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现代史 >

战后英国有色人种移民问题研究述评

http://www.newdu.com 2021-05-18 未知 于明波 参加讨论

    摘要:二战后,有色人种移民的进入不仅加剧了英国的移民流向变化,而且对英国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英国学界,战后英国有色人种问题研究逐渐成为英国移民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为种族关系理论的构建、移民与种族政治问题、移民与种族关系政策以及移民融合问题等,研究成果丰硕。该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从零散到系统、从单一到多元、从宏观到微观、从浅层到深层等,与现实社会政治联系密切是其显著特征。
    关键词:有色人种; 移民问题; 战后英国;移民史;种族关系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战后英国工党移民政策的形成与调整研究(1964—1979)”(19CSS016)
    作者简介: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讲师、苏州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院研究人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来自英属殖民地以及英联邦国家与地区的有色人种移民源源不断地进入英国,导致英国由单质的白人社会逐渐转变为多元文化多种族社会,其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引人瞩目。有学者坦言:“不了解移民的重要性,就无法理解二战后英国社会的演变。”因此,在战后英国移民史研究中,有色人种移民问题居于显著地位,大有覆盖全部内容之势。西方学者、尤其是英国学者,一向关注与重视战后的有色人种移民问题,相关研究长期而深入。就历史学而论,这一课题研究已成为英国移民史研究、乃至英国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有关问题及相关研究的由来
    学界对战后英国移民问题的关注始于该问题生成之时,即20世纪40年代中期。二战后,在英国,因社会需要而相继出现了三波次的移民进入浪潮,即第一波次是来自东欧、意大利等地的白种移民,第二波次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第三波次是主要来自英属殖民地与英联邦国家及地区的有色人种移民。由于涉及种族关系、肤色区别、文化差异等诸多复杂因素,有色人种移民的进入不仅立刻引起英国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等诸多人文及社会学科的英国学者率先对有色人种移民问题进行了观察与探究。他们围绕着移民的数量、分布、种族、种族关系等问题,运用个案研究、田野调查、抽样调查等方法对英国城市中的少数族群展开研究工作。至20世纪60年代,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理论、方法及资料等方面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在历史学界,学者们对此则迟迟未表现出兴趣。其原因一是因为事情刚刚发生,还没有成为“历史”,认为还没有对其进行专业研究的必要性;二是当时有关移民问题的官方文件、政府档案等第一手资料尚未解密,从而限制了历史学家们的学术研究;三是受传统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英国的主流历史学家认为正统的英国历史书写应是以盎格鲁—撒克逊为主体的历史,对进入英国的有色人种移民问题则嗤之以鼻。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有色人种移民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现,在战后英国移民史研究中,有色人种移民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二战前,大约有7000名有色人种移民居住在英国。“帝国顺丰号”于1948年搭载492名西印度群岛有色人种居民进入英国,揭开了战后英属殖民地及英联邦国家和地区有色人种移民进入英国的序幕,随后出现了相对明显的三波次移民进入浪潮。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继前两波次移民后,进入英国的有色人种移民的数量逐年增加,进而形成大规模迁移。1955年,进入英国的有色人种移民大约为35200人;1960年,其人数升至58050人;在1956年至1960年的5年间,大约有愈20万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及西印度群岛地区的有色人种移民作为移民工人或永久定居者进入英国;至1965年底,定居英国的有色人种移民已达85万人。如果说在过去年代“移民”这个词意味着“英国人移居自治领”,那么,在60年代中期,人们从大街上流动的人群中看到的则是“英联邦国家的有色人种移居到英国”。如此之多的有色人种移民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涌入英国,这给移民聚居地区的社会公共服务与资源造成巨大压力。许多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出现了住房短缺、失业严重、医疗缺失、犯罪猖獗等诸多棘手的社会现实问题;接踵而来的则是在作为白人国家的英国,逐渐出现了种族矛盾和文化冲突等深层次的社会政治问题。凡此种种,有色人种移民问题渐渐显露于英国社会,进而引起朝野的广泛关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移民与种族关系问题日益凸显的时期,也是移民问题政治化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英国社会中的反移民思潮与活动由此兴起。