两位。以往,泉界有南张(叔驯)、北方(药雨)、巴蜀罗(伯昭)‘三巨头’ 之称,但这三位的收藏主要是古钱,而李伟先的收藏是涉及金银币、铜圆、古钱、纸币四大门类,如家父生前所说的,在我国钱币收藏家中仅此一位。”李伟先为人十分低调,从不出席泉界公开活动,直到1963年他首次向上海博物馆无偿捐赠珍贵钱币才为世人知晓并称颂,自1963年李氏夫妇首次捐献后,1964年、1965年,他们又分批向上海博物馆捐献了中国历代金银币、铜圆、古钱、纸币、元宝,以及外国金银币、奖牌等,总数量达到万件。据悉,这枚陕西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就在此次捐赠物之列。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致使陕西省的造币计划不幸夭折,故存世陕西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样币倍感珍贵,并同时存在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五种规格,即对应壹元、五角、贰角、壹角、伍分五种面值,是当之无愧的银币珍品。近代钱币收藏家蒋仲川著《中国金银镍币图说》载:“陕西省造币厂,虽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开始筹办,终未正式成立,该省银币,仅由湖北造币厂代铸样币若干枚,兹得到一元、五角、五分三种,真如凤毛麟角,绝少仅有,是为名贵珍品,此外二角及一角辅币,想必亦有样品,苦于无法搜罗耳。”由此可见,在民国年间此银币就已是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对象,关于它的身世之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