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讯(记者 吴晓铃)古人去世后,亲人往往喜欢在墓葬中放入各种随葬品,以保障逝者到另一个世界还能过上和生前一样的生活。4月2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成都金堂县赵镇中心村考古成果,在这里清理出的219座东汉晚期至六朝的崖墓中,发现一件青铜釜里盛放着鸡或鸭等动物的骨骼。据推断,它们是墓主亲人献给墓主的祭祀品,希望他能在死后照样可以“吃肉喝汤”。 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基建对金堂赵镇中兴村7组的一处崖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片崖墓自上而下共4层分布于浅丘的东面,年代从东汉晚期一直持续到六朝时期。 在清理墓葬时,考古人员在一处东汉晚期墓葬中发现了这件装有动物骨骼的青铜釜。穿越至少1800年的岁月,青铜釜已绿锈斑斑并有一处锈穿,但其中仍可看到类似鸡骨头的动物骨骼。 据此次考古的项目负责人龚扬民介绍,这当属献给墓主的祭祀用品。从两汉相交的王莽政权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有了这样的墓葬习俗。2012年,新津郑双崖墓的随葬品中,就在一个铜盆中发现了一只乳猪骨架。此次金堂发现的青铜釜中的动物骨头已经散落,根据相对较细的骨骼,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应该是或鸡或鸭或鹅等某种家禽的骨头,最终类别需实验室研究判断。考虑到青铜釜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煮肉,因此这件青铜釜在放在墓葬时极可能装有一罐肉汤。 此次崖墓群的发掘,出土的600多件器物并无特别精美者,却为了解东汉晚期到六朝时几百年间的墓葬形制以及器物发展序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在成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曾经出现过由巴氐族领袖李特、李雄父子打下的成汉王朝。在这个短命政权期间,皇帝大肆杀伐、国势衰弱。龚扬民介绍,当时成都很多工匠被迫迁徙或被杀害,手工业急剧下滑。此次考古清理出的成汉时期墓葬中,明显看出银手镯等随葬品等制作粗糙,随葬的陶器也鲜有模制,“从这些器物可以看出当时民族融合存在激烈斗争的一面。” 此外,在随葬品中还发现了一种陶仓,这种器物最早出现在北方中原地区,后来流传到青海一带,从西晋开始,则出现在四川地区的墓葬中。另一种出土文物玻璃耳珰,则可能从楚地或东南亚传来。这些器物的发现,可以勾勒出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一条路线,也为学术界研究古代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动以及文化交流提供了实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