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战“疫”说理】新冠肺炎疫情对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挑战及对策

http://www.newdu.com 2020-04-20 中国社会科学网 朱永梅 参加讨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减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面对全球突遇新冠肺炎疫情侵袭,我国经济社会运行遭遇了严重干扰。目前,国内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但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压力较大。在疫情防控条件下,如何快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打赢扶贫攻坚战役,是当前紧迫的问题。民族地区在我国区位经济格局中属贫困地区,贫困面积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充分认清疫情对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新挑战,采取应对措施,才能确保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生活恢复,保障脱贫攻坚战役获得全面胜利。
    一、疫情对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带来挑战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并具体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的四个新挑战: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这些困难在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同样存在,并突出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抑制民族地区内生经济发展,弱化本地扶贫能力。经济发展是扶贫的基础。疫情在我国发展的高峰时期,民族地区大多数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一些企业春节后无法及时复工,影响了第一季度的生产效益。从产业结构看,2015年以来,民族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逐年上升,如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第三产业比重达50.7%,内蒙古49.56%。疫情对旅游、餐饮、酒店民宿、演艺娱乐和航空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的打击最直接,并抑制了仓储物流、金融租赁、体育福利、公司和居民服务等生产生活新兴服务业的需求。第二产业的小型生产企业如文化产业、特色农产品产业、资源型企业、民族服装和工艺品加工业等相对脆弱,容易受经济大环境,特别是旅游等服务业状况影响,疫情对其生产和销售都带来压力。
    第二,外出务工和产业扶贫受阻,减少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当前建档贫困户的务工和产业扶贫收入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疫情导致本地生产企业一度停工,使员工暂时性失业或者收入减少。虽然目前旅游景区逐步开放,生活服务行业经营陆续恢复,但对输入疫情和国内疫情反弹的担忧使大众消费仍处于观望状态,消费信心尚需消费安全实践经验提振,安全信任和传导需要时间。这意味着社交距离短、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恢复尚需时日,特别是远距离旅游业很难快速反弹。依托旅游业生存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寨、酒店民宿、餐饮休闲、娱乐表演等产业影响较大,就业承载恢复尚需时日。依附于这些产业生存的个体加工业、商贩、小型运输和其它附属服务也受到影响。对农牧民脱贫效应好的特色产业,如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种植、猪牛羊畜禽养殖等受疫情影响生产要素和销售两端受到挤压,收益预期降低。社会隔离措施阻滞本地和外地务工,疫情在大部分民族地区的低风险也会减弱外出务工动力。
    第三,教育扶贫等公共服务受阻。教育扶贫既可以防止家庭因大额教育支出致贫,发挥保障性扶贫的短期效应,又可为低收入群体提供较高质量教育服务,阻隔贫困代际传递,起到发展性脱贫的长期作用。防疫情境下,隔离措施导致学校教育停顿,教育依赖网络在线实施,这又反过来对贫困地区的公共设施和家庭监管质量提出新要求。我国民族地区多山高海拔等环境状况使网络修建和信号维护较难,在线教学开展不易。同时,在线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模式差别较大,需要学校、家庭和个人共同实施和监督,对家庭的教育监管力度和质量要求比较高,贫困家庭因各种原因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学习困难,在线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第四,民族地区的疫情防范不容松懈,疫情影响仍将持续。需要充分认识国外疫情严峻态势带来的输入性压力,以及国内生产复工、生活秩序恢复后疫情反弹的可能性。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之一是边疆地区,这就对民族地区严防严控输入性病例提出了严格要求。民族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人口密度低是平均指标。人群总体呈现相对聚居状态,西藏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青海、贵州、四川和东北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气温相较内地较低,西北多风多沙少水,西南高山高原缺氧。受农牧区生产生活客观条件限制,人们卫生环境、卫生习惯和消毒措施不佳,医疗设施设备落后,检测能力不足。总体而言,医生就诊水平较低,医疗医护能力较差,交通不便,因此在防范疫情上更加需要谨慎有为。
    二、有效应对疫情影响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
    针对疫情给脱贫攻坚形成的挑战和难点,切实开展认真评估,旨在谋求解决之道。作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风险,也给我们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反思创新的机会。疫情仍需毫不松懈地防控,脱贫攻坚时间又很紧迫,这要求我们厘清思路,坚定信心。恩格斯说:“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面对疫情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关键时刻的脱贫攻坚任务做出了具体部署,还提出了“高质量完成”的更高要求,清晰地阐明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路。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的政治保障。我国在脱贫攻坚上取得了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和防控疫情的中国经验,都彰显了党的领导优势。因此,“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的情况下,干部队伍更应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保持基层党组织在“双战”战争中不畏艰难、敢于打硬仗的应急响应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广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工作中求真务实、紧密联系群众、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的服务精神,就一定能取得脱贫事业胜利。
