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现代以来欧洲民族国家模式在世界范围的拓展,带来了国家主权边界的清晰化,以及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公共事业等国家力量在边境两侧的差异化实践。中越边境峒中镇段的经验表明,伴随有效的国家边疆建设介入边界地区,边民的国家意识逐渐被清晰化的边界和差异化的国家力量所形塑,边民在适应清晰化边界的过程中,国民身份与认同逐渐超越边民身份与认同。由此,现代民族国家完成从物理边界到国民身份的双重型构。 关键词:划界;边界;国民意识;国家认同 作者简介:杨丽玉,女,云南大学历史系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西南边疆史、西南海关史; 一、问题的提出 如果说边界及主权空间作为一种物理现象有一个清晰的存在与否的时间节点,那么国民身份认同则显然是需要培育,存在一个渐进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从游离到固定、从臣民到国民转换过来的边民来说是一个制度形塑和主动适应的调适过程。已有的针对国民认同或国民意识的研究,或者以历史视角考察从臣民身份到国民身份的转变,如叶瑞昕、小野寺史郎、马建标等;或者站在主位立场将身份作为边民主体建构的工具,如朱凌飞和段然等,或以政治学角度研究国家认同的建设、强化与巩固,以及全球化时代国民认同的重要性,如林尚立、范可等,或从少数民族角度出发构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如张宝成、李立纲。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跨国性、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2019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上也提出世界现行的多边机制及其运行并不完美,还存在一些不公正、不合理之处。因此加强边境地区边民的国民意识,培养边民的国家认同,意义深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峒中镇段的中越边界线的最终划定并树立界碑是在2010年,因此针对划界、国民意识、国家认同的问题,峒中镇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案例。 峒中镇隶属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西南与越南广宁省平辽县相接,北与宁明县、上思县接壤,是两国两省区四县交汇地。镇中居民以瑶族、壮族为主,边界线上生活有瑶族、壮族、京族等跨境民族。峒中镇下辖有堂龙村、峒中村等19个行政村,其中有大坑、细坑、和平、尚义、板兴、坤闵、峒中7个村寨在边界线上,边境线长43.8公里。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峒中凭借特殊的地缘优势,与越南横模关口建立双方边民互市贸易点,2017年12月峒中口岸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回溯峒中镇的历史发展进程,不仅可以看到边界的逐渐固化,还有国家意识在观念与实践层面的诸多变化。本文基于2017年在广西中越边界峒中镇段的实地调查,通过梳理边疆建设、边境管理、跨境商贸、国民认同等实践和观念在峒中镇的诸多变化,探讨国家力量在边界地区的介入,以及由此引发的边民在适应清晰化边界过程中的一系列社会调试和身份认同。边界的清晰形塑了峒中边民的国家认同,进而实现了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启示。 二、现代国家建设中的边界与认同 现代民族国家以国家主权为核心,以构建全体公民能够共享并获得发展保障的国家制度体系为基本组织框架,这也决定了公民对于国家的认同是现代国家建构的一个重要维度。 理想中的民族国家不仅通过一系列集权化的政治制度来实践权力,更应该包含被清晰划定的领土,国家可以在其中实现权力。现代民族国家的首要特征是主权独立,民族国家对于领土主权的实现,即通过边界的明确标定来明确权力范畴,因此民族国家的边界是绝对化的边界,是一个政治和社会屏障,一条治权界限,以清晰的物理界限表现出来。通过现代国家边界的划分和确立,实现国家对特定区域和特定社会的有效管理。 与此同时,现代民族国家最终取代传统王朝国家并确立自己的合法性,依赖的是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国民对于国家的接受和认可,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自身所属群体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高度肯定,对身处其中的历史、传统、风物、遗产、景观、自然的高度赞赏和肯定,使得国家与民族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就是国家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认同即是民族国家能够取代王朝国家的根本所在,获得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国家认同,是民族国家存续的基础,也是民族国家合法性的基础。现实的情况来看,民族国家也往往把国家认同的建构和维持作为国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核心任务。 近代以来全球化成为一种冲击力量,冲破民族国家的领土边界,使得资本、文化和人口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全球化冲击的多重面向,给边界管理与国家认同带来一系列的挑战。由于经济、政治、环境、社会等诸多领域的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民族国家的国界之内,超越国界的流动性越来越多,去边界化的跨界整合频繁,边界随着流动人口的移动和边界管理制度而呈现出弥散性和消散性。与此同时,日常性的跨界流动使得边疆地区的文化的混合性、认同的多样性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带来挑战和反思。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一个国家在国家认同面临挑战的情况下,都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塑造国民的国家认同,以促进国家的整合与凝聚,消解公民个人层面的本体性焦虑,实现国家向心力的再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的领土主权,强调领土主权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国家对边疆地区实施了实质性的管理。边界明确化和管理强化使得国家针对边界的安全和流动有一整套法律规范进行保障。“边界有着自己一系列的内部规则,用以控制人们的行为,这些规则自我存续同时也抗拒改变。”领土边界区隔出不同的国家政体和管理模式的实施范围,边界管理制度成为一种话语和意识形态来对边界两侧的我者和他者进行区别,塑造明确的国家身份认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