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2021年02月26日08:01

http://www.newdu.com 2021-02-26 解放日报 柴焘熊 参加讨论

    关键词:元宵节 年俗文化
    正月十五过元宵节,崇明有许多民间习俗活动,诸如挂灯笼、提花灯、走三桥、掼田财、打春牛等。还有一个民俗活动,现在鲜有人谈起,它就是流行于清朝中期的丢花篮。
    所谓花篮,不是那种插满各种花卉的篮子,而是崇明乡间常常可以看到的大号竹篮。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平时农家都用它装喂羊的草,每到秋天棉花盛开时,又用它来装采下来的棉花。长江口一带种植棉花的地方,都把棉花简称为“花”,如“花好稻好”,就是棉花水稻都丰收的意思。所以农家也把装棉花的篮子称为花篮。
    翻阅旧时的县志,我们可以看到,崇明历来以种植棉花、杂粮和水稻为主。其中的棉花更是农家赖以维持生计的作物。当时的文人在竹枝词中就有这样的记述:“木棉花发满区图,赢得年来抵半租”“稻如牛尾花如蛋,口口声声要发财”“大抵女红偏得利,种禾人少种花多”。人们十分关心棉花的年成好坏,并在节庆时问卜,以此推测判断。丢花篮这一民俗就这样出现在民间。
    关于丢花篮,清代文人吴澄在他的《瀛洲竹枝词一百首》中写道:“戏毕调狮二更初,丢花篮罢请坑姑。娇羞新妇婆为卜,试问今年有孕无?”词中的丢花篮就是指元宵夜农家将竹筐隔屋而掷。花篮如掷得过屋,则预示今年种植棉花会获得丰收,如掷不过,从屋顶上滚下来,则棉花要歉收。
    对于这一民俗,那时的农家十分看重。为防止花篮丢不过屋,人们不但要请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丢花篮,而且所丢的篮子要用新编的竹篮。大人小孩在丢时要屏声息气,不能有丝毫喧哗。花篮丢过后才能欢呼雀跃。
    正月十五的上午,还有一个习俗:“揸田头”,即祭拜土地公公。当年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不止一次地跟母亲做过这样的祭祀。母亲挽着用毛巾盖着的篮子,来到田间南边之处,一一摆上从家中带来的祭品。它们有豆沙圆子、萝卜芯圆子等糯米粉制品,然后虔诚地点上香烛。母亲会念念有词地低声念叨:“土地公公,我们来看你了。今年我家种花又种稻,望你公公保我们风调雨顺、花好稻好样样好,再保佑我们阖家老小平平安安毛病少。”
    敬过了土地公公,还须在田头揸一把土带回去。然后,再到自己的祖坟上祭拜一番,当年的“揸田头”任务就算完成。揸过田头,把带回的土倒在自家院子里,农家的心中也似乎对于今年的收获有了底气,一开春,就忙着种玉米、种棉花、育秧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