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关键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即将实现的历史发展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并为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目标和要求,为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行动指针。 一、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总体要求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时代要求和目标。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为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出了时代要求。他指出:“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消除了剥削,实现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各族人民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下不断地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生动展现,体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完全能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证明了其科学性与真理性,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 同时,这也从侧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工作提出了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并以此作为解决新时代中国面临的民族问题的根本依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永远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定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根本原则,不断加强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发挥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优势,充分保障各族人民的自治权利;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鲜明时代特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和创新民族工作新发展。这既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和处理好民族问题,坚守做好民族工作的初心和使命。 二、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科学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宝贵经验并将其概况为“九个坚持”,即“即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体制机制。”“九个坚持”是在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基础上,对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是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让各民族群众过上好日子。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中国的民族问题要解决好,推动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发展,民族工作见物更要见人。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满足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物质基础,以认同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的纽带,以法律作为实现各民族平等、保障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继承中创新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实现各民族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这“九个坚持”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探索的规律性总结,是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解决民族问题同解决社会总问题的相结合的历史产物,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进经验和做法,继往开来,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解决民族实际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就要牢记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宝贵经验是新时代正确解决好民族问题,团结各族人民群众,凝心聚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巨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这种发展优势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做好民族工作的巨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从疆域、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四个方面深刻阐释了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融合发展为新的共同体,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首先,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历史上各族人民间相互交往交流,尤其是中原和边疆人民之间的频繁来往与互动,在经历了几次大的民族融合,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融合发展格局,共同开拓了国家疆域,为当今中国疆域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富饶辽阔的国土资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炎黄华夏、“五方之民”共天下再到秦统一后的两千年里,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书写了辉煌悠久的历史,如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这些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各族人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再次,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创造了伟大作品、继承了伟大史诗、建设了伟大工程,它兼容并蓄,生动展现了历史上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定取得胜利的文化优势。最后,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在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通过生产、生活、劳动不断注入民族特质,尤其是在面对外敌入侵、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上,各民族团结一致,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共和国创建作出了不懈努力。各民族由此共同培育、继承和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精神纽带,并已深深地融入到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之中,最终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相互来往、通婚,在生产生活中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这是中华民族历代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和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优势。在这种格局下,全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有着共同的民族命运、共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及共同的理想追求,这些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也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四、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几点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构建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更大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他着重提出了“五点遵循”。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领导核心”“走什么样的道路”的战略高度出发,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凝聚、发展、繁荣各民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大团结;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出的道路,是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实践规律的科学总结。第二,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从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出发,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实社会主义现代为新时代各族人民奋斗的目标追求,积极回应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带来的辉煌成就。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共同思想基础”层面来分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我们要以文化为载体,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学习互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使各民族人民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尤其是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第四,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途径”层面进行论述,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形成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为依托,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第五,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从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法治保障”层面分析,“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我们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充分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各族人民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坚决依法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做好民族工作的本质要求、根本保障。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实质和精髓,做好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研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7日)[N].新华日报,2019-09-28,第2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