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世纪初开始,英国相继在东印度与北美洲范围内建立殖民地体系。自此,殖民地问题一直是英国的时政焦点。到18世纪下半叶,北美洲殖民地存在的各类问题日益突出,引起英国国内知识界人士的广泛讨论。亚当·斯密(以下简称“斯密”)是其中最为深刻的观察者之一,他主张解决北美洲殖民地问题的政策是自由商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政治。斯密借北美殖民地问题达到了抨击重商主义和传播英国在殖民地管理中的自由贸易制度的目的,为论证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提供了有力证据。 欧洲殖民地历史背景 欧洲殖民地历史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各邦分别占有极小的领土,任何一邦的人口增多到本邦领土不易维持的时候,便遣送一部分人到遥远的地方寻找新的住所。有学者认为“一切商业交易是从掠夺开始发展起来的”。关于这一点,经济史学家威廉·罗雪尔进行了详细阐述。继古希腊—罗马之后,意大利是“中世纪唯一真正进行殖民的民族”。而意大利人所得的巨大利润,诱发了葡萄牙人的贪欲。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葡萄牙人开始积极探索海道并发现了好望角。到15世纪末,真正从事大规模殖民活动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因为15世纪末,在西欧大部分国家内战方酣时,葡萄牙却太平无事。显然,国家的稳定对鼓励其向外寻求财富具有决定性意义。 17—18世纪,属于英国殖民地时代。自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完成农业革命并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此后,东印度公司把印度的粮食、棉花、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为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英国发现北美洲并使其成为欧洲新的殖民地。英国开始凭借其商业贸易实力拓展其殖民体系,并将其宗主国相关一系列法的观念和所有权的观念输出到北美洲大陆,为北美洲实现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和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 欧洲各国殖民扩张的真正动机和世界其他地区与大西洋各国连成一体具有两个重要后果:其一是母国带来的制度和所有权影响了殖民地区域以后的发展,其二是贸易和生产要素(即劳动和资本)流动的模式有助于形成大西洋各国自身发展的模式。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殖民地的经济组织与英国殖民地的经济组织是不同的,这种差异肇始于母国带来的所有权和殖民地的要素禀赋。英国殖民地比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晚一个世纪出现,反映了该国所有权结构的变革。 综上所述,殖民地问题是人类经济史变迁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在他们的论著中进行过或多或少的阐述。斯密也不例外,他在《国富论》中辟专章论及殖民地相关问题,深刻揭示了当时英属殖民地,特别是北美殖民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前瞻性地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 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斯密写作《国富论》期间(1767—1776),北美骚乱成为当时困扰英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随着北美时局的发展,各类关注北美殖民地政策的人士竞相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斯密对殖民地问题和殖民地理论一直保持着极大的兴趣。通过对古代殖民地历史的考察,并联系当时资本主义扩张所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在《国富论》下卷第七章,他从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以及新殖民地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极其详尽的论述。他强调,古代与现代的殖民地目的与动机,均是为了“明白显著的实利”(比如商业贸易、金银贵金属、香料、象牙等)。 在当时所有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中,繁荣速度最快的要算英国的北美洲殖民地了。斯密认为这是因为英国本土的政治制度输出到殖民地后,比欧洲其他任何国家的殖民地政治制度更有利于土地的改良与耕作。例如:1.在英国殖民地上,虽未完全防止地主独占未开垦的土地,但比其他任何殖民地都受到更多限制。殖民地法规定,各个地主都有义务在限定期间内,改良并耕作部分土地,而在不履行义务时,可把土地交给任何其他人。这种法律虽执行得不严格,但有相当效果。2.在北美洲,除少数几个州以外,在其他的一切英属殖民地上,根据自由借地法保有土地借用权,使得土地易于割让,大块土地的领受人都觉得,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如尽快割让大部分土地,只保留小额免役土地收取地租。