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谁先冲上云霄?

http://www.newdu.com 2020-10-22 北京青年报 肖伊绯 参加讨论

    关键词:胡适 学人读旧 徐志摩 康有为
    
    民国航空邮票,主图为飞机飞行于长城上空,1932年8月印行
    
    民国航空邮票,主图为飞机飞行于南京中山陵上空,1946年9月印行
    1935:45岁胡适在桂林坐飞机
    70余年前,1948年8月12日,胡适在北平空军司令部讲演,题为《人生问题》。讲演开篇即提到美国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验与自己的飞行体验,这样的“开场白”与当时的讲演场合是非常适宜的,这当然是与在座的空军听众的一番“互动”。胡适这样说道:
    一九零三年,我只有十二岁,那年十二月十七日,有美国的莱特弟兄作第一次飞机试验,用很简单的机器试验成功,因此美国定十二月十七日为飞行节。十二月十七日正是我的生日,我觉得我同飞行有前世因缘。我在前十多年,曾在广西飞行过十二天,那时我作了一首《飞行小赞》,这算是关于飞行的很早的一首辞。诸位飞过大西洋,太平洋,我在民国三十年,在美国也飞过四万英里,这表示我同诸位不算很隔阂。
    应当说,胡适的确可能是近代学者中坐飞机次数最多,飞行时间最长,飞行里程最多的那一个。年轻时“暴得大名”的胡适,国内各地的学术、教育、文化活动多有参与,时有乘坐飞机往返于南北各地。而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胡适又受命出任驻美全权大使,曾飞赴欧美各地进行外交活动与讲演访学,乘坐飞机的机会与次数自然更多。1946年归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胡适亦经常乘坐飞机往返于南北各地公干;1949年之后,流寓美国,更是经常乘坐飞机往返于欧美与台湾之间。所以,胡适自谓“觉得同飞行有前世因缘”云云,倒的确是名副其实的。
    胡适讲演中提到的《飞行小赞》,即其1935年游览广西乘坐飞机时所作的一首诗。原来,1935年初,胡适应邀前往香港讲学并接受香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在香港会晤了李宗仁,受李之盛邀往游广西。自当年1月11日,胡适先后飞赴梧州、南宁、柳州、桂林等地,最终飞往广州,结束了广西之行。
    1935年1月24日上午十时,胡适一行乘坐飞机离开桂林,赴柳州、梧州,准备次日飞赴广州。当天,胡适一行“本决定由桂林沿漓江直下梧州,飞过良丰时,飞绕一周,以践昨夜之约,又饱看良丰山势。”但当时“飞过阳朔,云雾甚重,山头皆被云遮”,遂不得不“决定改道向柳州西飞”。至此,胡适的桂林之旅也正式终结。
    从上午十时飞离桂林到十二时飞抵柳州,胡适在飞机上对桂林山水依旧恋恋难舍,颇有意犹未尽的思恋之情。他“在空中又作了一首小诗,题为《飞行小赞》”,诗云:
    看尽柳州山,看遍桂林山水,
    天上何须半日,地上五千里。
    古人辛苦学神仙,妄想出三界。
    看我凡胎俗骨,也飞行无碍。
    胡适的广西之旅,通过其《南游杂忆》一书及《胡适日记全编》相关记载,不难摸索出游程大概。13年后,胡适在北平空军司令部讲演中提到的“飞行小赞”,即诞生于这一旅程之中。那么,这首《飞行小赞》,真的“算是关于飞行的很早的一首辞”吗?
    
