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戏精”凤姐:“风光”背后的重重危机

http://www.newdu.com 2021-01-06 “红楼梦学刊”微信公众 鲁焕清 参加讨论

    关键词:王熙凤 《红楼梦》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1],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这句经典点评,一语道出了贾府繁华表象下所隐藏着的巨大危机。那样一个诗礼簪缨的锦绣家族,那样一种瞠目结舌的富贵奢华,那样一张盘根错节的生态网络,其上空却笼罩着一层“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阴冷雾霾,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凉!更让人唏嘘的是:面对这一团越积越厚、越聚越密、直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悲凉之雾,里面的人却要么根本看不到,要么装作没看见,要么实在没办法,而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荣国府内当家——王熙凤。
    王熙凤一出场,那堪称“放肆”的笑声和“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的显赫排场,就让刚踏进荣国府的黛玉妹妹受到了不小的“惊吓”:众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凤姐的风光,用“无限”两个字来形容颇不为过。这样一位威风八面、风光无限的荣国府实权派,对人,她掌握着“生杀大权”,她一句话可以把小红调到身边,一个招也可以将贾瑞、尤二姐都置于死地,甚至自己的丈夫贾琏在她面前也只能老老实实地“臣服”;对事,她掌控着荣国府衣食住行的一应事务,大事小事都了然于胸、握于手掌。她走到哪里,哪里都是前呼后拥;她说往东,没有谁敢往西。她的身份和地位,她的才能和果敢、她的排场和荣光,让她时时处处都光芒四射、熠熠生辉,她就是“华林”之中那朵最为耀眼的花朵。
    这朵美丽耀眼的花,有着与她年龄很不相称的高超演技,她可以说直接把生活当成了表演的舞台,她是一个践行“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生动典范,是一位把“端、装、弄”这三字经演得出神入化的“老戏骨”。
    先来说说她的“端”。
    “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在传统意义上,它经常跟“正”连在一起,意思为端正、端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它又引申出了“摆架子”的词义,意思是自高自大,喜欢为显示自己的身份能耐而装腔作势。凤姐就是这样一个很喜欢“端”也很会“端”的角色。
    第六回,当第一次进贾家的刘姥姥在恭恭敬敬地等候她的“接见”时,她在干什么?“粉光脂艳”的她“端端正正”地坐在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的炕上,她的丫头平儿则“站在炕沿边”,手中“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你看这时候凤姐的神态,她“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好家伙,完全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少奶奶架子。这种威严的架势,与其说是她在取暖,还不如说是故意在给刘姥姥一个下马威。
    第二十四回,当被生计所迫的贾芸登门向她“讨生活”、见到她便“忙把手逼着,恭恭敬敬抢上来请安”时,被“一群人簇着”从门里走出来的她又摆出了一副什么架子?“凤姐连正眼也不看,仍往前走着,只问他母亲好,‘怎么不来我们这里逛逛?’”明明看见了贾芸,却“连正眼也不看”,更没有停下脚步还个礼,只在嘴里有说没说地“问他母亲好”,那种目中无人的领导架子与她在贾母面前的神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再说说她的“装”。
    有没有“装”?会不会“装”?是评判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尖酸小性的黛玉,爽快果敢的探春,真率豪放的湘云,因为她们始终不“装”的真性情,而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而圆融成熟的宝钗、粉面含春的凤姐,也因为老练老道的“装”,使她们给不少读者留下了虚伪的印象。而较之于宝钗,凤姐的“装”更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已经成了她众所皆知的标志性品牌。
