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清代部分地区关帝庙碑刻的研究——兼论关帝财神之职 宁俊伟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山西部分地区清代关帝庙碑刻的研究,考察在清代山西关帝信仰的原因、也即从关帝被神化以来,所具有多种神格中最被世人所看重的品格研究;其次,从为关帝立庙动因的角度,来考察立庙者对于关帝之所求内容、即立庙者认为关帝所能庇佑的范围;第三,通过对以上内容之分析,分析当今关帝所被认为具有财神角色的原因。 关键词:关帝信仰;关帝庙;碑刻;财神;以义制利;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西民间信仰石刻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4BZJ36)阶段性成果; 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河东解县人(今山西省解州),在河北琢州始追随刘备,“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为刘备复兴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被东吴所害,蜀汉建立之后,被追谥为“壮缪”。由于关羽以勇力闻于当世,故在去世后不久就在荆州、蜀汉等地受到了民间的祭祀,在隋唐之际,据《重修玉泉关帝庙记》所记载,关羽曾帮助修建玉泉寺,赞扬其“生为英贤,没为神明……邦之兴废,岁之丰荒,于是乎系。”[1]至宋代时,先被封为“崇宁真君”,又被加封武安王,元代则再次加封“义勇武安王”,在明代时进入国家祭祀,称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至尊关圣帝君”,清朝曾先后十次进行加封,“顺治元年定祭关帝之礼。九年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二十三年)加封关帝为忠义神武灵祐关圣大帝。”[2]明清时代,民间崇祀关帝,为关帝立庙祭祀,其庙宇遍及全国各地,无论是通衢大邑,抑或穷乡僻壤,有人群处,即有关帝庙。关帝成为一个受到各阶层人士普遍信仰和崇拜的神灵。本文试图通过对山西部分地区清代关帝庙碑刻材料的分析,来了解对于关帝信仰中的立庙初衷、信众所认同关帝的庇佑范围以及关于关帝财神角色等问题,试图能够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 一、关于立庙(重修)的初衷 关帝信仰在进人清代以后,由于被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人群所崇拜,立庙也就成为表达对关帝崇拜之意的最好表达手段,这样,在立庙之时,其所镌刻的碑文就成为研究关帝崇拜最可靠的研究资料。通过对关帝庙碑刻资料的研究,发现在关于立庙动机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其中,首先是希望通过立庙来彰显关羽的忠义精神;其次,通过重建或扩建庙宇来达到人神互惠,更多的得到关帝的庇佑。 (一)显彰关帝忠勇节义精神 从宋代开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都对关羽推崇备至,认为他的一生中,完美实践了传统道德,尤其是儒家文化中特别强调的“忠”和“义”精神,这一点在碑刻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在曲沃县高显镇上太许村清道光八年九月所刊《新建关帝庙记》中所记:尝读文山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于人为浩然,沛乎塞沧溟。是歌也,文山之自为拟,亦即为千古之忠臣义士拟,而要其可以当此而无愧者,莫如关帝。……其孟氏所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者欤?……试思上下千余年间,忠臣孝子、磊落魅奇之士代不乏人,而或拘于世道之升降,或囿于人事之不齐,或以为远而不可企及,或以为渺而不复深信,亦谁能与帝争此一瓣香哉?[3]潞城市成家川办事处窑上村清乾隆四十二年《关圣帝君庙重修碑记》:况帝君忠义贯乎日月,浩气塞夫天地。即朝廷尚崇追祀之典,眷I艮答祭帝如□天,而穷乡僻壤敢不熏忠义而敬神灵乎?[4]清乾隆四十年五月刊仙人乡东庄头村关帝庙《新建关圣帝君神祠佛堂碑记》:……有为而况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纯乎刚建中正,如我关圣帝君者乎!……彼自晋迄今,而普天俎豆,又孰非此浩然之气之长留于两间而充塞乎?[5]以文天祥《正气歌》所称之浩然正气对关帝进行褒扬,认为“而要其可以当此而无愧者,莫如关帝。”这样就把关帝的千古忠臣义士形象凸显出来。