以西里尔·奥斯本为首的保守派势力掀起旷日持久的反移民运动,他们采取各种举措广泛宣传限制移民的主张,在推动移民问题趋向政治化方面“功不可没”。以1960年底成立的伯明翰移民控制协会为代表的利益集团,要求政府限制联邦有色移民进入英国,确保英国是一个“白人国家”。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持续压力下,政坛上出现了在英国历史上不曾出现的新情况,即移民问题逐渐成为英国政党选举中的主要议题之一,甚至屡屡左右选举。移民问题影响政治的现象吸引学者们开始探索移民问题政治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与此同时,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渐入高潮,许多非洲新兴国家强力推行“非洲化”政策,这导致英国社会移民问题的恶化程度加剧,如在肯尼亚发生的亚裔移民危机。受美国黑人自由民权运动的影响与鼓励,有色人种移民在英国也积极开展了维护移民权利与反种族歧视运动。在英国种族关系问题趋于严重的60年代中期,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尔科姆·X两次造访英国,鼓舞了英国有色人种移民争取权利与反对歧视的斗志。
    面对复杂的形势,英国政府与社会以更加审慎的态度重视移民问题,再三斟酌英国的移民政策。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对于战后有色人种移民问题的史学研究逐步生成,并快速发展。因此,在战后英国移民史研究中有一特点,即因有色人种移民的缘故,西方学者非常关注国际局势及国际事件对英国移民政策产生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首先,移民研究机构的成立与相关刊物的创办为战后英国移民史研究提供了愈加开阔的发展平台。1958年,作为非官方、非政治性的移民研究机构,“种族关系研究协会”成立。它不仅致力于开展有关英国移民与种族关系问题的研究,而且对世界各地的种族关系进行研究。它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开展的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战后英国移民史研究,曾产生轰动效应的《肤色与公民:英国种族关系报告》便是二者成功合作的典范,著名经济学家纲纳·缪达尔称其为英国版的“美国的困境”。在纳菲尔德基金会的资助下,协会成员E.J.B.罗斯等人对英国移民与族群关系进行了一项长达5年的调查研究。其最终研究报告长达800多页,内容翔实,数据充分,对英国有色人种移民的历史、移民在母国的生活状态,以及英国有色人种的人日特征、就业现状与分布、住房情况和子女教育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调研与深入研究。在英国有色人种移民与种族关系研究中,这是一份颇有分量的参考资料。
    英国的高等院校是移民问题研究的重镇。许多大学先后建立移民研究中心,如布里斯托大学于1970年成立的“族群关系研究中心”,这是当时研究因有色人种移民所导致的少数族群问题的前沿基地,主要涉及种族歧视、公民权、政治参与、文化认同、难民、族群流动以及民族主义等问题。爱丁堡大学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苏塞克斯大学的苏塞克斯移民研究中心、牛津大学的国际移民研究所,以及伦敦大学学院的城市研究中心等也积极开展了移民与种族关系的多样研究,出版移民研究报告、政策性文件、学术专著、不定期简报、参考书目以及其他出版物,等等,极大促进了研究工作的进行。
    移民研究专刊的陆续刊行也是移民问题研究兴盛的重要体现。创刊于1965年的《种族与移民研究》,原名《新共同体》,由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苏塞克斯移民研究中心和欧洲移民与种族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编辑部设在苏塞克斯大学,由英国著名的劳特里奇出版社出版。该期刊关注种族争端、民族歧视、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公民权等问题研究。再有,由“种族关系研究协会”发行的刊物《种族与阶级》,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旗下的《移民与少数族群》《族群与种族研究》《新定居者》,等等,均成为学者们发表自己见解与研究成果的园地。
    其次,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领域随之不断拓宽。20世纪中期以来,在战后英国有色人种移民问题的研究领域活跃着大批知名学者,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例如:谢菲尔德大学历史系教授柯林·霍姆斯,德蒙福特大学历史系主任伊恩·斯潘塞和潘内克斯·潘纳伊教授,多伦多大学政治学教授兰德尔·汉森,英国作家、评论家迪利普·希罗,英国黑人移民研究者彼得·弗赖尔,华威大学族群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兹格·莱顿—亨利、保罗·里奇和政治学教授约翰·索洛莫斯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迈尔斯,利兹大学社会学教授阿德里安·费弗尔,美国明德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布里奇,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学者中,不乏本人就是战后移居英国的有色人种移民,如伦敦南岸大学种族与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哈里·古尔本等。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学者还致力于对年轻学者的培养与扶植。因此,不仅出现了大量以英国移民问题为选题的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而且还涌现了一大批从事英国移民问题研究的青年学者。随着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以及研究工作的细致化,移民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展,如对有色人种移民研究已经扩展至女性移民、移民健康、移民犯罪、移民身份、家庭移民、宗教问题、第二代移民等涉及基础社会、且又能以小见大的具体问题,富有新意的见解层出不穷。