    第三回,见到刚到荣国府的黛玉,她一会儿悲,一会儿喜,一会儿拉黛玉的手,一会儿又因“竟忘记了老祖宗”而自责“该打,该打”,做足了表面文章。第四十四回,当贾琏举着剑作出一副要杀她的样子时,你看她怎么着?立即“跑到贾母跟前,爬在贾母怀里”。一个“爬”字,配合着那“老祖宗救我”的哭诉,则立即让自己显出一种柔弱可怜的模样。第四十六回,当鸳鸯嫂子向邢夫人报告说袭人帮着鸳鸯把自己“抢白一顿”、而且平儿也在旁边时,凤姐立即厉声命人把平儿“快打了”来,装出一副根本不知情、完全没关系的样子。
    但如果与第六十八回的“计赚尤二姐”相比,她的这些“装”都还只能算是“小儿科”。为了把尤二姐骗入大观园,她可以说费尽了心思:在穿着打扮上,她“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全身“素衣素盖”,装出一副守孝的姿态;在称呼上,她先是称自己为“奴家”,呼尤二姐为“姐姐”,再又是以“姊妹”相称,表白自己“愿作妹子,每日伏侍姐姐梳头洗面”,装出一种姐妹的情分;在行动神态上,她又是“陪笑还礼不迭”,又是“携手同入室中”,又是“忙下座以礼相还”,又是“呜呜咽咽哭将起来”,装出一副谦卑知礼、楚楚可怜的模样;在言语上,她既有对自己是“妇人之见,一味劝夫慎重”的自我检讨,又有对尤二姐“下体奴心,起动大驾,挪至家中……你我同居同处,彼此合心谏劝二爷,慎重世务,保养身体”的央告,既有“二爷之名也要紧”的高度,又有“同居同处,同分同例,同侍公婆,同谏丈夫。喜则同喜,悲则同悲,情似亲妹,和比骨肉”的心衷,装出一种相夫教子、知疼知热的模样,直把尤二姐忐忑的心捂得热热乎乎,立即“便认他作是个极好的人”,随即乖乖地钻入了凤姐的圈套,走上了不归之路。
    还有她的“弄”。
    《红楼梦》中谁最会玩弄权术?如果凤姐称第二,那么就没有人敢称第一。作为荣国府的“内务大臣”,她的弄权胆子之大、水平之高、套路之多,无人出乎其右。迟发薪水、放高利贷的是她,用平儿的话来说,仅这一项,她的“这梯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逞威弄权、仗势压人的是她,对自己的小丫头,嘴上给出了“快告诉我,我从此以后疼你。你若不细说,立刻拿刀子来割你的肉”的两种选择,但行动上早已“向头上拔下一根簪子来,向那丫头嘴上乱戳”。第十五回,在水月庵,明明是向净虚老尼索要“三千银子”的好处费,却又偏偏装出“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纤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作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姿态,结果假借贾琏名义,把水月庵老尼的一次求托变成了一次置人于死地的交易。
    作为“脂粉队里的英雄”,她善于捉弄别人。她毒设相思局,对贾瑞使用了欲擒故纵之计,使之痴迷于情欲而一命呜呼;她故意不补金钏儿死后的空缺,让有意上位者纷纷给她送礼;她在公众场合向贾母表态替李纨出十二两的分子钱,但一转身,便装作没事人一样,成为了抗拒执行的“老赖”。第五十五回,因为“小月”而暂时大权旁落到探春身上的她,特别的嘱咐平儿千万不可与探春“分辩”,“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她明白如果探春“出头一料理”,那么众人就会把往日之恨的矛头从她转到探春身上了。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是小说第五回她的专属判词。这是一只非同凡响的“雌凤”,她的治家理事之才,权谋机变之能,还有她的处处算尽机关,事事费尽心思,使得她的形象格外丰满。但这位看上去伶牙俐齿、八面玲珑的“戏精”,最后却也把自己“弄”进了“一从二令三人木”的悲惨结局、“算”掉了自己的“卿卿性命”。为什么?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沉迷于权力游戏的她,看不清“鲜花着锦”的风光背后的重重危机,逃不脱自己头顶那越聚越厚的“悲凉之雾”。
    管理机制的先天缺陷,让她的位置不稳。
    按贾家的规矩,荣国府的内务总管之职怎么也不可能落到她的身上。贾母退居二线后,若按辈份、座次,上辈的有邢夫人和王夫人,同辈的李纨也该排在她前面,王熙凤之所以能坐上荣国府“管家”的宝座,其才能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是:一是仰仗“老祖宗”贾母的鼎力支持;二是倚靠王家的显赫背景;三是得力于亲姑姑王夫人的幕后相助。正是因为有了这强大的支撑,凤姐才超乎常规地执掌了荣国府内务大臣的“大印”。但这样的管理机制存在着先天的缺陷,一旦贾母离世、王家失势,那么她的位置就会岌岌可危。那始终没给她什么好脸色的婆婆,估计也不可能让她过上安生日子。秦可卿给她托梦时说的“登高必跌重”“树倒猢狲散”的那些警训,尤氏对她说的“我告诉你说,好容易今儿这一遭,过了后儿,知道还得像今儿这样不得了”那句箴言,以及她公公贾赦叫人说给鸳鸯听的“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自然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去。叫他细想,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的那句恐吓,其实对她也应该是一个警醒。可惜的是,她对此始终都没有清醒的认识。在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你争我斗的大家族中,她的“登高”也意味着日后的“跌重”。