    胡适《飞行小赞》题赠友人手迹(与原始版本略有差异)
    1930:40岁胡适与两位名儒在上海“试飞”
    至上个世纪50年代末,胡适结束流寓美国的生活,定居台湾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某日,曾对其秘书胡颂平偶然谈起一桩往事,乃是其40岁时与两位名儒“试飞”的事迹,后被胡颂平将谈话内容收入所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1册。书中所记述谈话内容如下:
    是年(1930),中国航空公司成立不久,邀请几位名人在上海上空游览一周。那天请的三个人:一位是王人文,八十岁了,前清的探花,曾经当过四川总督;另一位是岑春煊,也八十左右;第三位是先生。先生到了机场,看见飞机很小,只有三个座位,心里有点怕。后来看见岑春煊上去了,王人文是被抬上去的;他们两位老人也有胆量上去,先生也上去了。飞机在淞沪上空盘旋了一圈就下来了。这是先生第一次坐飞机。事后人家对先生说:“你错了!他们两位是到了年纪的人,已无所谓。你还年轻,犯不上冒险。”
    由此可知胡适“首飞”的时间,可以追溯至1930年。当时,胡适尚身在上海,任中国公学校长;同年5月,辞去校长一职,5月底至6月初至北平讲学,后于11月底携眷北上,就此定居北平。通过考察胡适这一段时间的生平事迹,可大致推定其“首飞”时间乃为1930年1月—5月间。
    至于胡适谈话中提及,与其同机“试飞”的两位名儒,一为王人文,二为岑春煊,二人皆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人物。1930年与胡适同机“试飞”之时,王人文时年为68岁,岑春煊时年70岁,皆非胡适所忆述的80岁之高龄。当然,无论如何,二位名儒的年岁,皆为古稀之龄上下,都比胡适要长近30岁。这样的年岁,敢于尝试在中国尚属试验性质的新生事物,敢于“以身试飞”来体验乘坐飞机的人生首度经历,仍是颇令人叹服的。
    在此情势之下,正值而立之年的壮年胡适,虽然看到“飞机很小,只有三个座位,心里有点怕”,可再看到“他们两位老人也有胆量上去”之际,也就欣然登机,与二位名儒同机“试飞”,实现个人生涯中的“首飞”了。
    
    《徐志摩追悼会将在北大举行》之报道,附录胡适致失事飞机所在航空公司电报
    1931:徐志摩参与试飞坠机身亡
    胡适于1930年即实现“首飞”,且是乘坐舒适程度与安全系数皆不高的小型飞机,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中,不但勇气可嘉,也属时尚新潮之举。
    须知,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航空事业,刚刚起步,机型、机载量与航班、航线都极其有限。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乘坐飞机不但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出行方式,亦是颇有风险甚至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冒险之举。
    就在胡适“首飞”一年之后,1931年11月19日,胡适好友徐志摩,即因飞机失事而坠机身亡。中国新诗界最杰出的代表就这样英年早逝,消息传出,社会各界无不感到震惊与哀痛。为此,胡适及徐氏生前友朋,要在北京举办一场特别的追悼会。
    1931年11月28日,北平《世界日报》刊发一篇新闻报道,乃是预告将在北大召开“徐志摩追悼会”及一组转发来自上海(11月24日)治丧处方面的相关信息。其中有一条胡适“昨晚覆电致航空公司”的信息,颇可见胡适本人始终对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抱以热忱,因之对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也向来持乐观态度,并不以友人坠机身亡而将乘坐飞机出行的方式视为畏途,反而还要以此为契机再次表达个人对民用航空的支持与寄望。
    1931年11月23日,胡适向失事飞机所在航空公司回复电报,除了表达“深盼航空事业,能更谋安全,更盼国人勿因志摩惨祸而畏惧航空”的寄望,电文中还提到“虽痛志摩惨死,亦知他久欲飞行之意”。
    据考,徐氏乘坐的飞机,乃是中国航空公司从美国引进的史汀生(Stinson)SM-1F“底特律人(Detroiter)”型单发6座上单翼飞机。其机型与机舱容量,与胡适“首飞”所乘坐的飞机,大致相仿。中国航空公司刚刚开航7个月的南京至北平航线,也如同前一年上海邀请胡适等名士“试飞”一般,终于又迎来了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试飞”。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乘火车由上海抵达南京。11月19日上午8时,中国航空公司史汀生SM-1F型512“济南号”飞机,起飞升空,由南京飞往北平。飞机师王氏、副机师梁氏都是南苑航校毕业生,此次飞行主要是运载2000多封信件,乘客仅徐志摩一人。
    飞行开始时天气甚佳,不料在济南附近党家庄一带忽遇大雾,飞行员为寻觅航线,降低飞行高度,不慎误触济南长清的开山山顶,机油四溢,机身起火,坠落于山脚。待警员寻得残骸时,两位飞行员皆已烧成焦炭。徐志摩座位靠后,仅衣服着火,皮肤有一部分灼伤,但额头撞裂,为致命创伤。
    就在此次飞机失事之后不久,也就是在胡适拍出电报一个月之后,这条新开辟的从南京至北平的航线,迫于社会各界压力,不得不于同年12月25日彻底停航。
    
