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周建忠:怀念吴功正先生

http://www.newdu.com 2021-01-26 中华读书报 周建忠 参加讨论

    关键词:周建忠 文人交往 吴功正
    吴功正先生是我们南通师专中文科、南通师范学院中文系、南通大学文学院的荣光与骄傲。
    我在南通大学百年纪念时、在2012年文学院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在很多很多场合,都以吴先生的成就引以为豪引以为傲。比如说,师专的师生,有两人是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一个是吴先生、一个是杰出校友汪政。
    南通师专,虽然只是一个地方性的专科学校,但在文革结束复校之初,这里真的是卧虎藏龙高手林立,其中严迪昌先生、吴功正先生、束景南先生,都是从我们师专走出去的闻名全国的大家。
    记得1978年7月,我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时,系总支书记宣布我留校,到扬州师范学院南通分院,并告诉我:分院有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三驾马车”,联袂写作,名满天下。
    带着这样一份向往,我来到分院。谁知1981年国家教委一纸通令,引起全国高校的一阵震荡:所有高校的分院改为专科,我们学校则更名为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变成了中文科,学生是本科招入专科毕业。当时的中文科,两位系主任过于资深,从不坐班;总支书记从部队转业过来,在办公室看文件材料,从来足不出户。我这个兼职的秘书,成为坐班吆喝、唱主角的小主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吴先生有了三个印象:一是他当时正在写关于《红楼梦》的长篇论著,开会从来不发言,散会即回;二是送各种通知到他家,敲门之后,他总是先出门,然后问你什么事,说完之后迅速进门、关门,所有人都说吴老师是做大学问的人,千万不要耽搁、消耗他的宝贵时间;三是吴先生上课,激情洋溢,声音洪亮,带点如皋话尾音,气势逼人,学生陶醉其间,往往不知时间之流逝。而对面教室,如果是小桥流水风格的老师上课,则被吴老师的声浪一阵一阵压过去,弄得学生个个翘首追听。我常常经过吴老师授课的教室,总是被他的激情、气势、才情所感染。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很少读吴先生的长篇论文,也从来没有听过他上的课。只记得中文科学术讨论会,科主任朱老让吴先生首先开讲,吴先生一气贯注,滔滔不绝,闻者无不叹服,但大家对他讲的观点、内容,其实还是有理解上的差距与隔膜的。
    后来,他选调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中间我们几乎没有什么来往,只记得两件事:一是关于吴先生的职称破格的故事,全省只有吴先生、南京师大谈凤梁先生,申请副教授,直接批准为教授、研究员,一时传为学界美谈。而后不断收到先生签赠的大著,《小说美学》《中国文学美学》,由于是鸿篇巨制,只是看了开头、结尾,敬佩之外仍然是敬佩。二是知道他出任著名杂志《江海学刊》社长、主编,有可望不可即的仰望之意。1992年8月,我的第一本楚辞研究专著《当代楚辞研究论纲》出版,寄赠先生指导,没想到疏于人际来往的吴先生,立即给我回信,给予高度肯定,并决定发表书评推介。1994年第2期《江海学刊》果然发表了书评,名刊推荐,大大扩大了这本小书的影响,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术研究的自信,先生的提携奖掖之情,至今难忘。
    但我们除了书信来往,始终没有见面。中间陆续收到他的巨著《六朝美学史》《唐代美学史》,总是有高山景行难以企及之感。1998年,刚刚合并升格的南通师范学院,生气勃勃,启动学科建设,当时的刘一平院长请来名满天下的先生作指导论证,我在会场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先生,发现先生有了深深的沧桑感,听取了我的汇报之后,五位专家先后点评点拨,最后先生发言,一锤定音,称我为中文系第三代专业学科带头人,这使得我非常激动,暗暗发奋一定要不负先生厚望。
    这是我与先生最后一次见面,心想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是尊重先生不喜欢人情往来的个性。当然,也不断听到徐应佩先生对他的赞扬,记得徐先生主编《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请吴先生撰稿十篇,徐师收到稿件后跟我说,究竟是大家,出手不凡,观点深刻,才气横溢,看似随意,笔到神驰。平庸如我辈,写一篇两篇,尚且可以激情四射,但写到五六篇之后,就会捉襟见肘江郎才尽。也听到教育厅陆志平处长不断介绍,吴先生的美文,入选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发行大半个中国。先生的美学系列讲座,在《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连载六期,我得以获得关于美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学美学的形成要素、文学美学的主体表现、文学美学的存在形式、文学美学的建构方式、文学美学的主要特点、文学美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吴先生还是一个大孝子,我的弟子周永平担任如皋丁堰中学校长期间,看到吴先生返乡治丧,穿白衣捆麻绳持青竹,凡吊唁者前来,必跪拜行礼,丝毫不差。乡人感慨,做了这么大的学问,做了这么大的官,居然还能和我们一样,起居有礼,真是孝子。
    总之,先生的学问,如高深大院,壁垒高筑,我们难以窥其堂奥于万一。但先生痴迷于书山学海,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执着前行,永远站在第一排,使我想到了最近宣传的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深圳精神,想到了电影《夺冠》中郎平的追求与拼搏,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远离“舒适区”、勇闯“深水区”,勇担时代探路者的使命。
    令人欣慰的是,吴先生的著作,由曾经出版过先生《唐代美学史》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真是一件嘉惠学林功在千秋的盛事,我代表吴先生的老同事,代表曾经工作过的学校,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祝周峻师母诸事珍摄,身体健康。同时,请允许我以“奔逸绝尘言美学彩笔纵横写史著”赋诗一首,表达对吴先生的敬意:
    才华奔逸叹临风,高韵绝尘接昊穹。彩笔凝空留翰墨,纵横独步气如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