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2021年03月04日08:44

http://www.newdu.com 2021-03-04 河北新闻网 吕明 王垚 李冬云 参加讨论

    关键词:《梦游太阳系》 张然
    《梦游太阳系》,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科普型科幻小说。
    遗憾的是,与小说的作者张然相关的生平和创作研究,长期以来几乎是空白,这也是研究新中国早期科幻作家和作品时绕不开的难题。
    近来,通过1950年出版的一期《新儿童》杂志,我们找到了一篇张然为期刊小读者撰写的特稿——《我看到了新中国的新儿童》。
    在特稿后面的“编者按”中,这样写道:“本文作者张然同志,是这一次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代表之一,他是张家口电信局的技术工人,今年才二十二岁。”
    这位出自河北的科幻小说作家究竟是何许人?《梦游太阳系》讲述了什么内容?当年张然从事创作时的具体情况又是什么?随着进一步的追寻,我们找到了更多张然70多年前创作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的相关信息。
    寻找作者张然
    
    天津知识书店1950年12月出版的《梦游太阳系》书影。
    1950年12月,天津知识书店出版了“新少年读物”系列丛书中的《梦游太阳系》一册,作者张然。全书共12章,约35000字(加上后记和附表),采用少儿喜爱的36开本,一版印刷8000册。
    因为小说题材新颖,适合科普科幻爱好者和少年儿童阅读,在1951年1月加印了3000册,总印数达到11000册。
    武田雅哉和林久之合著的《中国科学幻想文学史》中提到,新中国科幻第一部重要出版物是张然创作的《梦游太阳系》;
    著名小说家叶永烈撰写的《中国科幻百年回眸》一文中,将《梦游太阳系》视为新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同时也是首部少儿科普小说);
    科幻作家吴岩在《科幻六讲》里,也将这部作品确认为新中国首部科幻小说。
    遗憾的是,与小说作者张然相关的生平和创作研究,长期以来几乎是空白,这成为研究新中国早期科幻作家和作品时绕不开的难题。
    寻找张然的过程,还要从一份老期刊说起。这份刊物,是由天津知识书店新儿童社编辑出版的《新儿童》。
    在1949年11月20日的第16期和12月5日的第17期上,有一篇名为《白色的孙猴子》的科普童话连载,作者竟是张然。
    这篇童话主要是介绍地球的天体现象小常识,比如在第17期上连载时的小标题分别是“云和雾”“雨和雪”等。
    随后,在1950年2月1日和2月16日的第20期、第21期上,再次发现了一篇张然的连载科普小说《到冷国去》,小标题分别是“绝对温度”“氢的河流”“最顽固的气体”“顽固气体向人类投降”等,写得深入浅出,读来妙趣横生。
    既然《新儿童》刊物与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梦游太阳系》同为天津知识书店所出版,两位名为张然的作者会是同一个人吗?
    没想到,在1950年10月16日第37期的《新儿童》上,又有了更大的惊喜。
    在这一期的卷首篇,刊登了《新儿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首都盛大游行活动”特约作者、科普作家张然为期刊小读者撰写的特稿——《我看到了新中国的新儿童》。
    在这篇特稿的后面,刊发了“编者按”,全文如下:
    “本文作者张然同志,是这一次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代表之一,他是张家口电信局的技术工人,今年才二十二岁。他曾经创造了新寻线器回路,改装了选择器,对人民事业有了新的贡献。过去,他曾在《新儿童》上为小朋友们写过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文章,希望小朋友们热爱科学,长大了好为祖国服务。这一篇文章,是他在北京开会时特地为小朋友们写的。”
    这仅仅164字的“编者按”,让我们在时隔70多年后,终于对这位新中国科普科幻史上著名作家张然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编者按”为我们带来了以下几个信息:张然不仅是22岁的全国劳模、张家口电信局技工、青年发明家,同时又是一位擅长写作科普、科幻和少儿题材作品的作者,是长期为天津《新儿童》撰写科普文章的重要作者之一。
    他曾是位工人劳模
    
