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系统分析“王道”在先秦以来古文献中的出现、使用情况及含义变迁,指出“王道”一词源于帝、王、霸之分,本义指古先王之道,后世亦指理想为王之道、现实王者之道甚至孔子之道等。至于“古先王之道”,可分别指尧舜之道、三王之道、甚至专指周文之道等。春秋五霸的兴起是“王道”概念盛行的重要历史背景。从内涵方面看,王道的含义来源于“先王以道治”,本指治道;但宋明以来,理学的兴起导致不少人认为王道可与王位脱离,人人可以通过慎独、致诚等内圣功夫实现王道。 【关键词】王道 霸道 【作者】方朝晖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我曾在 “王道一词考” 一文中,对于“王道”一词的来源及本义作了初步考证。但该文提供的材料说服力有限,且分析很不全面。[2]本文拟在此基础更全面地考察“王道”一词的历史含义。 《汉语大词典》“王道”定义是: 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3] 其他各工具书定义大同小异。[4]干春松近著《重回王道》[5]在分析“王道政治”的含义时,认为它被古人用来“批评战国时期盛行的力量政治,回归道德政治之本原”,强调王道政治所体现的“正是儒家为政以德”的理念;正因如此,王道是“对霸道的拨乱反正”;而先王或圣王之所以在“王道构想”中十分重要,是因为“儒家政治是一种榜样性的政治”。此类界定或分析不能说错,但问题是对王道含义的来源没有交待清楚,甚至易让人误以为王道一词之义是儒家人为发明出来的。 也有许多学者认识到,“王道”一词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对于上古先王治道的追溯或总结,本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但被儒家作了理想化处理。[6]然而,究竟“王道”一词的起源及演迁是怎样的,学界似乎至今并无清晰的考证和分析。比如,“王道”一词在古文献中是究竟是怎样出现和被使用的,它的含义具体有哪些,在过去两千多年里又是如何演变的?这类问题基本上无人考证。又如,很少有人提及“王道”与古人帝、王、霸三分观念的关系;少有人认识到“王道”一词在古代文献中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远比我们想像的复杂。事实上,即使所谓王霸之别,古人的理解也多种多样。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在全面检索和分析“王道”一词两千多年来在古文献中使用方式的基础上,分析此词产生的历史根源,含义的多样性及其历史演变,以及王霸之别的形成及含义变迁,等。 一、使用 今按:“王道”一词出现甚早,使用亦甚广。最早出现于《尚书·洪范》,在先秦至后世文献频繁出现。今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及《四部备要》电子文献检索、研读并核对[7],根据经、史、子、集划分,将“王道”一词在部分古文献中出现次数列成下表: 根据上表,可发现“王道”的使用情况: ——在十三经之中,出现于《尚书》、《毛诗》、《左传》、《春秋谷梁传》、《孟子》、《礼记》,一般每书只有1-3次。但不见于《论语》、《周易》、《周礼》、《仪礼》、《大戴礼记》、《春秋公羊传》、《孝经》。 ——在先秦至汉唐子、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