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李自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始终面临内外两线作战,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很长一段时间,李自成在大明朝的很多将领看来,仅仅是一介武夫,“流寇”而已,不足为患。 当时,很多人认为满清八旗,才是明朝的心腹之患,所以明军的精兵强将往往“东北飞”,一有风吹草动,朝廷就把能征惯战的猛将派往辽东,去抵抗皇太极的八旗军。 再则,李自成本身比较睿智,经常反复无常,时而投降,时而隐蔽山中,时而兴风作浪。 明朝确实有几次机会消灭李自成,为什么总是功亏一篑呢?前面已经从宏观的战略角度有所提及,据我所知,明朝有三次机会消灭他,结果都“放虎归山”,让他逃跑了! 下面就来说说李自成能够三次大难不死,让明朝剿匪功亏一篑的真实原因。 其一、李自成被曹文诏、左良玉包围,因后金入侵,曹文诏紧急被调往大同抗金,被围农民军才有机会成功突围 洪承畴正式接任三边总督之时,李自成也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人称“闯将”。 与此同时,名将曹文诏率千余关宁军,击败了山西境内的各路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逃到河南地区。 在此之后,他们又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李自成也在其中,差一点就被明军彻底剿灭了! 有意思的是,最危险的时候,辽东的后金军开始入塞劫掠,京师震动,正在围剿李自成的曹文诏被调到大同抗金,被围农民军大部,都从王朴处突围而去。 其二、李自成误入陕西省安康市的车箱峡,峡谷为古栈道,山势险峻,易入难出,情势危殆,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向明军诈降,才得以脱离死地 洪承畴任五省总督后,大力围剿民军,农民军退到河南洛阳一带。 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九条龙、顺天王等起义军,在河南荥阳召开 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 会后,李自成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 因争夺凤阳皇宫的俘虏小太监和鼓吹乐器,李自成与张献忠结怨,此后李自成分军西走甘肃。 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乃引军西向攻击,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共同围剿汉南的农民军。 高迎祥、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来攻,慌乱之下,误入陕西省安康市的车箱峡,也就在平利县老县镇附近。 峡谷之中原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却为明军所堵截,当时起义军“马乏多死,弓矢皆脱”,情势非常危险。 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还贿赂了陈奇瑜左右人士,向明军官兵诈降。陈奇瑜居然释放李自成等人,还派50多名安抚官,将农民军遣送回籍,刚出栈道,李自成立刻杀掉安抚官再次反叛。 其三、李自成在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而被彻底击溃,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他仅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8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都不敢出来了 高迎祥被新任五省总督卢象升击败,包围在郧阳山区。高迎祥在陕西省周至县黑河口附近兵败,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 后来,高迎祥残部都投奔了李自成,李自成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1637年,杨嗣昌调集重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以便限制李自成农民军的流动性,然后各个击破,最后歼灭之。 此举在两年内,居然颇有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而被彻底击溃了,仅仅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8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都不敢出来了。 此时,如果明朝能够加大打击力度,估计李自成就很难东山再起。 巧合的是,1638年8月,清兵从青口山、墙子岭,也就是现在北京密云东北附近,兵分两路毁坏城墙,攻入明朝的京畿地区,发动了第4次入关作战。 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等人的激烈反对。 崇祯皇帝对于八旗军入侵,是和是战?他拿不定主意,明军主帅卢象升又在河北巨鹿战死。 清兵撤退后,崇祯皇帝担心辽东战局会恶化,把孙传庭、洪承畴等精兵强将,都调往辽东防范清军再次入侵,李自成正好在山中,得以休养生息,发展壮大起来。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李自成有三次遇险,明朝确实有机会消灭他。 李自成被曹文诏、左良玉包围,因后金入侵,曹文诏紧急被调往大同抗金,被围农民军才有机会成功突围。 后来,李自成又误入陕西省安康市的车箱峡,峡谷为古栈道,山势险峻,易入难出,情势危殆,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向明军诈降,才得以脱离死地。 李自成在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而被彻底击溃,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他仅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8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都不敢出来了。 但是或因为八旗入侵,或因为李自成本身比较睿智,经常反复无常,时而投降,时而隐蔽山中,从而造成明朝消灭李自成的“剿匪”行动,总是功亏一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