而在民间文化中,通过经艺术加工的《三国演义》的描述,关羽与刘备既是君臣又是兄弟,关羽对作为君主的刘备忠贞不二,和对于义兄的深情厚谊,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清代,关羽的艺术形象在民间被普遍接受,深人人心。当民众看到这种义贯千古的精神时,就不由得对关帝充满敬慕之情。于是,对于关帝浩然之气的赞颂在关帝庙碑刻中也比比皆是,由于清王朝是一个异民族的政权,在宣扬自己统治是“奉天承运”的正统时,特别选择了关帝作为自己的保护神,认为是关帝神佑,才使满清人主中原。这样,就把忠义和浩然之气当成宣传关帝神格的主要方面。这样,无论是在清代的前期还是在末期,对于关帝的颂词中,总是充满了关帝浩然之气的描述,而在具体的关帝显灵或神迹中,则基本是“退贼”、“佑善”和抗拒水旱等的事迹,这又恰恰是日常生活中令民众无法抵御的天灾人祸。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在传统的道德中,强调道德的正确无亏要甚过生命,孟子所谓“舍生取义”就是表现出儒家的伦理精神,在这样的传统信仰之下,人们可以“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求忠义传千古,在清嘉庆八年十二月刊仙人乡山北村《关帝庙重修碑记》中,就明确表达了这样一种精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而神之赫声灌灵適协乎,聪明正直之说者,则惟关圣帝君为最著。……故夫战胜攻取之说,出乎稗官野史者,概不足为帝道,惟兹忠义之气,实足塞乎天 地之间,固宜百世之下,犹凛乎有生气,而血食万方于无既也。[6]在历史上,关羽作为蜀汉的一员战将,长期镇守荆州,在对抗曹操和孙权的斗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后来兵败被害,但是,其光辉形象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反而作为一个悲剧英雄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尤其在《三国演义》问世之后,所谓“看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三国故事中最多能够牵动人心的就是关羽的一举一动了。关羽“义不顾身,忠不顾死”的高尚情操打动了各个阶层的民众,进一步丰满了关羽的形象,成为民众心目中完美无瑕的英雄。 (二)因庙宇灵应而扩大或重建 在所有的神灵信仰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所信仰的神灵是否可以提供信众所需要的神佑。这一点被美国学者韩森概括为“惟灵是信”。是否灵验,是一个神祇能否保有信众的最基本的条件。目前所见,以论述关帝威德之内容的碑刻比较常见。在很多的关帝庙中,也对关帝的灵验及神迹多有叙述。在潞城市窑上村《关帝庙重修碑记》:举世多蒙大帝福彰矣,……曰此壮繆庙也。斯地之屡遭蹂躏而得以瓦全者,赖神在耳。呜呼!威显如帝,可谓灵应矣!非圣盛德,其孰能与于斯?……[7]清道光十一年九月刊曲沃县杨谈乡下院村赤石峪关帝庙《创建关帝庙碑记》:斯邑之成人君子,其仰慕精忠之诚意抑亦久矣。……自今以往,庶几拜神像而邪说暴行之事不作,瞻庙貌而正大光明之心顿生,濡恩被泽于无既也夫。[8]窑上村关帝庙重修碑记中所描述的,是在经历了兵燹之后的乡绅们在死里逃生之后,非常坚定地认为,此地处于要冲,但竟然奇迹般地逃过了一劫,那一定是蒙关帝庇佑,这样的灵应发生之后,如果不能及时地向神明表达感激之情,则不足以彰显神灵的灵应,于是,便开始倡导重修关帝庙,将此事勒石刻碑,记载下来。这是一则典型的因灵应而立庙的事例。而要进一步的达到使人心向善,立庙也无疑地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因“自今以往,庶几拜神像而邪说暴行之事不作,瞻庙貌而正大光明之心顿生,”这样的事情,在传统的民间文化中,通过各种形式对神灵显灵的赞美,立庙集功德,取悦神灵,以求庇佑的事迹很多。因立庙而使人改邪归正是民众所能做的和所愿意做的。鉴于关帝信仰在山西地区的流行盛况,民众在选择神灵立庙之时,由于地域的原因,就带有了一种天然的亲近,基本地都被列为首选。 二、关帝信仰的功能 在清代,关帝信仰作为三教所共同认可的神祇,具有了多面相的神格,越来越多的行业以关帝为保护神,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祈拜关帝,希望能够得到现实的或隐藏着的赐福,其中与神秘的传统风水术有了交集,成为镇脉聚气的重器;此外,还有现实的庇佑也是信众所殷切期望的。 (一)以关帝庙宇为镇脉聚气之宝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术,也称为“堪舆”,向来被认为是指导人生趋吉避凶的最佳方法,在试图改善一方民众生活的方法中,风水术无疑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在风水术的两大因素中,堪为天道,舆为地道,俯察地道为风水术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清代,传统风水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关于神居之所的位置处在村落的哪个方向更能够庇佑民众,被当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目前所见的关帝庙碑刻中明确的记载,有很大一部分在建庙之时,这一问题就被当成一个首要需要考量的问题。