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朱光潜题写刊名的《绿洲》

http://www.newdu.com 2021-05-11 文汇报 景一屏 参加讨论

    关键词:《绿洲》 朱光潜
    研究期刊史可以发现,不同时期,多次出现以《绿洲》为刊名的文学杂志。今天的读者看到的名为《绿洲》的月刊,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主办的综合性文学杂志。鲜为人知的是,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一本名为《绿洲》的期刊,是由朱光潜先生题写刊名。
    《绿洲》1936年4月1日在北平创刊,前两期主编是杜汶呈。杜汶呈原名杜文成,常用的笔名是南星,另有笔名林栖、石雨、杜南星等。他写诗写散文,也从事文学翻译。1935年,南星从北京大学外语系毕业。
    学者张中行与南星曾经是“校友”,张中行有如下回忆:“我们最初认识是在通县师范。那是二十年代后期,我们都在那里上学。他在十三班;我在十二班……他中等身材,清瘦,脸上总像有些疙瘩。动作轻快,说话敏捷,忽此忽彼,常常像是心不在焉的样子。对他印象清楚,还有个原因,是听人议论,他脾气有些古怪,衣服,饮食,功课,出路,这类事他都不在意,却喜欢写作,并且已经发表过诗和散文……” (《诗人南星》)
    在 《绿洲》创刊号上,编者说:“《绿洲》这两个字是有人用过的。我们一则觉得刊物的名字不十分要紧,二则不愿意给一个小东西起伟大的名字,我们宁在这小小的Oasis上寄托我们的希望。”
    关于刊物的宗旨,编者这样表述:
    关于本刊的性质,正如我们给几位执笔人信中所说的,“内容不限,但不拟刊载幽默与感伤文字”。我们想把这小刊物做成一个综合的文艺杂志,译作兼载,对于现代性与前代性的东西不愿摒弃任一种而愿加以选择,对于文艺各部门也不打算有所偏重,我们不把诗歌用更小的字排版,不让小说占据了大半的篇幅,多数杂志因兴趣关系不甚重视的文艺理论,也给它留出相当的地位。
    《绿洲》是北京大学外语系师生办的刊物。当时在北大外语系读书并有散文在《绿洲》发表的方敬,晚年有《意气尚敢抗波涛》一文,追忆这本刊物得到朱光潜教授的关心:“这个刊物的格式像《水星》,大三十二开,封面朴素,刊头两个绿色大字‘绿洲’就出自朱先生的手笔。”朱光潜先生不仅题写刊名,还提供自己的文章,以示支持。《绿洲》的创刊号发表了朱光潜的《论灵感》。
    来看看给 《绿洲》撰稿的作者:《农人皮尔斯之幻梦》的作者梁实秋,曾任北大外语系主任。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M.Rilke)《给青年诗人卡卜斯的信》的译者冯至、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献给失败的人们》的译者李健吾,则是留德、留法归国的学者。李广田、卞之琳等,都是北大外语系毕业的学生。
    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的曹葆华,有《抒情十三章》《寄诗魂》《落日颂》等多部诗集出版,他着力于梵乐希《现代诗论》等西方诗歌理论的译介,推进了中国诗歌批评的现代化进程,以个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启蒙和引导了北平“现代派”诗人群。曹葆华的好友何其芳,1935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他的兴趣不在哲学而在文学,也有诗作在《绿洲》发表。
    《绿洲》的另一作者陈敬容,是四川乐山人,1934年,随恋人曹葆华来到北平,当时在清华、北大旁听,爱好写诗。十多年之后,她成为“九叶诗派”的诗人之一。陈敬容的诗歌《等待》在《绿洲》刊发。
    《绿洲》上较引人注意的作品还有辛笛的诗和散文,辛笛后来也是“九叶诗派”诗人之一。辛笛原名王馨迪,另有笔名王心笛、心笛。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3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英国文学。1939年回国,先后在暨南大学、光华大学任教。
    第一期《绿洲》刊发了辛笛的诗《无题》:
    “朋友,你应该有个家了
    ———隔院的花开过了墙。”但我更爱风花的日子,
    高风的夜里,
    有晕了酒的月亮安心。
    你知道,
    当轻马车轻碾着柳絮的时候,
    我将是一个御者,
    载去我自己和我的黄昏。
    “是的,朋友,二月雨如丝,
    ———二月的好天气。”
    这首诗后收入《手掌集》,文字略有修改,诗歌题目改为《二月》。
    第二期《绿洲》发表了辛笛的日记体散文——《春日草叶》。编者在第一期《绿洲》刊文说:“我们想多刊载一些亲切诚实的书札或日记,本期的‘书札特辑’是一个尝试,希望读者不要以读文章的态度去读它们。” “书札特辑”还刊发了南星译的《歌德致妹书》,叶宜的《叶宜致妹书》(西北游简),殷晶子的《箕茨致妹书》等。
    辛笛《春日草叶》主要记述1936年2月20日至3月28日期间,与友人的交往以及课余生活。从清华毕业到去英国留学前大约有一年时间,辛笛住在甘雨胡同六号。这里原是一处道观,主持的道人将它改作客栈。辛笛租的是道观后边的右方小院,虽然住房仅一小间,但关上院门,环境清幽,感觉美好。《春日草叶》对这处小院有如下描述:
    住处有花有木,窗下的是一株丁香,春天若果已来时,当不至感及颜色的寂寞;地点也很适中,去市场去学校都不过隔两条街,而繁嚣的市声却只隐隐地传来,觉得辽远,时有啼鸟,给这院落的平静添一点韵响。
    辛笛的《无题》和《春日草叶》都是入住甘雨胡同六号以后的作品。
    《绿洲》第二期刊登了一则 “杜汶呈启事”,启事声明,前两期主编因身体原因“难任繁剧”,自第三期起,“特请王章树先生代为负责主编”。王章树,四川人,是南星的北大外语系同学。然而,遗憾的是,《绿洲》仅出版三期,1936年6月第三期出版后停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