    最后,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日益多样化。如前所述,从事战后英国有色人种移民问题研究的学者主要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档案陆续公布,以及移民问题重要性的不断上升,相关的历史学研究逐渐展开,入木三分。例如,斯潘塞、汉森以及凯瑟琳·保罗等学者主要运用政府内阁、内政部、殖民局、联邦关系局、交通部等部门新近公布的文件报告、政策文本、会议备忘录以及议会辩论等涉及移民问题的第一手材料来研究战后有色人种移民问题。同时,“业余”史家也为此作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通过口述史的方式来研究移民问题,并且出版了许多著作和小册子。例如,“少数族群口述史计划”已经出版了一系列关于移民少数群体研究的小册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扩展,移民被描述为继商品、资本之后的“全球化的第三大浪潮”,当今时代被称为“移民时代”。在此背景下,移民问题中的国别比较研究成为一些西方学者的重点。在比较研究方面,西方学者既重视欧洲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又强调欧洲国家与北美等国家之间的比较。
    二、相关研究中的焦点议题
    移民与种族关系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由于有色人种移民来自不同的种族,因而移民引起了种族关系问题。在这种解释框架中,移民与种族关系的概念是相互联系着的。在现实中,当战后移民问题成为英国政治议题时,“移民”与“种族”在概念上几近可互换,并已成为一种“常识性逻辑”。20世纪50年代以来,任何关于英国移民及其影响的讨论都通常将“移民”同“种族”“肤色”“种族关系”等术语同等看待。于是,围绕着“移民”“种族”等概念及其关联,战后英国有色人种移民问题研究呈多方位与多角度逐渐展开,些研究大致可被归纳为以下四个渐次推进与深入的焦点议题。
    1.关于种族及种族关系理论的研究
    著名的非裔美国社会学家W. E. B.杜波依斯曾断言:“20世纪的问题是肤色界限的问题。”虽然这种提法有失偏颇,但种族关系问题在20世纪确实已经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战后,随着有色人种移民的不断增加,英国的种族关系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显现。英国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首开先河,以种族与种族关系理论为切入点,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工作。社会学家迈克尔·班顿是英国战后种族关系研究的开拓者。他将种族主义定义为“一个人的行为是由稳定的遗传特征决定的,这些特征源于具有独特属性的独立种族群体,通常被认为是在优越与劣等的关系中相互对立”,并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长期致力于英国种族关系的研究。他首先运用历史学理论对种族理念进行梳理,进而卓有成效地致力于种族关系系统理论的建构。通过追溯历史渊源,他尝试从意识形态、文化偏见以及种族歧视等三个角度来探究英国的种族关系,以此来解读不同的种族关系问题。
    时至50年代中期,英国学者主要通过借鉴与扬弃美国社会学学者研究美国种族关系的学术理论与研究方法,来研究因战后有色人种移民的进入所导致的英国种族关系问题,但研究角度不同,研究结果各异。在英国,这一时期社会学的理论及方法对后继的历史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导向性作用。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种族与种族关系理论又有了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学派学者运用阶级分析法,认为种族主义是西方殖民扩张的直接产物,如在资本输出中,种族主义是主要用于压迫和剥削殖民地的有色人种劳动力的。因此,它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一种意识形态。奥利弗·考克斯认为种族主义的起源是“随着资本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兴起,欧洲人发展了种族剥削与种族偏见理论,由于资本主义的世界性影响,所有的种族对抗都可以扩展至欧美资本主义白人的政策和态度”。
    受此启发,许多学者主张从历史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战后英国的种族关系问题。迈尔斯认为,社会学家运用种族类型学分析种族关系问题,难以涵盖种族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而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种族主义应该运用历史分析法赋予其更大的意义与范畴。里奇关注的是帝国背景下种族概念建立的思想传统,他将种族主义视为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工具,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种族关系紧张与“帝国的遗产”密切相关,应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索洛莫斯在批判前人种族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强调用历史主义来分析种族主义的重要性,认为种族主义是一个动态的现象,应该在历史大背景中探寻种族主义与种族问题对当代英国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2.关于移民与种族政治问题的研究
