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鲁迅 最近,一则关于鲁迅的不实信息被传得沸沸扬扬。那就是他曾为辛亥革命志士刘青霞(还曾用过刘马青霞、马青霞等名)题赠“才貌双全”。网传照片显示全文如下: 赠马青霞 才貌双全 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鲁迅 作为从事鲁迅研究的专业人员,我们仅从照片就基本可以断定这幅鲁迅的题字是仿冒的。 首先,这几个字不像鲁迅的笔迹;其次,“鲁迅”这个名字,是当时在教育部担任佥事的周树人于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的笔名。他当时很少对外人透露自己就是《狂人日记》的作者“鲁迅”。(鲁迅在当年8月20日致好友许寿裳的书信中告知他“《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因此,周树人很难在几个月后就以“鲁迅”为名为与秋瑾齐名的刘青霞女士题写“才貌双全”;再次,身为政府中级官员的周树人,把“才貌双全”题写给一位比自己年长的知名女士,且是孀妇,此事无论如何都欠妥当;最后,此事没有任何可以证明的文字材料。不仅《鲁迅日记》没有记载此事,而且,鲁迅在北京时期的日记都没有提到过“刘青霞”“刘马青霞”“马青霞”这三个人名。 笔者发现,不仅一些书籍写到鲁迅为刘青霞题写“才貌双全”的事,一些影视作品也宣传并渲染了鲁迅与刘青霞在日本相识,以及鲁迅在北京为刘青霞题写“才貌双全”的故事。 刘青霞在1907年初东渡日本考察学务。在日期间,刘青霞捐款2万银元给河南同乡会出版《河南》杂志。鲁迅先后在《河南》杂志发表6篇文章,所以不排除刘青霞和鲁迅在日本有相识的可能。 也许正因此,一些著作虚构了刘青霞与鲁迅在日本会见的场景,及鲁迅在北京为刘青霞题写“才貌双全”的事。一些文章甚至把刘青霞称作鲁迅作品的第一个“责任编辑”。实际上,《河南》杂志第二期出版于1908年2月初,而刘青霞也在1908年正月(阳历2月)从日本回国,她并没有参与《河南》杂志的编辑工作。 据周作人在1960年6月21日致吴海发的书信,他和鲁迅在当时不仅没有见过刘青霞,而且与《河南》杂志也没有直接的交往: 承问《河南》杂志的事情,我所知亦有限,因当时系间接交涉,不深知道内容。我们为《河南》写文章,纯粹由我的友人孙竹丹介绍,孙系安徽人,后因搞革命,为清廷所害,大概因革命关系与河南人程克相识,程在辛亥后为议员,当时在日本留学,为《河南》杂志的经理人。我们与程克也不相识,不曾见面,始终由孙竹丹收稿付款。亦不知杂志社设在何处……据说河南留学生其时不多,且无甚能写文章的,适有富人的儿子在故乡因受亲戚人敲诈逃至日本求学,其孀母亦同来,愿意捐款于同乡会办公益事业,且求庇护。同乡会因拟仿照各省的例,办起杂志来,此即《河南》刊行的来由。 这里的“孀母”即刘青霞,从周作人的上述回忆中可以看出,鲁迅和刘青霞在日本没有见过面。至于鲁迅在北京与刘青霞会见并为刘青霞题写“才貌双全”的事情,目前还没有可以佐证的材料。 刘青霞是民国时期与秋瑾齐名的巾帼英雄,当时号称“南秋瑾,北青霞”。近些年,辛亥女杰刘青霞老家、故居等地都有对她的宣传纪念工作。令人遗憾的是,鲁迅题写的书法作品,就在某处纪念馆和某处展室中堂而皇之地展出。网上涉及此事的文章甚多,可谓谬误流传。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刘青霞故居纪念馆,在展览中也用专门的版面展示了刘青霞与鲁迅的联系,但主要展示的是鲁迅在刘青霞资助出版的《河南》杂志发表的文章的情况,并没有展示所谓的鲁迅为刘青霞题写“才貌双全”的书法作品。这显示出该馆在布置刘青霞生平展览时对所展示的内容进行了细致考证,没有把无来由的故事放进展览之中。 总之,公立文博机构的展览内容,不能展出伪造展品,只有充分尊重史实的展览内容,才能发挥出公立文博机构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传播历史名人的正能量。另外,也希望有关文博机构能加强打假力度,及时澄清社会上流传的关于历史名人的不实信息,为促进历史名人在当代社会中的正确传播作出贡献。 (作者:葛涛、谷红梅,分别系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北京四中高级教师。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内六家鲁迅纪念馆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