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温庭筠词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温词为何呈现出此类特点?

http://www.newdu.com 2020-08-1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温庭筠的词着力于女性容貌、妆饰、情态、动作以及内心等方面的描写,其词情感真切而婉约,语言丰富而又错彩镂金。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温庭筠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反映了文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他的诗相比,温庭筠的词在内容上显得单一。
    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通过刻画女子的情态、描摹女子的饰物,从而展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建立起新的美学境界,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因此,温庭筠被称为“花间派”鼻祖。温词为何呈现出此类特点呢?
    

    出身于仕宦之家
    据《新唐书》载,温氏本为唐初望族。庭筠的六世祖温彦博于贞观四年(630)官中书令,封虞国公,贞观十年迁尚书、右仆射,卒后得到陪葬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之墓)的殊荣。
    祖父温曦官爵不明,但《新唐书》卷九十一有“尚凉国长公主”的记载。能娶公主为妻,一定是当时的显贵。父则史无记载。想来温氏家道中衰,当从伊始。姊乃赵撷之妻,从《玉泉子》的记录中可以推出赵氏是官宦人家。
    对于温庭筠的不遇,其姊有切肤之痛,也许她是把振兴家族的愿望寄托在温庭筠身上。弟庭皓,为徐州观察使崔彦曾幕僚,颇有节操,死于“庞勋之乱”,诏赠兵部郎中。
    由此可知,温庭筠出身于仕宦之家。像封建时代所有的儒生那样,温庭筠也以济天下为己任,希冀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他在《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中这样写道:“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语句之间,对自己治国安邦的才情与能力充满了信心。
    流连于烟花世界
    关于温庭筠出入于秦楼楚馆的记载很多,正是由于温庭筠长期流连于烟花世界,才有更多机会熟悉并融入妓的生活,歌楼恰恰又需要大量的歌曲来迎合客人的需要,这也使温庭筠卓绝的艺术天赋、清新爽丽的诗才,找到了最佳的表现机会,于是,温庭筠就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美妙绝伦的词作。如果我们把温词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在他的每一首作品中,都不断重复地表现、宣泄着相同的一种情绪。
    温词一再书写斯人不至的哀怨,怅叹旧欢短少,歌吟不偶的孤独和失意的痴迷,其中所表露的情绪线索,恰好与温庭筠在其人生境遇,特别是仕途上屡受挫折所产生的心路历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屡举不第、搅扰科场的经历
    自唐中期起,科场竞争愈趋于剧烈,举人必须奔走名公贵卿的门下,设法取得公卿的赏识,公卿替他推荐,才有及第的希望。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大多奔走权门,写送“行卷”,希冀得到提携。
    而无权无势的考生们若是得不到缙绅权贵们的赏识,那么连及第的希望都没有,更别说跻身于统治阶层了。寒族士人满腔热情却报国无门,心中的积怨汇成了这一时代的怨气。
    温庭筠则成为古代怀才不遇的典型人物之一。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蹭蹬科场,累举进士不第。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温庭筠进士考试落第,卧疾旅舍,作《书怀百韵》有句云“逸足皆先路,穷郊独向隅”,“有气干斗牛,无人辨辘轳”,“瞻风无限泪,回首更踟蹰”,透露了诗人此时的怀才不遇、既愤慨不平而又无可奈何的落寞情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