所以,用来改良土地和耕作土地的劳动者,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提供的生产物数量和价值也很大。3.英国移民劳动者,不仅可以提供较多和较有价值的生产物,而且因为赋税适中,生产物的大部分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可贮蓄起来,用以维持和推动更大的劳动量投入再生产之中。4.英国殖民地,在处置其剩余生产物方面,比其他任何欧洲国家的殖民地,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而且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所采取的宽大政策,大体上限于原料或粗制品的贸易。 斯密认为,正是上述几个原因,使得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与土地所有者的使命感(即真正利益)相联系,促使高效率标准的产生和执行相对比较容易。也就是说,英国在殖民地政策上,虽然与其他国家一样,受当时重商主义精神的支配和影响,但总体来说,不像其他国家那么褊狭。换言之,斯密认为英国相对宽松的自由制度给英属殖民地带来了一系列发展动力。 揭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起源、发展及运行方式 英国殖民地政策的优越性,主要在北美殖民地的进步上表现出来。反过来,北美洲又为英国国内提供了大量剩余生产物,扩大了英国的财富。而宗主国对殖民地的贡献则是为其培养了大量人才。在《国富论》中,斯密详尽描述和严厉抨击了英国对北美以及本国商业和制造业方面的广泛束缚。航海管制法案要求殖民地和大英帝国之间的贸易必须在英国船只上展开,某些日用品最初限制在母国市场上销售。在斯密看来,这些政策会破坏英国产业部门间的均衡。比如,英国殖民地政策还阻止殖民地生产更先进或更精致的产品。因此,英国虽然一方面允许从北美洲免税输入生铁和铁条,以奖励北美洲的这种初级制造业,另一方面却又绝对禁止在任何英属殖民地上建立钢厂及铁厂。斯密承认,这种贸易管制的殖民地关系,从短期来看,也就是殖民地制造业不发达时期,对双方都有利。它有助于创造一个自我供应的经济联合体,并有助于减少黄金外流。但是,从长远来看,斯密预言“在比较先进的情况下,这种禁令很可能成为不能容忍的真正的压迫”。 斯密明确地说:“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东西比这种相互的自由贸易对双方更为有利。它有助于冲破那种荒谬的垄断,我们错误地设立对我们自己不利的垄断,只对我们几乎全部的各种制造商阶级有利。”所以,他主张母国和殖民地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关于这点,当时斯密和邓达斯勋爵通过书信往来进行交流,他们一致赞同爱尔兰议会通过爱尔兰自由贸易的法案,并讨论了建立“关税同盟”的办法。 根据斯密的理解,如果在殖民地仍然运行重商主义政策,在直接的方面,它是一种政府帮助私营企业的政策,利用保护税则、奖励金、殖民和航海条例、公司组织特权等予以扶助;在间接方面,它容许个人通过私人的集体措施,采用规则或遵守风俗习惯,束缚个人的充分自由,使他们不能从事无限制的竞争。相反,如果政府在维持一种自然自由的制度方面负有责任,不过是“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暴力行为和侵害”;保护“社会每个成员,使其不受任何其他成员的欺负或压迫,或是建立精密的司法行政义务”,包括个人的契约的执行;“有利于建立和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和公共机关”等。然而他的政府观念不是完全放任主义,像后来无政府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他的意思是每个人履行自己的诺言,保障别人的利益。这种自由的利己主义的概念,以法律为后盾,和“安全”的概念分不开。这个概念也意味着机会的“平等”。 与此同时,促使英属殖民地快速繁荣的原因也与英国“贸易母体”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设计有密切关系。比如,英国的贸易体系还有一个更积极的方面:它的税收比一些老商业中心(如佛兰德、意大利北部)要少,其技术组织更先进,因而更具竞争优势。到了伊丽莎白时代之初,英国的海外贸易已居世界第一。在斯密看来,这种繁荣是英国贸易遵行“自然自由”的结果。斯密指出,以重商主义名义对国际贸易的限制对经济具有灾难性的影响。在《国富论》中,斯密为英国经济设想了多种改革措施:劳动力的自由移动、职业的自由选择、改革学徒制、土地自由贸易和转换、废除合股公司的特权、终结对国内和国际贸易的限制。 事实上,在母国与殖民地国家之间没有真正的自由。所以,有些评论者认为斯密是一个空想主义者,他的自由贸易模式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后来随着北美洲殖民地贸易在世界经济体中的作用日渐增长,英国在殖民地贸易中的优势也与日俱增。同时,随着贸易实力的变化,北美洲也越来越意识到在商业方面,特别是在他们的贸易关系中自身“是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北美独立战争随之爆发。之后,在世界殖民地体系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非殖民化运动,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 非殖民化运动不仅重新书写了世界格局,同时也宣告古典政治经济学时代正式结束。而斯密关于殖民地的相关论述则成为他留给现代资本主义的一笔遗产,为更加清晰地认识、反思和揭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起源、发展及其运行方式提供了独特的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