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义和团号称专灭洋人 在该运动期间究竟灭过多少洋人

http://www.newdu.com 2020-05-2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义和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末年,由于清朝廷无能不堪,故而中国遭受到了外国列强的肆意欺凌。百姓们终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丝毫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而就在这个时候,民间出现了一个名为义和团的组织。它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闪亮登场,瞬间吸引了当时所有人的目光。
    据说这个组织号称“专灭洋人”,而且自其出现之日起,就非常注重对自我战绩进行宣传报道。
    那么,问题来了:号称“专灭洋人”的义和团,到底灭过多少洋人呢?可能不明真相的人会以为很多,但是实际上,情况却令人颇感意外或者说真是羞于启齿。
    

    一、有关义和团起源的说法。
    为了便于大家进一步认识义和团,我们先从它的起源给大家说起。有关义和团的起源,其实存在非常多的版本。比如说它是在白莲教的基础上兴起的,因为白莲教在我国古代有较大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义和团正是借用了它积聚起来的势力,才得以自出现以后就无比迅速地发展起来。
    当然了,这种版本的起源说法并非所有人都深信不疑。要知道,还有不少人认为,义和团并非是在教会势力的基础上兴起来的,反倒更有可能是在古代常见的一些帮会的基础上兴起来的,比如大刀会、斧头帮等。
    

    二、义和团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
    有关义和团的起源问题,因历史上流传的版本较多,所以我们也没办法给出较为统一且准确的答案。不过有一个情况倒是有较为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其存在的真实性,即义和团自出现以后就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不仅加入者变得越来越多,而且名气也变得越来越大。
    想必得知这一情况后,很多人都会对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感到好奇。其实,义和团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有如何迅猛的发展,主要跟两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就是它宣称“培养”出来的成员什么武器都打不死;第二个因素则是,它对外宣称“专灭洋人”或者“扶清灭洋”。
    

    那为何它会因这两个因素而得以迅猛发展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首先,那个时候压迫老百姓们的势力并不仅仅是清朝官方势力,还有外国列强势力。百姓们动不动就有面临被灭的危险,自然就很希望能够得到“神功护体”。起码这样一来,还能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其次,义和团对外宣称“扶清”,便表示它未跟清朝廷作对,不容易招致清朝廷的镇压。而对外宣称“灭洋”,又符合保家卫国的大义标准,也让长期被洋人压迫的中国老百姓们找到了发泄不满情绪的方式。所以,它才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三、义和团“斩灭洋人”的数量。
    义和团的势力逐渐变大以后,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成功斩灭了很多洋人。但是从当时能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他们所做出的“业绩”水分其实大得非常离谱。表面上来看,它确实发动过不少次的团队行动。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团队行动都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好不容易主动出击一次,斩灭掉的洋人还都不是外国列强的正规军成员,反倒都是些老弱病残和“二鬼子”。比如说,有资料显示,在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两年时间里,它累积灭掉了200多个洋人。看起来似乎数量不算少,但是实际上,其中有四分之一的被灭者是儿童和教堂中的修女。
    

    碰到有正规军护持的地方的时候,义和团的表现就显得怂到让人啼笑皆非的地步了。据说有一次它下面将近一万的成员去围攻一个有外国几十个正规军成员护持的教堂,按理来说,这么大的人数差距,义和团理应稳赢才对。但是实际上,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原来,义和团围攻了那个教堂好长时间,竟愣是没有将其拿下。后来,义和团的成员还被洋人的武器打死。这一下子刺激到了参加义和团的人的神经,让他们突然意识到神功护体只不过是一种谎言罢了。于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四散逃窜了。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义和团对我国抗击外国列强所做出的一定贡献,但也不能因为它所做的这点贡献就给予其过高的评价。毕竟它的出现和存在本身就具有不小的局限性和特殊性,过高给予其评价,反倒容易误导世人。
    当然了,有义和团这么一闹,虽然没办法从正面给予外国列强多大的打击。但至少能够给他们提个醒,让他们知道企图直接控制中国简直无异于是在痴人说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