    移民与种族关系问题日益政治化的现象逐渐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并纷纷开始探讨移民与种族政治问题。该问题研究主要涉及移民与种族纠纷是如何成为英国政治的主要议题、它又是如何影响政党政治以及少数族群的社会地位等问题。保罗·富特指出,移民问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成为英国政党政治的“玩物”,如威尔逊政府(1964—1970年)之所以改变工党传统的移民政策,并非是英国经济环境变化、或诸如住房和教育等社会问题的变迁所致,而仅是出于担心工党失去选票的考虑。关注英国移民问题研究的美国政治学家艾拉·卡茨内尔森认为,1958年诺丁汉和诺丁山爆发的种族冲突事件,终结了保守党与工党在移民问题上达成的“准政治共识”。由此,出于选举需要而先后调整各自的移民政策与策略,相继将种族问题移出政治范畴,进而在若干年后又就此达成新的共识,即种族非政治化。他的论点对英国学者影响至深。受卡茨内尔森研究的启发,英国移民问题研究者安东尼·莫西纳进一步考察了英国两党在60中期至70年代中期将种族问题非政治化的主要举措,如两党达成共识,将种族关系问题排除在选举议题之外;两党同意在进一步限制移民的基础上,制定反种族歧视的立法;建立被称为“种族缓冲器”的英联邦移民国家委员会等机构,用于处理种族关系问题,等等。
    在20世纪后半期,移民与种族关系问题对于英国社会政治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莱顿—亨利长期从事移民与种族问题研究,其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通过探寻英国黑人逐渐融入英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历史进程,他认为,战后有色人种移民融入英国社会的程度确实在不断提高,少数族群政治在英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可是,因种族主义等因素作祟,英国黑人虽然已经拥有通常被看作是政治一体化标志的选举权,也参与了英国的各级选举,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已经融入英国的社会政治之中。英国学者穆罕默德·安瓦尔分析了英国几个地区的少数族群在政治选举中的行为,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少数族群参加选举的人数和投票模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他的研究成果显示,如果没有少数族群的政治参与,那么,机会均等以及良好种族关系势必会被削弱。
    3.关于移民政策与种族政策的研究
    移民政策是英国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对英国社会产生着广泛影响。因此,针对有色人种移民的英国移民政策逐步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政府层面上探究英国的移民问题,认为必须“到政治领域去寻找,说得准确些,要到政府的重要角色中去寻找。政治方面的影响今天绝不可低估,再没有什么因素能比准入政策更影响移民的流向和规模了”。因此,鉴于政府在移民政策制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许多学者认为“移民是政策的产物”。
    通过研读大量移民原始档案材料,斯潘塞分析了自1939年以来英国移民政策的演变过程,认为英国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它所推行的移民政策促进了战后英国多种族社会的形成。汉森在对移民档案材料进行研读后发现,导致战后英国的公民权利因移民政策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种族主义。与以往所不同,现在出现的种族主义不再是个人的种族主义行为,而是政府主导的国家种族主义。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1968年,肯尼亚亚裔移民危机爆发后,英国议会通过了《1968年英联邦移民法》。英国学者大卫·斯蒂尔在探讨了威尔逊工党政府修订该法的历史背景及影响后意识到,其实此次危机并不严重,而工党政府修订移民立法的做法则有违承诺,损害了英国的声誉,加剧了内部种族关系的紧张。移民学者罗伯特·莫尔和蒂娜·华莱士着重分析了战后移民立法对英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认为英国政府制定的移民立法有着明显的种族主义特征。就移民立法内容而言,多有违背国际法及人道主义之处,例如,存在诸多易于导致移民家庭分裂的条款等。他们的研究显示,管控移民来源是英国移民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其实际效果与影响则是不仅没有改善英国国内的种族关系,反而使之更加恶化。
    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对英国现行移民政策愈加予以关注。移民学者威尔·萨莫维尔从经济移民、移民安全、族群融合、国际难民等方面对布莱尔政府时期(1997—2007年)的移民政策和法规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从全球化趋势、欧盟事务、舆论媒体、利益集团等角度,对这一时期移民政策的转变提供全面的解释框架。
    作为“硬币的另一面”,种族政策则是旨在解决因有色人种移民的多种族性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其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种族主义。为此,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关于国内种族关系问题的法律《1965年种族关系法》。作为“复杂且有争议的主题”,反对以种族歧视为内容的种族主义成为学界关注的又一焦点问题。就种族关系立法问题,围绕“立法能否制止种族歧视”,许多学者着力探讨相关立法的成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移民法问题专家安东尼·莱斯特和杰弗里·宾德曼从英国种族关系立法的法律依据与政治背景出发,深入分析了早期种族关系立法中的协商机制,认为种族关系立法对英国社会至关重要,政府应该继续完善种族关系立法,充分发挥种族关系立法的积极作用。