在潞城市店上镇北村关帝庙所见《重修关帝庙碑》中称:“自古创建庙宇原为四方清吉之绕,既望风雨以顺时,复欲瑞霭之常昭,镇脉聚气不待言矣。”[9]和潞城市成家川办事处河西村《关帝庙碑》:“是村之关帝庙与三圣庙相接壤,所以藏风聚气,为阖村之保障也。”[10]就明确地表达了这一依靠关帝庙来求得风水上的利益的诉求。关于关帝庙的修建,首选的地理位置到底应在何方?因资料限制,目前所见有如下几个方位: 1.震位 目前所见关帝庙碑刻中,关帝庙居于震位相对比较多。清道光八年九月刊曲沃县高显镇上太许村关帝庙中《新建关帝庙记》:先是,帝久无专庙相传,欲以二郎庙左偏隙地做帝宫。甲申冬,嚆矢既发,而青乌家又以法云洞之苜蓿园光明宏厂,建帝庙保障甚吉,于是众议沸腾,数月不决,乃议龟卜于帝前。卜之前夕,余梦蒲客借居东轩,先君子鉴菴公慨许之。決晨穆卜,果在东,益信帝之英灵,真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虽黑子弹丸亦无微不照,无远弗届也。[11]在民国八年重修的曲沃县乐昌镇小吉村关帝庙中《重修关帝庙并村北黄帝庙碑序》:小吉村震方旧有关帝庙一所,祀关圣帝君于正中,精忠贯日,大义参天。左则后土圣母,右则大王神圣,以及财神殿、火星殿、南北两廊、献殿、乐楼、廊门并村北黄帝庙,皆可谓圣德无私,神恩广覆,而万民未有不被其泽者也。……[12]关于震方的论述,在清代流行风水权威图书《地理五诀》提到:震方为吉方,若能配合峦头,则,“主发富贵极品,福禄寿俱全”若在震方修建关帝庙,似乎更可以加大关帝灵验的程度,更能够造福一方民众,得到更大的利益。 2.离位民国十年重修曲沃县杨谈乡麦沟村《重建关圣帝君庙碑》:凡丰功伟略者代不乏人,而求其大义炳若曰星,纲常昭如云汉,庙貌巍峨,血食千秋者,其唯我关圣帝君乎?秉烛达旦,有千秋不夜之心;挂印封金,据万古长存之心;磊落光明,其才识忠武,直上接伊尹、周公之心传,而下启汾阳、武穆之忠烈。宜立其庙崇奉,享生民之祀无穷也。故村人集议创建关圣帝君庙于离方,复配享以福、祿、财神、医圣、药王诸神。[13]离位修庙在传统风水术中被认为是可以助一方之运气,同时,在传统易学文化中,离位属火,为红色。而关羽在民间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赤面亦赤心”,红脸的关公形象深人人心。这样,就可以认为以离位为关帝庙,正可以使关帝归于正位,同时,再“配享以福、禄、财神、医圣、药王诸神。”形成了以关帝为首的神仙群体,以期造成一处万事无忧的理想福佑之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关帝的神威,以求得“每祷必应”的灵应。 3.乾位 清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刊曲沃县史村镇《重修关圣帝君庙增福财神庙勅赐广福院碑记》:本庄乾方旧有关圣帝君庙,创建数百年矣。[14]乾位在传统的易学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易学上认为乾为君为父、为首领,传统地理学上被认为是天柱,为最尊贵的位置。所以,在乾位修建关帝庙,以关帝之尊,应该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二)庇佑百姓 庶民在关帝信仰中,最突出的是关帝的救苦解厄的事迹,无论是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瘟疫流行、蝗灾水患,还是在清代商贸经济高度发达所伴随着的长途贩运、逆旅求财,都充满着高度的不确定因素,或兵匪为害,社会动荡,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就会束手无策,只能向神灵求助,关帝信仰中,由于其义的特质,在这些问题上,也被民众寄予极大的希望。清道光十六年七月刊阳泉市盂县孙家镇南河南村关帝庙《关圣帝君庙重修碑记》:帝君以白手佐昭烈成帝业,义于今为烈。故上自王公大人以及士农工商,莫不祀神。……村西永固寨,于崇祯六年新建帝君庙。旧闻避难于寨村人,大惧不获,安仝蒙口。神灵荡寇,活亿万人生命,此神之神德之福而兼以威者之一验也。[15]当然,也有一些乡绅士人发起修建关帝庙,以为未雨绸缪之策,深信在修建或重修关帝庙之后,一定会出现神安则人安的情况。这样,在很多的碑刻中,特别强调修庙使神得到了应有的尊敬,明确地标明了神应该尽的义务,这样的情况下,使得修庙变成了向神要求回报的最好理由。如清康熙三十八年四月刊曲沃县北董乡西闫村《重修关帝庙碑记》:世之显常时照后□者,从古以来,史不绝书。然求其忠义口口□□口□□于金石文武圣神,为万代所瞻仰者,惟关帝一人而已。……仅月余而煥然维新焉。大庙新则神安矣,神安而人物不将大获所庇乎?