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罗宇维:新阶段、新征程

http://www.newdu.com 2020-11-17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次会议具有难以估量的历史意义,它既是一次继往开来的会议,同时也是一次立足当下的会议。倘若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它恰如其分地总结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十三五”时期所得的的巨大成绩,同时又指出了目前我国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深刻复杂的变化和挑战,是对当下的谨慎又敏锐的洞察,最后还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是对未来中长期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
      在对《建议》进行完整和认真的阅读和学习以后,我个人感觉十分激动,这种激动当然不是流于表面的盲目乐观,而是因为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份包括15个部分、60条、约2万字的、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制定的规划《建议》,是一份多么脚踏实地又高瞻远瞩,面面俱到同时又具有战略眼光,心系全国人民同时兼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国际主义情怀的规划!从这份建议中,我当然读到了在过去“十三五”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之情,激发了汹涌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作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执政党,作为一个有着高度理论自觉和人文精神的政党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和惊人魄力感到倾佩!虽然我不是中共党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感到的是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和中国人的幸福与骄傲,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充满尊敬、拥护和爱戴。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和所领导以及各位老师和同仁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首先想和大家分享我在学习《建议》时所体会到的一些基本要点和亮点,同时结合我自己个人的成长、学习经历和思考,谈一谈我对其中一些内容的看法和感受。
      首先,这份《建议》勾勒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基本发展规划和路线图,堪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具体而言,《建议》文本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新目标,也就是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幅美好蓝图画卷中,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万事知易而行难,做起来总比说起来要难,因此,目标虽然美好伟大,光芒万丈,但是我们更加需要仔细又全面的论证、科学又合理的规划、审慎又智慧的策略,才能团结全国人民,凝聚社会共识,协调各方面力量向这个美好的目标奋斗。
    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习总书记特别详细地介绍和解释了《建议》的形成过程和许多提法的具体考量。对我来说尤其印象深刻的有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建议稿的整个起草过程所体现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负责任的态度,从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再到3月30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征求意见,再到4月13日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启动起草工作,整个起草过程都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建言献策。据统计,从8月16日到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共有留言100多万条,其中整理出了1000余条建议。其次是在建议起草过程中,建议所坚持和把握的原则包括: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制定出一个高瞻远瞩、务实管用的规划建议。
      在《建议》中,以上原则体现得十分明显。首先,《建议》本来就是站在对当前我国基本情况的全局性审视和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在十三五规划完成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之上,《建议》特别强调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以及相应的机遇和挑战。站在历史关口,我们一方面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另一方面也在时时刻刻体验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两重挑战和任务中做好下一步的工作,走出正确的道路,是一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也关系到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前途命运。对此,《建议》给出的回答是,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发展和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当今世界依旧面临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都强调,当今世界,和平依旧是主流,要解决和平面临的一些局部性的和暂时性的问题,就需要更加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和发展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发展离不开和平安定的局面,要实现和平所遭遇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也应该通过发展来进行有效的解决,对世界如此,对中国也是如此,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这一看法在《建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建议》中指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等。
      第二,《建议》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先进性、与时俱进又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这主要体现在《建议》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表述中。在11月2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而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它离不开新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以及新的发展格局的构建。具体而言,新的发展理念就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而新发展格局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那么,如何保证这种新格局的构建、新理念的贯彻和新发展阶段的进入可以是平稳有序高效的呢?这就需要一套新的战略布局作为依托,在《建议》中,这套布局被确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方面。在制度层面予以保障的基础之上,《建议》在编制五年规划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创新放在了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体现在《建议》之中,就包括“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等等。
      最后,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十四五”时期作为新阶段开局的第一个五年,是否能开好局、起好步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同样体现了《建议》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以2035年远景目标作为宏观框架和总体目标,由此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提出了六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建议》是极其睿智和杰出的,切实考虑到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发展方方面面的问题,统筹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最根本的落脚点依然是切实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际上,在包括安全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等方方面面,我自己都有十分深切的感受,在这里请允许我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建议》中有一条彰显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规划内容,就是关于成渝经济圈的规划。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我父亲青年时期是在重庆读的大学,所以自己天生似乎对“川渝”“巴蜀”这种表述有认同感,但实际上熟悉成都和重庆城市文化和地方风俗的人都知道,两个城市或者说行政区划之间,其实存在着某种十分有趣的文化和历史差异:看起来都说着四川话,吃着火锅麻辣烫,但是成都和重庆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互相较劲不愿被并列放在一起的“兄弟姐妹”。特别是在重庆被划为直辖市,“离开”四川省的管辖以后,这种分离和“竞争”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以至于成都人每每在与其他地区的人们交流时,总是会强调成都火锅和重庆火锅的“巨大”差异,成都人和重庆人的“根本”不同,重庆也是如此。然而,无论是从地缘还是从经济发展的战略格局来说,成都和重庆都应该摒弃这种比较狭隘的地方主义情节,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彼此,拥抱彼此。从2016年3月30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到2018年3月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把成渝城市群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再到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习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还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
      众所周知,“双城记”的表述出自小说家狄更斯,本来是讲述法国大革命时期伦敦和巴黎的故事,从一个侧面也表明这两个城市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重要地位,用来描绘重庆和成都的关系,我认为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的。一方面,川渝不分家,两地从古至今都有着方方面面难以忽视的联系,另一方面,双城具有明显的区别,在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上都有自己的考虑和惯性。但是,恰如《建议》所启示我们的,在“十四五”规划开启的新阶段,我们需要有新发展理念,要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国家治理效能等方面获得切实的提升与改善。在此基础上,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作用。这恰恰就是连接成都—重庆,以成渝带动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关键。我也希望看到在不久的将来,成都和重庆之间的联系除了在高铁路线和成渝高速等基础设施物质联络的基础之上,可以有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相互促进,合作开启新篇章。
    当然,除了鼓掌呐喊叫好以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思考。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作为社科院的一分子、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我从这份《建议》中收获了什么,我自己又能做些什么来呼应、配合,为“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首先,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领会《建议》的精神,把握党和国家在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和重点。
    第二,要结合自身工作为下一阶段的国家发展与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虽然我们从事的是人文学科研究,似乎在整体的创新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但是我想,还是有一些可以奉献的方面,包括在科研工作中拓展加深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理解,更好地以历史的眼光来思考观察世界和欧洲现代化、后现代化发展的规律、特性与差异,把握历史脉搏和方向,提供理论和知识资源的支撑。
    第三,以身作则、从我做起,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特别是在为公共领域、科研和教学部门提供文化产品和资源时,尽力尽心,多出符合时代精神和国家需求的科研和文化成果。
    最后,虽然“十三五”期间成绩斐然,但是恰如《建议》所指出的,目前我国国内国际形势非常复杂,无论是国际安全,还是国家统一、国内的经济安全、健康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都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这特别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坚持原则,做一个爱国守法的好公民。
      《建议》指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标虽远但路线明确,只要每个人、每一天,我们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而奋斗,在工作和学习中从自己做起,不忘初心,加强理论学习和反思,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涓涓细流终将汇成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注入动力和活力的源泉!
    

  1.     (罗宇维,世界历史研究所 博士 )
        

  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