    针对工党政府相继于1965年、1968年和1976年颁布的三部移民问题种族关系法,华威大学教授菲利普·索宾探究了它们的政治背景、制约因素、影响作用及不足之处,认为种族关系立法虽然得到不断完善,但却未能达到政府的预期效果。移民问题学者路易·克莱伯恩通过对在1965年和1968年颁布的两部种族关系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该法律的执行是通过说服而非强迫的方式来完成的,却存在因“没有牙齿”而形同虚设的现象,即对于种族歧视中的加害者没有威慑与制止的作用,对于种族歧视中的受害者也没有保护与帮助的功效。因而,克莱伯恩得出结论,在反对种族偏见与歧视方面,它们几近无济于事。换言之,英国从来没有真正地在种族关系问题上成功而有效地运用过这些法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对种族关系立法进行了深入解读。伯明翰大学历史系教授加文·谢弗通过分析《1965年种族关系法》第六条款“禁止煽动种族歧视”,认为虽然它可以改变大众的语言和行为,但改变不了他们的态度和观念。例如,视己为主人的英国白人不仅依然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有色人种移民的入境,而且一向主张限制、甚至是反对亚裔和非裔移民进入英国,其种种理由无不看似冠冕堂皇。
    4.关于移民融合问题的研究
    “外来移民如何有效融入英国主流社会”,这是战后英国有色人种移民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上,英国对待外来移民主要采取的是移民同化政策,如通过通婚等形式对移民进行“血统改造”,促使移民在自我调整中逐渐失去或放弃原有的身份认同,进而完全适应主流社会,成为“英国人”。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英国政府逐渐放弃了移民同化政策,转而推行以多元文化主义为内核的移民融合政策,多元文化主义由此成为英国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1966年,时任威尔逊政府内政大臣的罗伊·詹金斯提出,融合并不意味着移民失去他们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并将融合定义为在相互宽容的氛围中,在承认文化多元性的同时,赋予移民们相同的机遇。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移民“融合说”。
    针对詹金斯提出的“融合说”,学者们对此表示赞同,并进一步阐释了其重要性。帕特森支持詹金斯的“融合说”,否定英国是一个单质社会,抨击认定最终将同化所有新移民的“同化说”。她认为这一过程首先是将同化主张转变为文化多元主义,进而在彼此包容与相互认同的氛围中,在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机会均等的情况下,种族融合最终得以实现。希罗在考察英国种族关系历史后指出,“融合”也就是“社会多元化”,这是解决种族冲突问题的济世良方。古尔本着重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对英国种族关系产生的影响,认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思想力量,多元文化主义的推行有助于消除种族差异,促进有色人种移民融入英国主流社会。
    潘纳伊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了英国的多元文化主义。他认为英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早期就已经存在于英国;当今一些主流政治家之所以滥用多元文化主义的概念,显然是因为移民问题的失当而导致英国社会规范遭遇破坏所致;通过对英国社会的多方位剖析,认为无论是经济、音乐还是饮食……都揭示出移民的重要性,以及具有深厚历史根源的多元文化主义事实上的存在,即移民创造了英国,等等。移民史学者乔安娜·福米纳认为,英国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对后殖民主义时代移民造成的文化多样性的回应。他赞同许多研究者的观点——英国的移民问题及其相关的政府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变得日益“种族化”,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管理移民以及造就多元化社会的“最佳路径”。
    近年来,随着反恐政治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强烈冲击加大,学者们对于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批判性呼声也越来越高。在一些当代英国政治话语中,多元文化主义已经成为大规模移民的负面后果的象征。萨姆·本内特等学者对英国最近十几年的多元文化政策进行研究后发现,自2000年以来,关于英国移民融合的公共话语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强调“自给自足”以及不需要国家援助的新自由主义的广泛扩散,导致移民融合问题在英国公共领域中的话语建构从文化多元主义化转变为新同化主义。英国资深记者梅拉妮·菲利普以蕴涵“伦敦已经被阿拉伯人伊斯兰化”的新词“伦敦斯坦”为书名,出版了《伦敦斯坦:英国如何在内部制造一个恐怖的城邦》一书,猛烈抨击英国“固执的近乎愚蠢地信守多元文化主义”,导致伦敦正沦为恐怖主义的国际“神经中枢”。
    三、关于研究的价值与趋势