    张然
    以往,科幻研究者对于这位前辈的追寻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这样一位在新中国科普科幻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家,一定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且十有八九应该来自京津沪这样相对发达的大城市。
    然而实际上,张然并非专业作家,而是张家口市电信局的一名普通工人,全国劳动模范。
    初步了解作家的情况后,我们就以张家口劳动模范这条线索,尝试着走近这位科普科幻创作者,去了解更多更详细的情况。
    在网上,我们查询到一条重要的信息:《河北首家!张家口市工运史馆开馆》。
    这条消息详细地介绍了这家新开放的纪念馆。其中,工运史馆大厅正前方是马万水、李枝谦、马应诚、于成文、张然、李永年、李淑梅等7位张家口早期劳模的雕塑群像。
    而张家口工运史馆的网络报道让我们看到了邮电系统劳模张然的照片,看到了劳模群像里肩扛电话线的张然。
    原来,张然身为新中国电信工人的优秀代表、改革能手、劳动模范,早已被写入新中国的劳模历史中。
    翻开《中国职工劳模大辞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版),在历年河北省全国劳模中,张然也位列其中。
    身为工人劳模,张然不仅涉足少儿科普写作,还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的出版,这是足够传奇的事情。
    但是,或许因为张然从事科普科幻写作时间短暂,或许因为这位张家口劳模自身十分低调,新中国科普科幻研究领域中有关张然的情况,始终是一个空白。
    数年前,天津知识书店创办人杨大辛曾讲述过张然及《梦游太阳系》出版的往事。
    据杨大辛回忆,天津解放伊始,知识书店成为天津重要的出版阵地,创办了《新儿童》《生活文艺》《新津画报》等期刊。
    张然此前投稿的多部科普童话和科普小说,发表在《新儿童》上,使得他迅速成为少年儿童熟悉和喜爱的科普童话作者。1950年夏,他将完成的新作《梦游太阳系》寄给知识书店。当时,张然即将作为劳模代表出席全国劳模大会和国庆观礼,所以编辑叮嘱他以《新儿童》特约作者身份,完成《我看到了新中国的新儿童》的北京特稿,让《新儿童》的小读者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大会和观礼的盛况。
    通过努力寻找,张然的情况越来越清晰。
    此后,我们又找到了一部名叫《劳模寻踪》的图书,其中署名“冯心”的作者以长达6页的篇幅,以《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标题,详实地介绍了劳模张然。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真正得以了解工人劳模、业余科普作家张然的人生轨迹。文章在人物简介中说:
    张然同志生于1928年。祖籍河北省沧县,1945年沧县师范附中毕业,考入北京平民中学,后又考入国立高工电机科,同年又考入伪交通部电信人员训练所。1947年毕业后派往唐山电信局工作。1948年调到张家口电信局自动室工作,历任张家口市邮电局机务员、副股长、市机主任、科研所长、技术业务科长。195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光荣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大会。从1950年到1955年连续6年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多次出席察哈尔省、河北省劳模代表大会。1957年任张家口邮电局副局长。1984年调入秦皇岛市邮电局任副局长、基建处副主任、总工程师,并任多年党委委员。1988年离休,2005年因病逝世,享年77岁。
    文章在第四部分,介绍了张然在科幻小说创作中的成就。
    “张然同志不仅是工作中的劳动模范和革新能手,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颇有建树。他在1950年出版了科普小说《梦游太阳系》,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科幻小说著作……除了出版了《梦游太阳系》之外,张然还写了《开天辟地的故事》《石墨的故事》《会变化的孙猴子》等发表在《中国青年》《儿童时代》等刊物。他立志将来做一名科普工作者,后来因为工作的需要,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全身心投入到邮电通讯工作中。”
    《梦游太阳系》讲了什么
    
