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陈友谅被朱元璋击败后,他的儿子结局怎么样?

http://www.newdu.com 2020-10-0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友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竞争对手后,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年号洪武,开创了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的基业。
    在朱元璋的众多对手中,陈友谅绝对是一个狠角色。陈友谅的出身比朱元璋高不了多少,也是出身于草根阶层。
    元末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也加入到了义军之中。朱元璋加入的是韩林儿的义军队伍,陈友谅加入的是徐寿辉的义军队伍。朱元璋的崛起靠的是郭子兴,陈友谅的崛起靠的是倪文俊。
    朱元璋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陈友谅得到了倪文俊的赏识。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继承了他的遗产。但陈友谅却干掉了曾经提拔自己的恩人——倪文俊。
    

    倪文俊是徐寿辉的心腹爱将,但倪文俊野心很大,他想干掉徐寿辉取而代之,不过失败了。失败后的倪文俊逃到了陈友谅那,陈友谅可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干掉了倪文俊,成了徐寿辉的心腹。
    但徐寿辉没想到的是,陈友谅的野心更大更狠,很快就成功干掉了徐寿辉。随后陈友谅继承了徐寿辉的全部遗产,陈友谅最鼎盛的时候,其疆域囊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及安徽省南部,成了义军最大的势力。
    更主要的是,他的势力范围刚好在朱元璋的上游,可以顺势而下,只取朱元璋,所以,他是朱元璋最大的竞争对手。当然,两个人都把对方视为眼中钉,必须除之而后快,于是双方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比拼。
    双方火拼最激烈的一战就是鄱阳湖之战,这一战,陈友谅投入了自己的几乎全部兵力,朱元璋也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二人展开了生死对决。
    起先陈友谅占据优势,不过老天爷似乎有意帮助朱元璋,东南方刮起,朱元璋趁机使出了火攻,一把火烧光了陈友谅的战船。陈友谅还在混乱中被流箭射杀。
    陈友谅一死,他的势力元气大伤,但并没有马上被朱元璋兼并,因为陈友谅的部下张必先马上拥立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为王,继续跟朱元璋死扛。
    

    当然,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根本不足为据,朱元璋很快就干掉了张必先。张必先死后,陈理知道继续挣扎下去也无意义,于是投降了朱元璋。那么,朱元璋放过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了吗?
    一般人心里想,朱元璋这个人心狠手辣,必然不会放过陈理,来一个斩草除根。正所谓,斩草不除根,必留祸患。并且陈友谅旧部还有不少存在,这个陈理又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朱元璋并不打算杀陈理,还真的放过了他,不仅如此,还册封陈理为归德侯。
    那么,朱元璋这步棋下的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揣摩朱元璋的意图,但可以肯定的是,陈理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留着他估计是为了安抚陈友谅的旧部和其他诸侯。比如南方的张士诚,可以让人看出他的大度,好劝降更多的抵抗势力。
    虽然朱元璋放过了陈理,但朱元璋没说把陈理留在身边,而是把他送到了高丽。
    公元1372年,明朝洪武五年,陈理全家被流放高丽。朱元璋让元朝降臣枢密使护送他们,并赏赐高丽王罗绮,让其善待他们。
    把陈理送到高丽,则是相当于把他软禁。陈理没有基础根本翻不了身。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当时高丽并不被朱元璋看重,而在朱元璋眼中,高丽只不过是蛮荒之地而已。
    当时的高丽王朝一直都是明朝的藩属国,臣服于明廷。所以,朱元璋料定陈理在那成不了大气候。
    当时,跟陈理一起去高丽的还有明升(另一个元末群雄明玉珍的儿子)等,一共27个人到达高丽。他们一行人到了高丽后,受到高丽恭愍王的接见。
    陈理到了高丽之后,被称为陈王。但生活过得很艰苦。
    公元1401年,建文三年,李朝太宗元年,李朝太宗李芳远赐给陈理一些田地。
    《明史·卷一二三》记载说陈理
    “邑邑出怨望语…洪武五年,陈理及…并徙(流放)高丽。”
    据高丽使者尹根寿记载:
    “高皇帝命陈友谅子理与…同徙高丽…又移靑阳县(属今韩国)。”
    公元1408年,陈理去世。陈理去世后,其子孙却在当地开枝散叶,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家族——“梁山陈氏”。据悉,现在还有梁山陈氏的后人在每年的清明节从韩国来中国寻根祭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