    康有为“飞行诗”手迹(局部),原载于《北洋画报》
    1923:66岁康有为保定“尝鲜”
    不过,早于胡适乘坐飞机在广西上空创作“飞行诗”12年,还早于胡适与两位名儒在上海“首飞”7年,时年66岁的“康圣人”——康有为,早在1923年即作有一首“飞行诗”,真可谓老有所为,老当益壮。
    只不过此“飞行诗”,因其为从未发表的手稿,至今亦未辑入康氏各类文集、选集之中,少有人知罢了。原来,晚年康有为特立独行,不顾老迈之躯,坐上了当时国内少有且普遍认为安全系数堪忧的飞机,来了一趟老名士冲上云霄的飞行之旅。康有为还在飞行之后,即兴挥毫,写成了一篇“飞行诗”,更令人叹为观止。其诗原文如下(酌加标点):
    飘飘乎,我今日又上青天。升腾虚空,凌跨紫烟,俛视人世,临睍山川。回旋霄汉而翔碧落,如羽化而登仙。松林为芥苗,人马为蚁旋,峻岭为丘墟,长河为虫蜿蜒。下视保定十里之大城,如一方器之在埏层中。崇楼杰阁为覆杯,市廛垅亩为井田。乘云乍抑扬,御风更上迁。忽逍遥乎,月宫乃巡历乎。木土火金水之星,法登太阳日天子之殿;周太渊紫渊天市之垣,入北极之辰而四眺,乃叔晃昱而穷游,太元之元回盼吾地之渺小,曾不逮巢蚁。睫蟭螟之末孙,乃为争蜗角之微末,日弄蛮触之兵铤,自称王霸,而高视正于南柯蚁关之梦焉。吾化形人之徒与,而谁与衰生民而救旃。不愿居天上,仍还处人间。忽飙堕于吾地,遂转轮于尘寰。尽诸天游戏事,世界无量劫经贤。
    癸亥三月二十五日,莅保定乘飞机,其中御风神为天游口占。
    南海康有为天游化人题
    这一幅康有为自撰并亲题的“飞行诗”手迹,影印连载于《北洋画报》第319、320期之上,时为1929年5月。当时,康有为已逝世两年之久。细观画报图注,称“康南海以七十老翁,泠然御风,其胆识之高超,足使后生惊愧。右时为其空游后得意之笔,从未发表,至足珍贵。现藏徐善伯先生处,以其有裨于提倡航空也,故亟制版刊登,并谢善伯盛意”。据此可知,这幅手迹为收藏者徐善伯交由画报刊发的。
    徐善伯,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徐勤之子,曾抄录整理过《康南海自编年谱》。康有为“飞行诗”手迹,源自徐善伯珍藏,出处应无问题。此“飞行诗”手迹“从未发表”之说,确也成立。据《康南海自编年谱》,有康于1923年“三月谒泰陵、昌陵,至保定乘飞机”的记载。可知,“飞行诗”实作于此年,康时年66岁。泰陵、昌陵,皆属清西陵,分别为雍正帝、嘉庆帝及其后妃陵寝,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永宁山下。
    据康有为落款“癸亥三月二十五日,莅保定乘飞机”云云,可确定1923年5月10日,康在河北保定乘飞机。那么,飞往何处呢?据年谱可知,康在谒西陵之后,“旋游河南开封禹王台龙陵”;也即是说,康在河北保定乘坐飞机,极可能是飞往河南开封的。这样的飞行线路,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常人根本无法想象。
    事实上,康有为从保定至开封,乘坐的只可能是私人飞机,或者是搭乘当地政务及军用飞机。据考,中国民用航空最早只是于1920年有过短暂开通,且航线单一,只有从北京到天津的航线。这一段航线时飞时停,至1924年就停办了。所以,康有为于1923年即坐飞机从保定飞赴开封之举,不但又开了国人倡办民用航空的风气之先,且其搭乘私人飞机纯为旅游,这就更为“时髦”了。
    至此,近现代名士坐飞机谁最早,坐飞机写飞行诗又属谁最早,或者说谁写的飞行诗“算是关于飞行的很早的一首辞”,答案终于揭晓。早年维新变法、晚年尊孔复辟的“康圣人”,竟然还是胜过了早年“暴得大名”,被时人视作新文学、新文化运动领袖的“胡圣人”(张丹斧、章士钊语)。真可谓:“康圣人”完胜“胡圣人”,“老革命”领跑“新青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