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古代真的有房价吗 古人有没有买不起房子

http://www.newdu.com 2020-05-1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房价问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大家好,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古人也会有房价的困扰吗?”这个问题。自古以来衣食住行是民生根本,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古时候的房价、人均收入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以清朝为例子,一间房造价约二十两(一两为一千文铜钱)
    清朝入关后,将城内的房子都分给了八旗子弟,根据《大清会典》的记载顺治五年的时候,规定准一品官给房屋二十间、二品十五间、三品十二间、四品十间、五品七间、六七品同为四间、八九品同为三间,其他没有品阶的各一间。后来估计人套多房子不够,顺治十六年准一品降为了十四间、二品降为了十二间、三品降为十间、四品降为八间、五品降六间,六品以下的有品级的官员待遇不变,这就是当时作为整个清朝最上层的住房标准。后来有的进城晚的没有房子分了,或者有的原本在内城的想要外迁的,又或者当时的拆迁户没有了房子,所以顺治五年在制定分房标准的时候,也定了一个折线标准,分六个等级:准一等房折一百二十两一间、二等房一百两一间……,最后一个等级为二十两一间,这个折价原意是折给官吏们自建房子用的,所以应当是当时清朝廷经过了严格的建造成本计算的(应该是不包含宅基地费用),二十两可以在当时的北京繁华城区建造一间房(普通的大概也就是十一、二平方米一间)。
    

    清朝公务员俸禄不算低,但是开销也大
    同样据《大清会典记载》当时一个从九品的官员俸禄是三十一两,而且当时的师爷、幕僚、门房仆役的需要官员自己出钱聘请的,所以在古籍《东华录》中有记载
    知县:每月支俸三两,一家一日粗食安饱兼喂马匹,须银五六钱,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费。
    也就是说如果当地县令是七品,按当时七品四十五两的俸禄,这四十五两是运作整个衙门的费用,正常情况县令真正能够动用的其实已经很少了。一个七品官的薪水才不到三两,一家人开销完剩不了多少了,当然这所有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制度上的,不考虑官员捞外快贪污的情况。一个县令薪水才这么点,可以想象下面的师爷、门房、衙役的薪水了。当时一间房的造价大概是二十两,如果是下面偏僻点的府县也许会低一些,但这仅仅是造价。真正售卖肯定更高。
    

    结语
    我们前文讨论的所以都是依据古时候城区繁荣地带的房屋造价,古时候的房子主要是木材、青砖、瓦结构,差一点的青砖换成白砖、泥砖,这些材料对于那时候的乡下,基本是就地取材,只要是原住民有宅基地的,很多时候一家人自己就能把房子建了,毕竟普通人住的结构简单。真正进入市场交易售卖的基本都是城区的房子,而乡下的房子即便是售卖,也基本是贱卖,而当时的普通的百姓,收入来源非常的少,有的基本是为地主、富农种一辈子地,生存都是很大的奢求,对于住房的要求基本上是可以遮风避雨,不会像城区的要求什么几进几出,带不带花园带不带假山庭院,正因为这样古时候房子的市场并不大。所以古人没有房价的困扰,或者古人的困扰不如其他方面的困扰大,普通人没有闲钱买,有钱的不会考虑这些房价,而出售方一般也只有特殊情况才会出售都要不了高价,只能算个市价,所以古时候买房子基本是童叟无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