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风姿俊美的潘安,为何会哀叹自己头发呢?

http://www.newdu.com 2020-07-2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刘长卿(唐玄宗开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有诗吟:“潘郎悲白发,谢客爱清辉。”诗中“潘郎”就是指史上的美男子潘安。美男子惊见黑发中参差着白发,悲叹之情溢于言表,低荡的心绪应该甚于常人!的确,潘安叹白发生,就成了古人,尤其是古代男人述说长白发的一种典故。
    

    潘岳(公元247-300年),晋代名士、文学家,字安仁,后人习称他潘安。潘安自幼聪慧,被誉为神童。少时随父宦游,后入太学,二十余岁在当时权臣贾充幕府中供职。曾任司空掾、太尉掾等职,三十余岁担任河阳县令。潘安风姿俊美,是史上公认的美男子代称,后人以“潘安之貌”形容男子俊美。据《世说新语》所载,潘安每次外出,都会有不少女子手牵手地围着他的车子,又向他的车子投掷水果,常常“掷果盈车”。
    潘安之貌虽然让人“掷果盈车”,但是这些爱慕、这些献果却也没能让他青春俊貌常驻,年纪不大就有“二毛”惊心。他在《秋兴赋序》中这样描述自己:“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潘安说自己“春秋三十有二”,也就是三十二岁时,头上长了“二毛”。就是长了白发了。因为黑白两色的头发交杂,所以称为“二毛”——两种毛色的头发。
    因而后代诗人,引用潘安“二毛”的典故,叹华年早生白发,兴叹借喻的也不少。以下是一些例子。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刘驾《苦寒吟》)
    “期君自致青云上,不用伤心叹二毛”。( 吕温《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
    

    潘安“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一语在文史上的影响力真不小,后代名将、文人墨客在作品中以“二毛”来表述自己的年岁的说法很常见。后来,“二毛”一词也成了“三十多岁的人”的代名词。
    例如:北周骠骑大将军、集南北朝文学大成的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序》中说自己三十多岁就遭逢丧乱:“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宋代谏议大夫、以忍辱自隐出名的李宗谔,在他的《先公谈录》中说自己“二毛之年”丧父。他的父亲是李昉,曾为宋太宗时宰相,自律俭朴清廉。他说:“宗谔二毛之年,丁先公忧。”文中所说“丁忧”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的丧事,“先公”就是已经逝世的父亲,李宗谔三十三岁时李昉殁。以上这些名士都以“二毛”来代指自己的年龄正当三十多岁的年纪。
    人生在三字出头到四十岁的这十年光景,可以是壮志凌云、青云直上之期,也可能是白发早生、伤叹不遇之时。欢畅、愁绪两种情怀与“二毛”俱在,真是悲欢中年,古来已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