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朱常洛登基时冲粹无病容 朱常洛为什么不到一个月就暴毙了

http://www.newdu.com 2020-06-2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常洛之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在位时间不到一个月。
    据史书记载,朱常洛在登基之时“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也就是说他身体健康,看起来并没有患病的症状。那么,为什么他却在一个月后就突然暴病而亡了呢?
    

    (朱常洛)
    要理清楚这件事,我们就要从“国本之争”讲起。
    朱常洛是明神宗偶然临幸宫女王氏所生的孩子。当时明神宗去向皇太后请安,皇太后恰好不在。宫女王氏端了一盆水,请神宗洗手。神宗一时兴起,便临幸了王氏。
    后来,王氏有了身孕,被太后识破。太后没有责怪明神宗,反而因为有孙辈非常高兴。在一次酒宴上,太后让明神宗册封王氏,但明神宗却觉得临幸的是母亲宫中的宫女,有些不太讲究,因此拒不承认。
    太后随即令人拿出《内起居注》,并以临幸的信物为证。明神宗不得已,只好将王氏册封为恭妃。不久后,恭妃生下朱常洛,是为皇长子。
    但由于与王氏的这件事颇为尴尬,明神宗一生都对朱常洛不待见。
    在后宫妃嫔中,明神宗独宠郑氏。1586年,郑氏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并借机请求立朱常洵为太子。明神宗一时欢喜,竟然私下答应了下来,并且还留下了一份密誓御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皇帝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明神宗本就不喜欢朱常洛,此事便一拖再拖。到后来,一些大臣们担心皇帝要废长立幼,开始玩命地上谏,而朝堂也渐渐形成了两个派系。明神宗与群臣争论了十五年之久,贬黜了无数大臣。到最后,他迫于压力,只得宣布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皇三子朱常洵被封福王,需要离京就藩。
    

    (朱常洵)
    不过,郑贵妃仗着自己深受宠信,迟迟不让福王离京。
    直到后来发生了梃击案,也就是郑贵妃手下一个叫做张差的人,手持木棒单枪匹马闯进朱常洛的住所,险些伤害到朱常洛。被抓获后,张差供出自己是郑贵妃手下宦官庞保、刘成的人。
    明神宗和朱常洛均不愿意深究,草草处死了张差、庞保等人了事。但当时的舆论却一致认为,这是郑贵妃蓄意谋杀太子。
    此事之后,福王朱常洵不得不离京就藩,郑贵妃表面上也老实了许多,起码没有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几年后,明神宗驾崩,太子朱常洛即位。朱常洛在即位之初,并没有什么染病的迹象。而郑贵妃为了表明自己无二心,向朱常洛进献了八名美女。结果在十多天后,朱常洛的身体便开始出现异常,身体虚浮精神不振。
    不久后,郑贵妃指示掌御药房太监崔文升,去为皇帝治病。崔文升声称皇帝体内中毒,为朱常洛献上了“大黄”,也就是泻药。朱常洛服药后,一夜连泻三四十次,本就虚弱的身体,已然到了衰竭的边缘。
    

    (郑贵妃)
    事后,崔文升被逐出皇宫,但朱常洛的病却依然亟待治疗。正无计可施之时,鸿胪寺丞李可灼却说,有仙丹要呈给皇帝。朱常洛此时已经是油尽灯枯,正在着手安排后事。但听闻“仙丹”的说法后,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朱常洛服下了献上的“红丸”。朱常洛服药后,身体并没有出现不适的反应,甚至还有一些好转。朱常洛命令太监向李可灼传旨,让他再进献一颗红丸。对此,御医们都表示了一致反对,但却依然没能拦住皇帝。
    朱常洛服下第二颗红丸后,身体依然安适。但没过几日,朱常洛便在宫中突然驾崩。当时人们都认为红丸是害死皇帝的元凶,但后来有内阁大学士向即位的明熹宗提交了红丸药理,才排除了这种说法。
    原来,红丸实质上和嘉庆皇帝当初服用的红铅丸类似,只是以妇人经水、秋石、人乳等调制而成。其药性,正好与崔文升所进的“大黄”药性相反。但本来就已经十分虚弱的朱常洛,却并不能够承受住两种猛烈药物的相继折磨。
    当然,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凶手来负责,那就只能是郑贵妃了。朱常洛为人好色,郑贵妃利用这一点,一口气连献八名美女,致使朱常洛身体虚弱。之后再让人献上泻药,确实是一条妙计。不过可惜地是,朱常洵也只是当了一辈子福王,最后被李自成处决。
    (参考资料:《明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