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吴起魏武候西河对话的内容是什么?对话产生了哪些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20-09-04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魏文侯因为吴起用兵入神,便拜吴起为西河(今天的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这个地理位置是很重要的,在这个地方可以有效的抵御秦国和韩国的进犯。
    从中也能看出魏文侯对他信任和重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当魏文侯去世以后,他的儿子魏武候接任后,吴起继续侍奉他的儿子。
    魏武候对吴起也是敬重有加的,毕竟吴起的才学让他熠熠闪光。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
    在公元前的395年,魏武候为了了解国家的形势,别和吴起来到了西河,乘船顺黄河而下,查看地形。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高大,险要奇伟,魏武候情难自禁,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从心底涌起。不由得的发表了一下感慨。
    他回头对吴起说“山河环抱,形势险要,这是一道攻不破的天然防线,阻挡着敌人的入侵,这是魏国的国宝呀!”
    吴起不是很赞同魏武候的见解,他认为山势的险要奇峻,只是用兵中的一个灵活的因素,只有善加利用,才能成为致胜的法宝。
    吴起不赞同的摇摇头说:“国家的兴盛衰败,在德不在险。”
    魏武候听了吴起的话,入坠雾中,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吴起为了让自己的见解更加的鲜明,便引经据典的向魏武候解释了一番。
    夏朝末代的君主夏桀的所在地,不可谓不牢固。左有黄河、济水,右有泰山、华山,南有龙门山,北有太行山,地势很险要。
    由于不施仁政,最终被商汤灭亡了。
    接着吴起又语重心长的对魏武候说“国家的兴盛衰败,在于是否施德于民,不能只依赖山川的险要。”
    魏武候若有所思,猛然顿悟!
    通过这番见解,魏武候对吴起更加的敬佩了。
    
    吴起指出当年的三苗氏、夏桀和殷纣的立国之地都是山河险要,看似固若金汤,但是这些君主因为“德义不修”、“修政不仁”、“修政不德”,最终都落得了亡国的下场。
    这个德是“君王之德”,不是现代汉语的“礼貌道德”的德。 君王之德是指政治军事上的积极进取,与民(贵族,普通人不算“民”)之间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和经济学上的“道德风险”的德差不多概念。 万民(贵族)把天下交给你执掌,你要对得起人家的信任,照顾好他们的利益,做好你君王应该做的功课。如果你(君王)不修德,我们就都是你的敌国(到时候再坚固的天险城防都救不了你)。
    吴起辅佐魏文侯和魏武候,镇守西河27年,让魏国变得强大起来,吴起也因此而名扬诸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