    为人处事的媚上欺下,让她的人脉不广。
    《红楼梦》中,“变脸”水平最高的人,非王熙凤莫属。在贾母面前,她巧舌如簧,逗笑取乐,成为了“老祖宗”一刻也离不得的开心果;在王夫人面前,她恭敬有加,事事妥贴,是她姑姑不可或缺的好帮手;但在下人面前,她却完全换了一副脸,不但总端着一副“领导”的架子,动不动就发号施令,而且常常严酷狠辣得让人大气也不敢喘。众人对她表面上毕恭毕敬,而背后又恨得牙根发痒。宁国府的总管来升一听说她要来协理,便在众人面前发布“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舆论,叫大家“须要比往日小心些”;周瑞家的,评价她“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但“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贾琏的仆人兴儿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她“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就连她自己的丫头在第六十五回都在尤二姐面前评价她“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平儿对她可是够忠心耿耿的了,但在她面前也总是慎之又慎,惟恐一个不小心便惹来灾祸。第二十九回她在清虚观对那来不及藏起来的小道士的那一巴掌,第三十六回她“跐着那角门的门槛子”上挽着袖子的那一顿“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别作娘的春梦”的尅骂,第四十四回她拔下头上的“一根簪子”向为贾琏“望风”的“那丫头嘴上乱戳”,尤其是她对贾瑞的“毒设相思局”和尤二姐的“赚入大观园”,都让她渐渐失去了人脉基石,以至于最后众叛亲离,“哭向金陵事更哀”“一场欢喜忽悲辛”。
    肆意妄为的膨胀欲望,让她的心术不正。
    除了体制和性格的缺陷,汹涌在她心中的膨胀贪欲,则进一步使得她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危机之深渊。荣耀的背景、巨大的权力,让她得意忘形、为所欲为,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根本不想“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她敢假冒丈夫之名给知府写信,借给人办事直接索贿三千两银子;她敢挪用众人的“月例”去放高利贷;谁要是惹了她,她不但会翻脸不认人,而且还会顺手“讹”五百两银子,哪怕她是自己的妯娌。炕屏借还是不借,就看她高兴不高兴;采办戏子的买办、大观园绿化的包工头,她说让谁去做就谁去做……失去了有效监督的她,似乎没有什么不敢想、不敢做的。第二十八回,她居然还请宝玉帮忙给自己记了一笔搞不清楚哪里来做什么用的账,当宝玉问“这算什么?又不是账,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时,她怎么回答?“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谁也不明白,就她一个人明白,这不能不让人生疑。对她的这种肆意妄为,曹公在第十六回专门插叙过一段话:“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为了占有和获得,她的心中有着太多的“机关”,但独独缺少了“慈悲”两字。她没想到,别人生活的艰难和生命的宝贵;她也没想到,人在做,天在看,有朝一日会被人秋后“算总账”“拉清单”。
    王昆仑先生称她是小说中“第一个生动活泼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异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2]。在她的身上,我们读不到“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包容,也读不到“该放手时且放手”的从容,但我们可以读到一种居高临下的强烈优越感,读到“风光”背后的“危机”,读到逼近“华林”的“浓雾”。她是贾家工作最忙、任务最重、能力最强的一个,她同时也可以说是贾家活得最累、做得最绝、结局最惨的一个。
    注释:
    所引原文均出自: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吴铭恩汇校,《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3年10月第1版,2013年10月第1次印刷。
    [1].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第208页。
    [2].王昆仑著,《红楼梦人物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9月第1版,第14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