[16]这样的情况下,神是没有理由不去尽到自己对于信众的保护义务的。并且,碑刻本身并不是一个只供民众阅读的文书,更重要的是同时这也是写给所供奉的神祇的文书,这样一来,碑刻几乎可以认为是一个人与神的契约性质的文书了。 三、关于关帝和财神的思考 关帝崇拜在清代时开始变得多样化,民间崇拜中的关帝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其中最主要的是,随着经济的髙度发展,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财富的聚散比之前代,具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关帝又模糊地兼有了财神的职责,并成为膜拜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作为士绅主流意识,并不认可这样的变化,这一点在关帝庙碑刻中,表现的非常明显,这样,关帝兼有财神之职就呈现出一种曲折的表现形式,碑刻中表现的均侧重于关帝“忠义”的神格属性,似乎可以认为关帝财神的职责是以“以义制利”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关帝与财神的关系上,现存关帝庙碑刻中反映出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往往关帝庙中有财神殿;或者财神庙被当成关帝庙的附属小庙来对待。但没有关于关帝使人致富、给人钱财的记载。曲沃县乐昌镇小吉村伽蓝寺所藏《关圣帝君大庙重修并新建后土殿大王殿碑序》: ……南吉村庄旧有关帝大庙,财神殿亦在其中,……[17]清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刊曲沃县史村镇《重修关圣帝君庙增福财神庙勅赐广福院碑记》:真武、二郎、伯王、八腊配享左右,宫阙壮丽,神灵显赫,诚一乡之保障也。,遂计曰而兴工。……至于财神庙之大殿、乐楼,广福院之北殿、南宫,或补其屋漏,或增其式廓,亦皆以次而奏功。[18]在曲沃县乐昌镇小吉村伽蓝寺所藏《关圣帝君暨诸神庙重修碑志》中所记载,在关帝庙修复之后,“庄外三官庙三圣祠缘次□修,所余财神庙、药王殿尚未修及。”[19]据以上所见碑刻,由其内容分析,现代所认为关帝是财神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在现有的关帝庙碑刻中还没有发现关帝即财神的碑文,也就是说,在清代山西地区,没有关公兼任财神的民间信仰;其次,这一问题在现存的地方文献中也有反映,如在《退想斋日记》中,记载了清末到民国的太原乡绅刘大鹏51年的日常生活,在日记中,关于关帝祭祀和财神祭祀是有很清楚的分别的,关于关帝的乡间祭祀活动,最多的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五月十三关公磨刀雨”,记道:“今日各处关帝庙献羊扣敬者甚多,不知此俗自何时始也。”[20]在又一处的记载中写到“关帝君大义参天,精忠贯日,庙祀遍天下,为人伦之师表,……(关帝)将刀磨快,好斩现时之贪官、污吏、劣绅、土棍,以及一切不孝、不弟、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耻、无廉之徒耳。”[21]其中没有任何关于关帝可以赐人钱财、使人致富的记载。也就明确说明关帝为财神的说法没有在士绅阶层中取得共识。关帝还是以忠义的形象出现在民间。 [1]《全唐文》卷六六四。 [2[《清朝文献通考?郡祀考上》。 [3]《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曲沃县卷》,第212页。 [4]《潞水汲古》(上),第211页。 [5[《三晋石刻大全?阳泉市盂县卷》,第307页。 [6]《三晋石刻大全?阳泉市盂县卷》,第353页。 [7]《潞水汲古》(上),第212页。 [8]《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曲沃县卷》,第239页。 [9]《激水汲古》(上),第224页。 [10]同上,第93页。 [11]《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曲沃县卷》,第212页。 [12]同上,第332页。 [13]同上,第334页。 [14]《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曲沃县卷》,第311页。 [15]《三晋石刻大全·阳泉市盂县卷》,第403页。 [16]《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曲沃县卷》,第117页 [17]《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曲沃县卷》,第286页。 [18]同上,第311页。 [19]同上,第186页。 [20]《退想斋日记》,第34页。 [21]同上,第45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