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现代人喜欢购买水果或冷饮,放置冰箱冷藏,随时食用解暑。而古人也有不同的解暑方法,富人们会自备冰窖,将冬季存储的冰块儿放在地窖里,常年都不会融化,夏季来临之时就可以用来消暑;平常百姓虽然没有制作冰窖的条件,但也可以通过喝清凉的井水来解渴,或将食物放在井里保鲜。 这样看来,无论是冰窖和井,都能起到冷藏的作用。其实,智慧的古人很早就发明了类似今人所用的“冰箱”。时间回到2006年,考古人员在对千阳县战国时期的尚家岭遗址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该遗址内的陶井圈,每个单体直径1.1米、高0.33米,使用时若干个井圈叠压在一起成为井筒状,井下为一排水管通往河谷低洼处。 这些陶井圈是用来做什么呢?经考古发掘确认,这个高度为4米多井圈的所在位置,正好为一号建筑基址的中间夯土之内,根据当地水文情况,如此浅的地方不可能有地下井水,同时也不可能把井放在大型建筑之内,由此推断此“井”应该为存放食物以取得冷藏效果的“凌阴”。 考古人员确认,尚家岭遗址始建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具有离宫与驿站的属性,虽然是皇帝的暂时住所,但是也有齐备的储藏食物设施。而“凌阴”就是古人用于藏冰或夏天贮藏易腐物品的场所,其功能与现今的“冰箱”相似,且这种方式也一直沿用至晚清。 《周礼》中就有关于凌阴的记载。时间追溯到西周,当时的贵族已经有了专门负责取冰和制冰的官员,当时称其为“凌人”,就是专门负责采冰的人员,那时候的采冰都是去寻找天然冰,然后将这些天然冰放入冰窖或者冰井中。 《周礼·天官·凌人》中记载了凌人的职责:“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文字描述了“凌人”在冬日特定时候开始要凿冰、藏冰,春天来临,要开冰、出冰,并交代了他们用冰冷藏食物和美酒。可见,智慧的古人知道用冰降温、防腐、保鲜或制作冷食,为燥热难耐的夏天增添一抹清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