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担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重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导致一些在校大学生信仰模糊、价值观错乱,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也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不安定因素。对此,我们必须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旗帜鲜明地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消解民族精神,弱化民族认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并传承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和谐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过度夸大西方文化,甚至丑化我们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美化反面人物,以此消解中华民族精神,弱化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无视中国成就,动摇“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带领人民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唯一正确道路。但是,历史虚无主义放大中国建设成就的短板,通过个别极端现象否定中国社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进而否认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动摇“四个自信”。 颠覆正确历史观,歪曲历史认知。历史虚无主义任意解构中国近现代史,歪曲共产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革命进程,否定党史和国史,否定中国革命的正确性。伪造历史事实,歪曲历史真相,以此误导大学生的历史认知。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必然性,攻击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蛊惑尚处在意识形态懵懂阶段的中国大学生,通过瓦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实现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演变的险恶目的。 总之,历史虚无主义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和现实指向,企图诋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把思想搞乱,把人心搞散,把制度搞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学习、研究、借鉴历史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标志着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进入新境界,也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加强思想引领,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增强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抵御能力。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基本理论框架指引大学生,丰富自身理论内涵,坚持理论自信,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发挥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的组织作用,定期开展党课、民主生活会和团课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丰富自身理论内涵的同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作用,通过思政课程的剖析,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本质和传播目的,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增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抵御能力。此外,高校应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强大作用,及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定期举行相关讲座,将最前沿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传播给大学生,重视科研育人的强大作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还原历史真相,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荒谬,培养大学生坚持“四个自信”的自觉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革命历史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过程中光荣而神圣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付出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探索出来的成功道路。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捏造事实、编造低俗段子歪曲中国历史,我们就要勇于还原历史真相,通过史料考察和还原历史情节等方法,用真相阐释被丑化的历史史实。通过数据和现实生活对比,让学生感受中国近几十年的巨大变化,使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建立健全高校红色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社会和学校应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建立健全高校红色实践育人体系,让大学生从校园走向校外、从理论走向实践,在社会现实环境中切实感知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组织中国革命红色基地研学活动,用真实的历史故事进行教育实践,让大学生切身体会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定期组织学生“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感受红色精神,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大学生对落后革命老区进行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反哺革命老区。广泛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鼓励大学生利用学习空暇时间走上社会,为需要社会救助的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培养社会责任感。此外,还要挖掘高校驻地周边的红色资源,建设红色教育资源库,成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牢固占领意识形态宣传高地,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高校学生群体的特点之一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不专业、不系统、片面的、偏激的理论误导。我们应当利用好高速发展的全媒体技术,在网络、电视、广播和其他文化作品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好中国故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成果进行广泛宣传,牢固占领意识形态宣传高地。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言论,我们应当组织强有力的反击,让大学生认识其丑恶本质,消灭其错误论调。此外,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全方位宣传好党的执政思想和政策方针,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吕帅,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日报》2020年8月7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