    《梦游太阳系》部分目录
    全国劳模张然在年仅22岁时创作的这部科幻小说究竟讲了什么?
    《梦游太阳系》分为两大部分,前9章写了主人公静儿与同伴柏英梦游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故事;后3章写学校的陈老师为课堂上的同学们解析两个小同学梦游的天文知识。以文体的性质来说,前9章是属于科幻范畴,而后边的又可以归为科普范畴了,这也是将《梦游太阳系》定义为“科普型科幻小说”的重要依据。
    科幻作家吴岩在《科幻六讲》中这样写道:
    《梦游太阳系》以梦为开端。以翻跟斗为航天推进的技术方式,是否可以归为科幻小说,还可以讨论。而且小说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差异显著。从梦想到知识普及,应该算是一部故事体的科学传播作品。但即便如此,出版界已经看到故事体在描述科学中的作用。对后来的科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所以,让我们重点看看小说前半部分,作者张然是怎样带领小读者“梦游”太阳系的。
    小说的第一章名为“月亮的故事”。
    开篇写道:“中秋节晚上,静儿一家都在院子里赏月。老祖母一边摸着静儿的头,一边给几个孙儿、孙女讲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树的故事……静儿上床后,忽然看见月亮在对他发笑,还慢吞吞地说:‘静儿,到这里来玩呀!’真奇怪,他的衣裳突然不见了,身上长满了毛,变成了一只猴子。他朝着月亮的方向翻了几个跟斗,一阵风似的离开了地球,才七八秒钟就已经登上了月球。”
    月球是主人公静儿梦游太阳系的第一站。接着,张然通过“到月球里去”“月球风光”“在月球上打篮球”“月球上的一课”“看看太阳去”“太阳里面的古怪事情”“火星人”等章节,讲述了静儿在太阳系的所见所闻。
    其中,张然对于很多天文知识的讲述,形象具体。
    例如,在静儿到达月球之后,他观看到一场月球上的“特别”篮球赛。
    “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运动场,他从人缝中挤了进去,看见一群人正在比赛篮球。篮球队的队员个个跳得比房子还高,有两个运动员在十几米的高空中,撞了个满怀。”
    张然用这样的“月球奇遇”,向小读者们讲述了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这一科学知识。
    而对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传播这样的科学知识,张然讲得更为有趣。
    “球赛结束以后,许多学生往教室里跑……讲台上站着的正是教静儿的陈老师,他朝静儿笑了笑,一边做着手势,一边在黑板上写着:‘月球上没有空气,说话听不见,只能像聋哑人这样讲哑语。’”
    今天来看,这部“新少儿读物”的作品,作为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是很难满足现代读者口味的。然而,应该看到,科幻小说的概念本身也是逐渐演变的,甚至“科幻”这个词被广泛认可和使用都是之后的事情了。
    在人们广泛使用这个词汇之前,还有几个概念与之相互交叉影响,如科学小说、科学小品、科学文艺,它们都可能是“科幻”的前身的一部分,不同时期,人们用不同的概念称呼科幻作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的科幻文学能够走到今天,其基因来源就是这些在现在看来很可能不像科幻的科幻作品,它们的想象或许不够绚烂,甚至它们的科学根基也可能根本就是错的。
    《梦游太阳系》可以说就是这样一本不太像“科幻”的科幻作品。但在当时,的确推动了我国科幻小说写作的发展。
    (吕明 王垚)
    ■记者观察
    科幻小说这样走进大众
    在准备刊发这篇文章前近两个月的时间,河北日报记者一直通过《张家口日报》原记者、原张家口邮电局离退休人员等多种渠道,试图与张然的家人取得联系,但都未果。
    前不久,我们在“知乎”上一篇与张然有关的帖子下,看到一位名为“稳稳的幸福”的网友在2020年8月20日的留言,应为张然的外孙(女)。
    留言中说:您好,这本书的作者是张然,我已故的姥爷,书中文字撰写是姥爷,插图为我姥姥(孔庆玲)所绘,今年已经90岁了。今天看到有人还在讨论它,很亲切。
    我们也通过留言希望能与张然的外孙(女)取得联系,但尚未得到回复。
    为何有关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作者的信息如此之少?
    一方面,这与张然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专注本职工作、不再进行文学创作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科幻小说刚刚拉开序幕,还未受到学术界关注和重视有关。
    所谓科幻,是以既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对科学领域的事物作大胆超然幻想,因此科幻小说所描写的应该是超越现实、具有不同于现实世界秩序与规范、充满虚拟与想象的未知世界。
    当时的科幻小说,大多描写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科技革命现象,突出特征是立足现实、重视科技知识的普及和科学意识的传播,虽然在不发达的中国科幻小说史上,它们占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但较强的科普性使其在思想层面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同时有着幻想性不足、故事情节单一、人物形象扁平化等艺术上的不足。
    1978年初,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技解放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为时代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的科学意识,催生了科幻小说创作热潮。
    许多作品,反映了人们当时对诸多现实科技问题的关注和探索。
    民以食为天,所以杂交种植技术成为上世纪70年代中国特别重视的科技问题,动植物杂交知识受到普遍关注,因此,新时期伊始许多科幻小说作者将目光投向该领域。《翡翠岛》《魔园》就是描写科学家如何进行动植物细胞移植,并培育出新型农作物或养殖出依靠太阳能生活的动物的科技实验。
    新能源作为彼时科技革命的另一个重要话题,同样引起了科幻小说作者的关注,出现了一批与新能源开发相关的作品。例如,《未来建筑参观记》《保险柜里的梦》描绘了利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取暖的现象,《未来的燃料》《到珠穆朗玛峰去》分别涉及了对氢能和地热能的使用,《蓝色的包围圈》则介绍了植物由于光合作用而产生电能的原理。
    近几年,随着刘慈欣的《三体1》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接连斩获“雨果奖”,中国科幻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主流文学界、批评界将目光投向中国科幻小说,影视圈、互联网、产业界也对科幻给予热切关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科幻小说有了长足的发展。
    文/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