    第二,创新工作方式,统筹防疫与脱贫两者齐头并进。防疫和脱贫有着共同的民生关切,疫情环境下相互关联。一方面,贫困人口因为害怕陷入疾病的危险中,陷入贫与病的循环,成为脱贫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在疫情风险中,防疫也关乎扶贫。另一方面,对疫情的恐惧可能直接影响生产,降低收入。因此,在防疫中脱贫考验着各级政府治理水平和政治能力,需要创新工作方式,统筹安排防疫与脱贫,分区分级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既要推进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又要对疫情高度重视,不能放松防控、前功尽弃。
    第三,积极减损脱贫,加强监测排查。“从实践看,疫情或灾害对减贫进程会产生影响。”根据灾害经济学的原理,人类社会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人口增长以及财富积累等因素促使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扩大。人类无法避免也无法彻底消灭灾害。减轻灾害的正确行为是寻求减轻灾害的有效策略,并争取打下创造财富的新基础。在扶贫工作中,“最突出的任务是帮助中西部地区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为完成这一任务,要“严格考核开展普查” 加强常态化监测督导,严把退出关,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三、疫情防控中民族地区高质量脱贫攻坚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要求:“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强”,全国要攻坚克难完成任务。面对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新挑战,扶贫应采取更加细致、更加精准、更有效率的举措。
    第一,以创新性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恢复和发展。
    首先,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应积极探索防疫环境下的创新经营之道,有效融合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做好防疫和营业双管理,以扎实的防疫举措提升复工复产效益。服务业最大的障碍是消费过程中疫情传播担忧。因此,旅游、餐饮、休闲娱乐、酒店民宿等服务业应在有序恢复营业的同时,提升服务理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和反馈,使客户预先了解消费场所状况,包括消毒、客流、营销优惠、产品服务等信息,使防疫措施透明和公开化,提升消费信心。做好防疫应急预案,提供防疫设施和消毒物质,条件具备者可免费发放口罩等防疫用品。
    其次,以疫情为契机,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以发展开放式空间的乡村旅游,加强地方和企业卫生文化建设和智能服务水平,提倡文明卫生健康经营理念,改变不文明不卫生的作业方式和服务方式,条件具备者可引入机器人、平台自助服务、人机联动等智能服务和消毒举措,适度拉大人际服务距离,调动消费者消费兴趣,给予充分的消费安全体验。同时,鼓励近郊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民族地区可以门票优惠和增强宣传力度等方式吸引省内近郊游客。宣传内容可突出民族地区地广人稀的特点,适应防疫环境兼非节假日以中老年游客居多的现状,吸收游客,必要时可点对点接送客户。再次是加强服务业服务质量管理,准确估算符合防护标准下的合理客流量,以网络预售和实名销售等方式合理控制流量,既可以防止客流爆满和空客两类极端现象,带来有序合理收入,也可以打造有质量有温度的服务环境,满足客户对优质消费体验的需求,又符合防疫所要求的社交距离。
    最后是实施科学客户信息管理,合理规划和引导客户消费线路。旅游业应规划多条游客旅游路线,适当改变传统固定线路,合理分流游客,保障实名制下可追访旅客线路,为防控疫情提供必要信息数据。同时做好信息保密工作,保障消费者合法权利。
    第二,做好精准扶贫脱贫工作。
    2020年是脱贫攻坚之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也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做好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确保防疫与脱贫齐头并进。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目前,我国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总量323万人,这要求最后一个阶段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更加精准。聚焦于未脱贫人口是顺利走完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一是关注民族地区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生活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分类施策,根据家庭具体情况和意愿,愿意外出务工的尽量提供机会。因病、语言障碍、生活习惯或者其它原因不愿意离家的,应就近解决,实事求是采取具体措施。
    二要防止已脱贫群体返贫、边缘群体致贫。特别关注已经脱贫或者其它因疫情失去收入的易致贫群体,达到贫困标准的,提供临时生活补贴、低保等政策。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对口支援要实实在在帮扶到贫困户。在尊重市场规律和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动员和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在以购代销、以买代捐中,不仅扩大支援单位,还可考虑以结对子方式,直接面向贫困农户购买产品,使贫困农户直接受益,打造全社会共同扶贫的格局。
    四是重视两端群体,主要是高龄老人和特殊儿童的生活困难问题,特别是高龄独居老人的生活障碍和疾病问题,孤儿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心理问题。加强排查和入户访查,降低因预防疫情而拉大的社交距离致使老人独居生活的高风险,防止和贫困问题交织产生“等钱救命”等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第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扶持产业扶贫项目,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面对疫情的冲击,加大金融向民族地区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产业扶贫提供信贷支持,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精准度。金融对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支持,重点要解决“益贫式”企业的融资需求,防止疫情环境下的资金链断裂。及时下拨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项目资金。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和惠农信贷工作,提高审批效率,支持困难农民发展农业和农副产品经营所需资金。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方面,加强扶贫项目监管,把重点放在如何克服疫情对农民产品滞销、扩展收入渠道、及时组织就业岗位、点对点外出务工组织和服务上。突出解决贫困户失业问题,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应提供就业机会或者发展产业机会,以鼓励和奖赏劳动为主。针对民族地区物质外运因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成本高等问题,应联合邮政快递给予适当补贴。充分动员大型电商平台或者连锁超市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消化吸收或者应急促销。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
    【本文为国家民委课题(2019-GMD-51)和中央高校课题(2020SYB5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