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萧三 文人交往 刘涓迅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不禁回忆起革命前辈萧三老人。至今,我珍藏着他老人家1981年7月赠给我和老伴的著作《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以及萧三的夫人叶华女士1984年5月赠给我老伴的父亲胡华教授的《萧三文集》。 我初见敬仰已久的萧老是1980年的秋天,因进行中共张家口地方党史的撰写,我到北京友谊医院拜访了这位年届84岁高龄的革命前辈。我和随行同志走进病房时,萧老正伏案写作。我们停下脚步,静静地环视病房,如果不是萧老身上穿着病员睡衣,床头立着输液支架,真要以为这是他老人家的书房呢。我们轻声叫道:“萧老!”他没有听见。我们又放大声音:“萧老!”他仍然伏案写作。我们径直走到书案旁,他这才发现我们来了。原来由于病魔的袭击,他失聪了。萧老吃力地起身欢迎我们,大家坐定,我用笔在纸片上向他写明来意。老人家虽因肺气肿说话有些气喘,但他戴上助听器,仍热情地向我们讲述了他从事革命斗争活动和文学创作的情况…… 1925年初夏,奉李大钊同志的指示,萧三到了我的家乡张家口。他在劳工群众中做了大量的反帝、反军阀运动宣传、组织工作,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主持筹建了中共张家口地委。在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塞外山城张家口反帝、反军阀斗争的革命力量迅速发展起来,铁路工人建立了党的支部委员会,在电灯、电话、洋车、造币、皮毛等各行业工人中,相继有了中共党员。大境门外孤石村也建起了察哈尔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5年9月,中共张家口地方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共北方区委派任的地委书记正是萧三。据他和罗章龙、乐天宇等前辈回忆,当时的地委机关,位于现在张家口桥东区宝善街南部的一座院子。 中共张家口地委成立后,团地委、农委等也相继成立,全地区党团员人数约300名左右。当时,我党虽然是实行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政策,但是在革命激荡而又鱼龙混杂的政治形势下,党内也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萧三在指导工运工作中,提醒斗争骨干要防备反动军人与“黄色工会”的破坏行动。由于内奸的告密,国民军上层顽固势力便威胁要对萧三采取“不保证人身安全”的措施,根据形势发展和革命需要,萧三于1925年10月调离了张家口。 1927年,萧三在上海任团中央组织部长和代理书记,协助周恩来等同志领导和组织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后因病赴苏联疗养,并先后任教于远东大学和莫斯科东方学院。1930年秋,他曾作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代表,出席在苏联举行的国际革命作家代表会议,并被选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书记处书记,主编《世界革命文学》的中文版,从事我国革命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和翻译工作。1933年他入红色教授学院学习。1934年他出席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会议,并连任两届苏联作协党委委员。在苏期间,他用俄语写作并出版了诗歌、拥护苏维埃中国并宣传中国革命和工农红军、宣传鲁迅和中国左翼文学。1939年回国后,他在延安鲁艺、文协、文化俱乐部工作,编《大众文艺》《新诗歌》等刊物,发起并组织延安诗社,开展街头诗、诗朗诵运动等。 抗战胜利后,张家口是中国共产党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萧三第二次来到了张家口。萧三少年时就与毛泽东是小学同学,后又一起就读于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他与毛泽东在早年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通过漫长的革命斗争,他更加敬仰、更加热爱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的文化战士,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向人民宣传人民的领袖。在延安他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等文章。到张家口后,他先后担任晋察冀边区文协常委,出版了民歌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编写的《毛泽东同志的儿童时代》《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两部著作,相继在晋察冀边区出版的刊物《时代青年》上发表。当时该刊社址在张家口堡子里二道巷。这期间,萧三写了许多歌颂中国革命的诗歌,以此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张家口期间,他为了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谈、真内战”的骗局和配合我党我军保卫解放区、发展生产的中心运动,写了大量通讯和文艺作品,发表在《晋察冀日报》《北方文化》《时代青年》等报刊上。 1946年下半年,萧三率土改工作队赴怀来县进行土改,第二次离开了张家口。全国解放后,萧老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政务院文化部对外文化事务联络局局长、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常务理事等。1958年6月1日,他随中国文联参观团第三次来到张家口。旧地重游,感慨万千,他为祖国的前进、人民的幸福而欢欣鼓舞,写下了《花园乡是大花园》《黑姑娘》等诗篇,赞颂了故地的巨变,讴歌了勤劳的人民。6月8日,他又热情地在张家口市图书馆与五十多名业余文艺创作者进行了座谈。 从1959年到1962年,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从始终抱定的革命初心出发,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主编了一部不平凡的脍炙人口的诗集——《革命烈士诗抄》。这是进行革命传统、革命理想和革命情操教育的宝贵教材。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路披荆斩棘走过来的董必武、吴玉章、谢觉哉、郭沫若等革命前辈为这本“诗抄”题写了诚挚动人的诗句。 粉碎“四人帮”后,萧老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并当选为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会理事。1981年《萧三诗选》出版,他把全部稿费捐给了四川灾区人民…… 我们担心与萧老谈久了会加重他的病情,准备告辞。当萧老看到我在递给他签字的会客证上写着“祝您早日恢复健康”几个字时,他笑了,说:“谢谢你们!”并艰难地站起来对我们说:“你们就这样走了?穿这样少的衣服……”我在纸片上写道:“外面不冷,今天零上十度。”他微笑地点头说:“这样好的天气,好,好。”他用目光四下寻视着,看到拐杖,让我们递给他。我们没有照他的吩咐办,坚持让他坐下。走到门口,我回过头,望着老人家慈祥的面容,眼睛湿润了,多么令人敬仰的父辈啊!我在心中默默地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 萧老于1983年2月4日上午9时55分在京逝世,享年87岁。中共中央在给他的悼词中,称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国际著名诗人,一位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为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的政治活动家和国际活动家。他临终前曾致信党中央,请求组织上批准由我老伴的父亲胡华教授主持整理他的延安日记等革命史料。胡华教授受命为此组织过一个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历史教员构成的工作班子。萧老从事革命、文学、外交的思想文字遗产是珍贵的党史资料,胡华与萧老又是从革命风雨中走过来的肝胆相照的忘年之交,胡华起初是决心要完成萧老的遗愿的。但是,后来因故致使此项工作未能顺利进行。1984年,萧老的夫人叶华女士以一部《萧三文集》相赠胡华,为萧老沉重的嘱托画了一个了而未了的句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萧老在毕生奋斗的历程中,以伟大的理想、坚定的意志、光明磊落的品格,创造了其独特的革命与文学业绩,形成了其鲜明的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是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艺家,其光辉事迹中所闪耀的优秀品质和思想精神值得我们后辈人永远学习并继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