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陈漱渝:“快乐的小丑”——怀木斧兄

http://www.newdu.com 2020-11-16 文学报 陈漱渝 参加讨论

    关键词:陈漱渝 文人交往 木斧
    “人演戏,戏演人。人在戏中,戏在人中。台上十分钟的戏,凝聚、折射了一生中的悲欢离合。”
    ——木斧
    
    诗人杨莆为什么要以“木斧”为笔名?据他说,京剧《四郎坐宫》中的杨延辉有两句唱词:“我被擒,改名姓方脱此一难,将杨字辟木易,匹配良缘。”所以,“木”字是取“杨”字的偏旁。至于“斧”字,据说是因为与“莆”字音近。《快乐的小丑》就是他一首诗的篇名。
    木斧的诗歌创作跟他的革命活动是同步进行的。那是在白色恐怖极其严酷的1946年,何其芳的一首诗把这位天真嫩气的15岁的少年唤醒:“让我打开你的窗子,你的门,/成都,让我把你摇醒,/在这阳光灿烂的早晨!”于是,木斧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他写了《沉默》,写了《冬天》,写了《城市底夜》……基调都是单纯、激昂、豪迈、执着。
    人们习惯于称木斧为“七月派”诗人中最小的一位,但这种划定流派的做法未必精确。“七月诗派”因《七月》杂志而得名,其成员在理论上受过胡风的影响,诗作上以艾青、田间为典范,既追求革命,也崇尚个性。木斧算不上“七月流派”的代表性作家,他之所以接触一些七月派的诗人主要是因为投稿的关系,但对有些人并不了解,比如方然;跟有些人从未谋面,比如伍禾。
    木斧1982年后的工作是编辑。单位是位于成都的四川人民出版社,职务是文史编辑室副主任。后来这个编辑室扩大而为四川文艺出版社,木斧水到渠成地出任了该社的副总编。1981年,李何林、王士菁等老专家倡议编撰一部《鲁迅大辞典》。这一工作首先得到了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鼎力支持。1983年1月,有关主要撰稿人在成都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议。我被安排为编委,并参与了编辑办公室的工作。就是在这次会议期间我接触了木斧,切身感受到他是一位既严肃而又幽默的人。严肃表现在他的工作状态,幽默指他的谈吐和表情。跟他相处的时光是一种愉快的记忆。对于我这种年龄段的人,那个万物复甦的八十年代也是一种难忘的历史记忆。1984年,国家出版局介入了《鲁迅大辞典》的出版工作,决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词条修订,四川人民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直到2010年3月,经过150余位研究者和出版人的无私奉献,这部收录了近万个词条,释文长达374万字的工具书终于得以问世。在这篇短文中我无法详述出版过程中经历的那些曲折和艰苦。我只能如实地说,尽管这部辞典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再想编辑出这种高水平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专门词典,今后恐怕是不大容易做到了。
    
    木斧长我十岁。1948年参加革命,1991年离休。南北暌隔,彼此间音讯渐稀。2018年,我突然收到了木斧的一封长信,除寒暄叙旧之外,主要是想通过我打听另一位老友的联系方式。原因是那一年,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的馆刊《芳草地》复刊,刊载了我的一篇短文《司马文森:他的一生是传奇》。司马文森是一位文学创作的多面手,其长篇小说《风雨桐江》、剧本《南海渔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是一位革命外交家,1968年去世。我没想到的是:司马文森是木斧一辈子崇拜的偶像。木斧还创作了一首诗《海的祝福》专门献给司马文森。木斧1948年根据地下党组织的指示,创办进步刊物《文艺与生活》,就是套用了司马文森主编的《文艺生活》刊名。遗憾的是,他从来没有机会见到司马文森,就连司马文森本名 “何应泉”都不清楚,所以我这篇短文引起了木斧强烈的共鸣。我不会电脑,也基本上不跟任何人写信,便采用了 “煲电话粥”的方式跟他互致问候。
    电话中木斧的声音清晰而高亢。他得知我也是早已退休并患有多种慢性病后,便鼓励我保持一个好的心态,适度运动。他说,离休之后,他由诗人变成了全方位作家,小说、评论、散文、随笔什么都写。他把离休看成“人生第二春”的一个起点。他认为人生追求并不受年龄限制,比如歌德的《浮士德》,巴金的《随想录》,就都是他们金色晚年的金色收成。他还提出了一个“老年文学”的概念,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由于锲而不舍地创作,木斧一生留下了十四本诗集,五本评论集,三部小说集,一部童话集,一部杂文集,还有两部漫画集。在寄赠我的漫画集《百丑图》的扉页上,他的题签是:“男、女、老、少,好人坏人我都演过了,请新文学史家陈漱渝过目一笑。木斧,二○一八米叟。”是年,木斧已经八十八岁了。
    从这本画册得知,离休之后的诗人木斧摇身一变,成为了京剧名票。他参加了四川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京剧队,拜名旦冯玉增、黄德华、厉慧森为师,专攻丑行,共演出了五十多个剧目,一百八十多场次。演来演去,他终于修成了正果,成为了剧团的“台柱子”,“中国戏剧协会会员”,也被人誉为“表演艺术家”。
    
    写诗跟演戏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木斧认为,共同之处是二者都是艺术,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生活。正如他所言:“人演戏,戏演人。人在戏中,戏在人中。台上十分钟的戏,凝聚、折射了一生中的悲欢离合。”所不同的是,“写诗要诗如其人,就是说诗要反映出诗人的本色和气质来。演戏千万不可戏(角色)如其人”。如果演流氓自己真变成了流氓了,岂不是太荒唐了?木斧在题赠我的《木斧戏装自画集》上写道:“舞台上的这些任务都不是我,我的本领就是擅于把自己隐藏起来。”
    木斧留下了三十多首“戏诗”,这在诗坛可谓独辟蹊径。诗人梁上泉在《致木斧兄》中写道:“诗人迷上了京剧,/串演戏中的丑角,/丑角不丑且俊美,/美成诗人自己了。/别说不务正业,/正业就是喜好,/斤斧善砍善雕,/乐趣在于创造。”诗人晓雪在《戏赠木斧兄》中写道:“写、画、演都会,/诗、文、戏俱美。/作诗有才华,/漫画多灵气。/台上逗人笑,幽默耐回味。/爱心永不老,/七十如十七。”
    跟木斧通信,通话,拜读他的诗文,我感到接触的是一位生龙活虎的“老小孩”。万没想到,2020年3月15日,他未满九十就撒手人寰。最让我感动的是,老人家在临终之前特意签名赠送我一部张效民先生的厚重之作《心中蓄满露水的诗人——木斧评传》,拜托他的文友萧开秀老师一定要寄赠给我。由于老人将寒舍地址中的“门”字写成了“17”的模样,萧老师几经周折,直到7月3日终于把这本书快递到了我的手上。这些年,我对鲁迅“故人云散尽”这句诗感慨颇多,这虽说符合自然规律,但仍感到人生的五味杂陈。木斧在赠书的题签上说他男、女、老、少,好人坏人都演过了。在人生的舞台上,他同样在不同阶段体验着不同的角色。他“曾经在绝望的路上摔跌,酸的辣的苦的甜的统统尝遍了”(木斧:《快乐的小丑》),但砥砺他奋然前行的力量就是快乐,也就是一种能够“看破” “放下”的达观的态度。如今我也成了一个来日无多的八十老翁,我需要不断学习的不仅是木斧兄的作品,更需要学的是这位重情重义的老诗人“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