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战国打仗动辄数十万大军,为何明朝一般就几万?

http://www.newdu.com 2020-07-1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你们知道明朝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为什么战国时代动辄数十万大军呢?因为战国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史料记载少,而且那时候的历史记载不够科学。但到了明清时代,因为距离现代时间近,可供参考的史料多,另外,随着社会发展,明清时代对于战争的记载更加科学专业,官方档案和私人撰史都详细记载军队乃至后勤的细节,以至于精确到个人,精确到每一两银子。
    这就造成了战国时代兵力被夸大的问题。
    那么,战国时代兵力究竟被夸大所少,里面有什么猫腻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明白,古代所谓“数十万大军”“百万大军”的叫法,其“水分”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个方面是自己夸大自己的兵力,为的恫吓威胁敌人,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向孙权发“檄文”,号称水陆大军八十三万,这就是夸大其词,实际曹操当时总兵力不过二十多万,真正参加赤壁之战的就更少了。
    另一方面则是没有区分“战兵”和“辅兵”,所谓战兵,指的是真正的“披甲”战士,这些人多是职业或半职业军人,是真正有战斗力有组织的军人。而辅兵,则是“服侍”战兵,搞后勤,负责运输,或者担负治安管理任务,换言之,这批人更多的是二线三线部队,在战场上作用有限。
    比如李自成的军队中,一个骑兵就会配备两到三名辅兵“伺候”,既要伺候战士,也要伺候战马。
    那么,战国时代的所谓百万大军几十万大军到底是夸大其词呢?还是没有区分战兵辅兵呢?
    

    我认为主要是后者,即司马迁没有将战兵和辅兵区分记载,而是“一勺烩”。战国时代史书记载的兵力大多出自《史记》,而《史记》显然没有完全区分“战兵”。
    比如秦赵长平之战,赵军四十多万人全军覆没,这一点应该是史实,因为当时有记载确实佐证了这一点。问题就在于,赵国这四十万人并非全是一线部队,而是包括了大批辅兵在内的军队。
    还有秦国王翦六十万人灭楚国,要知道当时秦国总人口不过五百万,出动六十万人,几乎全国青壮年男丁都上了前线,不可能全是战兵。最初李信所带二十万人大概战兵居多,而王翦所带六十万人则战兵比例肯定会少。只不过考虑到秦国民风尚武,全民皆兵的性质,秦人普遍都比较能打就是了。
    而萨尔浒之战明军兵力,这十几万人都是纯粹的“战兵”,这些人从哪来,由谁率领,什么兵种,甚至什么战术特点,史书都记载很详细。所以对比战国时代我们就会发现,不是明清可用的兵少,而是历史记载确实有偏差。(老不看三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