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清初《东山报捷图》竹雕笔筒

http://www.newdu.com 2020-12-11 未知 陈一清 参加讨论

    ■安徽池州 陈一清
    如图所示是一件清代《东山报捷图》竹雕笔筒。笔筒截取的是靠近根部的两节竹段,再倒过来雕成的。径大肉厚,怕是很难再找到比这更大的竹子了,为大题材雕刻提供了发挥的余地。值得一提的是,与这件构图基本一致的,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吴之璠《东山报捷图》黄杨笔筒。黄杨笔筒不像竹子受厚度和纹理特性的限制,雕刻创意相对宽广,更容易展示出作者水平。
    不过,这件清代《东山报捷图》竹雕笔筒,却也将竹雕的长处尽可能发挥了出来,加上岁月的润泽,显得格外的古雅浑朴。细细把玩,似可听到对弈时的落子之声。弈者的沉着与专注,侍伎的窃窃私语,一一跃然于上。崖壁被处理得十分的苍古,与虬曲的老松浑然一体。山背面白云深松,涧瀑溪流,信使疲惫的马蹄踏在山间的小道上。一只小鸟带着叫声飞来,一下子划破了山林的空寂,为信使的到来伏下了精彩的一笔。
    这件竹雕笔筒工手细致,细微之处足见匠心,显示出雕刻者的再创作能力。两个托盘子的女子裙褶较左边三个侍伎的明显粗硬,应该是蔴布所裁,与仆人的身份极相吻合,不经意处流露出创作者的艺术功底。明末清初瓷器、竹雕等器物所绘云气最为生动流畅,为后代所不及。此竹雕笔筒云气用阳文镂出,似飘浮的绸缎,如丝一般流动,真是圣手。溪流的刻法也颇为经心,在水流的横向上用刀轻轻锉出横纹,让流水变得沉着而不飘浮。松皮鳞片的中心加刻圆心,显得格外有味。人物须发、松针细过发丝而无半点凌乱,主景人物几近圆雕而形神兼备,让人仿佛领悟到了“运斤如风”的境界。从这件笔筒看,竹皮已经琅玕质化了,没有两三百年以上的竹龄是出现不了的。阳文刻句,款字书风奇古,喜用“俗写字”,也吻合清初之风,形敦口侈,让人联想到同时期的瓷器笔筒。
    “东山报捷”的故事以《世说新语》记载最为流行。淝水大捷,谢玄从战场派来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然无语,又慢悠悠地看着棋局。客人问淮上战况。谢安若无其事地说:“唯小儿辈大破贼耳。”复弈如初。但据《晋书·谢安列传》载,谢玄听闻捷报后内心狂喜,手中紧紧按着棋子,指甲都出血了还不知道。还内室时,跨过门槛,折断屐齿竟浑然不觉。“东山报捷”竹雕笔筒上的谢安,显然是加工了的艺术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