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马克思主义是治史的科学指针与利器——兼评《张海鹏论近代中国历史》

http://www.newdu.com 2020-11-05 未知 周溯源 参加讨论

    在历史学家张海鹏先生八十寿辰之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其立项编辑出版7卷本《张海鹏文集》(290万字);去年底今年初,人民教育出版社则推出了《张海鹏论近代中国历史》(66万字)。张海鹏先生著述等身,建树之多、影响之大,史学界大多知晓。他为何能达到这层境界?除了天赋、勤劳、追求,几十年如一日在治史山路上奋勇攀行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熟悉马克思主义,信奉马克思主义,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治史的科学指针与利器。他既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自己治史取得了丰硕成果,又用丰硕成果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使历史学成为真正的科学 
    梁启超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最为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唯中国最为发达。”那么,何为历史?怎样研究历史?见仁见智,说法不一。司马迁认为历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问,宋神宗认为史学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他为司马光主撰的史书题名《资治通鉴》;近代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史学只是史料学”,强调史料的基础性作用,论从史出;意大利哲学家、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哲学家、史学家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就是思想史”;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认为“读史使人明智”,史学就是聪明学;等等。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是有规律的,社会形态是循序渐进的,未来的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具有重要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存在决定意识、理论指导实践,合力推动社会变革;社会是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分析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区别主流与支流;判断问题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这就把历史学科变成了历史科学,成为工人阶级及进步人士认识历史、研究历史、以史为鉴的科学指针与利器。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史学研究也能出一些成果,得出一些见识与启迪,帮助人民前进。但是,只有引进马克思主义以后,历史学科才成为真正的科学,才能发挥出指导人民群众改变命运的巨大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深切同情无产阶级,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说话,对世界资本主义做了深刻分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了科学揭示,对人类的未来做了乐观展望,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成功发挥了科学指导作用,对世界的进步继续发挥着深远影响。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办“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名列第一。这是其理论诞生150年后人们的评价,经过了历史实践的检验与民众认识的检验得出的结论。对于这样的科学理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信奉?我们治史,除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外,还有什么更好的理论指导而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张海鹏论近代中国历史》一书内容厚实,亮点纷呈,反映出张海鹏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立体深入的研究,对诸多重大问题均有论述和自己的见解。书中既有宏大叙事文章,又有微观论证之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智慧和对唯物史观的运用。这里仅就几个要点略陈管见,供读者参考。
    站在人民立场 客观公正研究 
    选用什么史料,怎样进行论证,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人说话,与研究者的立场密切关联。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要求就是站在人民立场,客观公正地研究。该书内容充分体现了人民的立场。例如,200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张海鹏以中国史学会的名义,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大块文章。该文回顾了“近代中国:列强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场景、中国共产党人的开拓奋进、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论证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阐释了“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展望了新中国的锦绣前程。
    再如,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作者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认为毛泽东为解决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向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跳出俄国模式,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赢得了革命的成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列理论,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社会主义为目标,以共产主义为指引,其努力获得了成功。毛泽东正确处理了工人农民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扩大了团结面,减少了敌对面。毛泽东的文章既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对新的实践予以启发。其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同时,作者也指出了“毛泽东晚年的认识出现偏颇,这是历史的局限,也是时代的局限”,“人类就是在不断克服历史和时代局限的过程中前行的”。
    以史料为依据 维护民族权益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在2006年1月11日发表了《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该文无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主题,片面批评义和团犯了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将这个组织定性为拳匪是有足够根据的”;“义和团烧杀抢掠、敌视和肆意摧毁现代文明在前,八国联军进军在后,这个次序是历史事实,无法也不应修改”。张海鹏不同意该文观点,撰写了《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的1.2万字长文,于同年3月1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用大量史料论证义和团发生的长期原因,则与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特别是与《马关条约》以后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有关,与外国传教士长期以来在中国传教过程中的为非作歹有关。大量历史材料证明,义和团仇视洋人、洋教、洋物,都与仇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有关。至于义和团破坏铁路,是作战手段,是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如果抽象地讲什么“程序正义优先原则”,“以此攻击义和团摧毁现代文明,是什么反人类、反文明”,就离开了中国人民的立场。该文发表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坚持了正义,捍卫了民族权益。
    批驳“台独”错误 维护国家统一 
    中国近代史上有个重大问题无法回避,即国家的统一,此事牵涉国共关系、大陆与台湾的关系。随着近年来“台独”舆论的发展,这个问题愈显突出。这个问题也比一般问题复杂、尖锐,迷惑色彩较浓。张海鹏在研究中花了大量功夫,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一一破解。
    其一,明确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在远古时期,台湾岛曾经几次与大陆相连接,台湾属于中国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尚书·禹贡》《三国志》。台湾考古发掘早已证明,生活在台湾的早期人大多是从中国大陆过去的。元朝中央政府正式在台湾岛建立管理机构,明朝遵循元朝惯例管辖,清朝初年郑成功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收复了台湾。清朝中央政府于1885年宣布台湾建省,1888年完成了与福建省的分治,论证了“台湾自古属于中国”的传统结论的不可动摇。
    其二,驳斥了“台湾地位未定论”。《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但二战完全胜利前夕共同通过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战后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后来美、英等国代表于1951年9月8日在旧金山签署《对日和约》,制造出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由于该和约既没有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也没有邀请台湾国民党当局参加,故国共双方都发表声明宣布该和约无效。张海鹏得出结论:“由于1972年以后中美之间三个联合公报的签订,由于1972年中日复交的联合声明中日方表示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的谣传,早已灰飞烟灭了。”
    其三,关于“台湾独立论”。最早闹“台独”的是郑经,被康熙皇帝严词拒绝,并派施琅率两万大军征台,一举粉碎了“台独”幻想。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意志坚定不移,祖国统一的潮流不可阻挡。今天有人闹“台独”,挟洋自重,不惜用重金讨好外人,乞求保护,到头来也不过是南柯一梦。
    其四,关于“中华民国”名号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已不复存在,这是国内发生革命和战争后掌握主动权的一方通常的做法,符合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继承了“中华民国政府”管理的中国全部领土、人民和财产,包括台、澎、金、马在内。这在法理上,与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继承清朝政府管辖的中国全部领土、人民和财产是一样的。如果不是外国的干涉,祖国统一早已实现。
    其五,关于台湾的未来。张海鹏指出,中国的主体在大陆,大陆人口是台湾的54倍,面积是台湾的247倍,全国统一是中国的历史传统,正义昭然。中国共产党真诚希望用“一国两制”方式和统,因为这对台湾人民最有利。如果“台独”分子执意独立,大陆只能声明不放弃使用武力。
    以古鉴今 观照现实 
    张海鹏既是学者,也是战士,还担任过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历史学家,张海鹏研究了近代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重要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均有深刻的见解与论述。作为战士,他批评了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了“台独”谬论,批评了对义和团运动的错误判断,等等。作为人大代表,他积极建言献策,并从宏观上思考中国的发展机遇与民族复兴。他在《大国兴衰给中国提供什么样的历史教训》近3万字的长文中,分析了近600年来十个强国兴衰的规律,得出结论:“中国永远不要做称霸世界的大国”;“中国要对人类作贡献”;“中国要富,要带动世界一起富”;“中国是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大国,中国获得了和平发展的环境,中国国内稳定,就是对和谐世界的巨大影响,就是对世界的贡献”。
    总之,“我们自己建设好了,就是一个榜样,就会吸引世界各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向”。世界好,中国好;中国好,世界更好!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