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陈福康:我家的镇尺

http://www.newdu.com 2020-04-21 文汇报 陈福康 参加讨论

    1981年,李健吾先生为纪念郑振铎先生而写了一篇《忆西谛》,其中写道:
    我眼面前摆着你送我的结婚礼物:老式的“镇尺”,将近一尺长。本来是一对,经过十年浩劫,书桌上留下这一只了,多可贵的孤零零的一只!它的伙伴又哪儿去了呢?它们能像春天的鸿雁在高空排成人字飞来吗?我没有能力查,也不愿意问,不过明明是一对,上款和下款统统刻在失去的那一只上,如今就剩下这一只,刻着各种文体的古字,旁边还刻着现代语言的文字,落款是“茫父”,还有一个小小印章。“茫父”是谁呢?我的浩瀚无边的记忆之海忽地跳出一个“姚”字。难道陌生者姓姚?不管它,反正从我结婚起,这对镇尺就跟我跟到“文化大革命”为止。如今只有孤单单这一只,可是单这一只就有多重的分量啊,是铜的!
    李先生对郑先生的感情是非常真挚的。不过,年纪大了(第二年李先生就逝世了),有时候记忆就未必可信。例如,郑振铎送的这对镇尺,明明并没有失散,在取名于庾信“韩山一片石”或韩愈《山石》诗的某作家写的《李健吾传》中,就印着这对镇尺的照片。而且,上款和下款也并非“统统刻在失去的那一只上”,而是分别刻在两只镇尺的下部,一刻“健吾先生雅玩”,一刻“郑振铎二十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镇尺,是以前文人,尤其是书画家的斋室里,常用或必用之雅物。我的父母亲都不是文人,父亲小学也没读完,母亲连小学门都没进过。他们都只是做毛笔的笔工,但我从小家里就也有一只铜的镇尺,一直就拿来玩的。稍微长大一点后,我去父亲工作的笔庄玩,曾看到店堂里有大大小小很多铜镇尺,才知道它的主要功用是用来压纸张,也知道了镇尺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父亲是一个极其诚实甚至古板的人,平日里连公家的一张信笺都不拿回家的,他做了一辈子毛笔,但我小时读书写毛笔字的笔,都是从街头小文具店里买的(父亲认为小孩子练字不必用太好的笔)。那,我家里孤单单的这一镇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有这个疑问,但一直没有问过父母亲。
    
    没有问过父亲的,还有这镇尺上的文字。“高情涧碧与山红”,这个草书的“涧”字我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不认识,觉得好像应是三点水加一个罗,但又没有这个字啊,于是就猜想应该是个“河”字,虽然又觉得这样写有点别扭,但私下以为“河碧”与“山红”也很工对。反正,因为父亲文化程度不高,我一直没问过他,当然更不会问他这句诗的出处。现在,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多年了,想问也问不到了。我平时并不铺纸挥毫,现在更是连钢笔、圆珠笔也少用了,因此这镇尺也基本不用,只是作为父亲的遗物,搬了好几次家也一直留在身边。
    我自己一直读到了大学,读到了博士研究生,当然早就知道了“高情涧碧与山红”作为一句诗联,必是下联。那么,它的上联是什么呢?我曾经拟写过很多句,但总不能弥补不知道原来上联的遗憾。随着阅读的增加,我后来又知道了“涧碧”与“山红”的出处,就是韩愈《山石》诗里的“山红涧碧纷烂漫”,连苏东坡都喜欢韩退之这个意境,写诗云:“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从谁?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时。”
    那么“高情涧碧与山红”又是谁写的呢?我也曾在电脑上搜索过“基本古籍库”等,都没有找到。然而,有一次我翻阅清人查慎行《敬业堂集》,读到《长律一章寄祝座主清溪徐公九十寿》一诗时,竟在无意中看到了出处!该诗是排律,有五十韵百句,一韵到底,多为精彩对联,篇幅很长,这里只截取数句:
    吴兴自昔多耆旧,人瑞今归九十翁。古殿灵光尊海内,岁星朗耀在江东。……什袭有嚢多锦制,留题无壁不纱笼。遍栽桃杏开芳径,新茁芝兰压旧丛。雅量风清兼月白,闲情涧碧与山红……
    
    原来,原句的第一个字不是“高”而是“闲”!电脑是死板的,你差一个字,就查不到了。查慎行所歌颂的,是他在四十多岁好不容易才考上举人时的座师徐倬。徐倬是吴兴(湖州)人,而湖州正是我的故乡,也就是天下闻名的出湖笔的地方。吴兴自古多文豪,但再伟大的文人也是离不开笔工制作的笔的。这样一想,好像我家这镇尺确实也与先父是有缘的了。现在,那句诗的上联也很清楚了。“雅量风清兼月白”句,我认为是出于宋人陈抟《河洛真数》的“一朝云起卷还舒,俱是风清并月白”,古文中“并”就是“兼”啊。
    在我写这篇拙文的时候,又受到友人启示,在互联网上查到“雅量风清兼月白”一联,在山西省已有三处古迹或旅游景点,早就用作楹联了。那就是阳城的皇城相府南书房,五台山的显通寺钟楼,忻州定襄县的阎锡山故居。而且,三处楹联下联的首字都是“高”。当然,所有这些地方的介绍文字,都没有指出这副对联的作者和出处。所谓皇城相府,就是清朝名臣陈廷敬的故居;而陈氏也正是查慎行的恩师,正是陈氏向康熙皇帝推荐查氏的。因此我猜想,当是查慎行又将此联书赠陈廷敬,并将“闲”字改为“高”的,尔后,此联便在山西传开了。而拙文上面提到的李健吾,及《李健吾传》的作者,也都是晋人。谈查氏此联居然涉及这么多山西人,亦一趣事也。
    我在浩瀚无际的脑海中冲浪,忽又想到,那刻有“雅量风清兼月白”的镇尺,一定也还存在世间的,我慢慢寻访,也许总有一天它也会出现,与我家的镇尺一起“能像春天的鸿雁在高空排成人字飞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