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中国攻坚进行时】切实打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攻坚四项战役

http://www.newdu.com 2020-06-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佳 李亚星 参加讨论

    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新时代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基础弱、社会发展滞后、群众生产技能普遍不高,民族贫困地区是国家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和硬骨头。“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教育扶贫是解决扶贫难题的根本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2018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对教育扶贫的原则、目标、任务都做了详细的部署。教育扶贫是民族地区群众更新观念、提升素质的发展需要,也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扶贫作为一项可持续减少贫困的民生工程和有效工具,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带动家庭,为脱贫注入原生动力,是最长远、最有效的造血式脱贫,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因此,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和“对口帮扶”基础工作,就成为坚决完成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总体战的重要战役环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打好控辍保学歼灭战:完善保障机制,强化巩固工作成效
    让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接受适合的、良好的教育,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控辍保学”就是控制学生辍学、流失,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就读,接受义务教育。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要求进一步防控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顺利实现脱贫攻坚的前提条件。
    控辍保学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要聚焦“无辍学”“有学上”“能上学”“上好学”,打好控辍保学“歼灭战”。设立定项教育扶贫基金,制定特殊学生群体资助政策,通过减免符合条件的家庭适龄儿童保育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入学补助等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不因贫失学;抓好贫困学生资助,在全面完成各项减免奖助任务同时,积极发挥教育脱贫救助基金作用;恢复或增设基层学校,增加交通车的服务范围和频率等措施,避免和减少学生因上学不方便而辍学的情况发生;建立动态保学监测机制和台帐,对辍学学生及时进行劝返,已返校的跟踪帮扶防止反弹。
    打好办学条件攻坚战: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必要的办学条件是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件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民族贫困地区大多地理位置偏远,办学条件较差,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教学资源难以满足需求,突出表现为学校硬件设施薄弱、校舍不足、危房旧房多、住宿紧张、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设施设备配置不足和严重老化等。
    打好办学条件攻坚战,要着力推动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和发达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努力实现办学条件均衡。要以创建标准化、规范化寄宿制学校为途径,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师资配置,切实缓解上学难问题。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改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办学条件,加强教育信息化资源及管理平台、设备更新及改造升级、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打好队伍建设持久战:重视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师资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我国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仍然突出,这是所有贫困地区的通病,也是制约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的难题之一。提高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建设一支质量高、数量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民族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对解决当地教育问题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因此,要根据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加强民族地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养一批能够扎根民族地区土壤、热爱民族地区生活的基层教师,持续为脱贫攻坚注入动力。
    进一步加大国培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专项计划倾斜力度,优先向民族地区选派急需的优秀支教教师,缓解民族贫困地区师资紧缺、优秀教师不足的矛盾,提高当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助教师开展学历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定期让民族地区教师走出去、学回来,使民族地区教师及时了解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落实好民族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适时提高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在民族地区学校任教;充分发挥发达地区优质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教育帮扶地区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选派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任教,传授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工作和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突出民族教育的特点,不断提升“双语教学”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现代信息化教学技能,提升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
    打好对口帮扶协作战:统筹供需平衡,深化对口扶贫协作
    民族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之一,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对口帮扶。对口帮扶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大举措,也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必须采取系统的政策和措施。”
    全方位开展教育对口帮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统筹,有力促进当地教育水平的提升,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与民族地区结为帮扶对子,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对口支援地区支教、推动受援地的教育机构干部互派挂职、开展教师培训、推动学校结对帮扶、建立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开展项目资助等方式开展教育扶贫。
    对口帮扶,“对口”是前提,支援的人、力、物和资金项目要结合民族地区教育实际,这需要帮扶双方提前做好调研对接,深入细致研究好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点,才能把握好供需关系,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民族深度贫困地区贫困面大、致贫原因复杂、扶贫和脱贫的任务重,按常规方式配置帮扶力量可能难以真正做到精准扶贫。针对直过民族区、边境民族区等特殊类型区域的民族地区,要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丰富帮扶协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教师)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019SQN56)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