    首先,这一问题研究与当代英国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联系紧密,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移民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动态社会问题,几乎涉及当代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它所进行的学术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与英国社会变迁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体现着移民与英国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2016年以来英国脱欧。无论是对于英国,还是欧盟,英国脱欧都是一重大事件。脱欧问题提出后,英国的移民问题愈发凸显,移民与英国脱欧问题的高度关联引起了学者们的密切关注。学者们从移民的角度对英国脱欧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后发现,包括难民问题在内的移民问题与英国脱欧多有因果关系,甚至前者的存在可谓是导致后者出现的直接因素之一,即移民问题是致使英国脱欧发生的不容忽视的诱因之一。换言之,英国脱欧对英国乃至欧洲的移民问题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观点在2018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欧洲移民报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其次,作为战后英国移民史研究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战后有色人种移民问题研究呈现出“总体史”发展态势。回顾当初,这一研究从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起步,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课题研究在体系上逐步表现出由分散、浅显并单一的格局向学科门类、视野视角与探究内容的有增无减,以及多学科研究交叉、并举和交融的多元学科体系趋势演进。这不仅是研究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旨在认识与解决当代英国社会种种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而这些要求与需要对于相关研究工作的推进与深入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在英国等西方史学界,除了仍运用传统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外(如档案与文献的解读),学者们大量地综合性运用了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在传统的种族主义、移民政治和政策研究主题的基础上,历史学家们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和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诸多新的观点和新的研究路径,使这一研究呈围绕中心议题而展开的多维度、多样化的立体形发展势态,涵盖面越来越广泛。这已成为战后有色人种移民研究的显著特征与演进路径。
    最后,随着研究的愈加深入,各种资料的持续增加,以及内容的不断多样,战后英国移民史研究的专业化水准逐步提高。学者们初涉移民史研究时发现,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移民情况不甚了解,因此,战后英国移民史起初是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移民的基本社会特征上。时任种族关系研究协会主任的菲利普·梅森在1960年出版的《英国的有色移民》一书的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本书的首要目的是“搜集已知的(移民)事实以及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而在随后,因移民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移民与种族关系问题的趋于政治化,学者们将研究的重点转向移民政治史研究,主要涉及移民与种族政治、移民与种族关系政策领域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与关于移民问题档案文献资料得以陆续揭秘,这大大提高了战后英国移民史研究的发展,使其研究成果的专业性、科学性与准确性大幅度提高。卡米拉·斯科菲尔德的研究既为典型代表。他利用2003年解密的英国政治家伊诺克·鲍威尔的档案材料,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完成了论著《伊诺克·鲍威尔与后殖民时代英国的形成》。在书中,他对鲍威尔在威尔逊政府时期(1968—1970年)的反移民现象进行重新解读,引起学界的广泛认可。
    总而言之,关于英国有色人种移民问题的学术研究在战后英国学界蓬勃兴起,吸引了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等诸多人文社会学科学者的关注与探究。学界着重围绕着移民基本社会特征、移民与种族政治、种族与种族关系理论、移民与种族关系政策和立法、移民融合等问题展开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涵盖了移民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使得英国有色人种移民问题研究从一开始便呈现出跨学科研究的特征,而且构成了英国移民研究的主要课题与重要内容。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水准日益提高。研究方法与手段不仅愈加多元化,而且日益细致化,如年鉴学派关注和见长的生活史研究、口述史研究、情感史研究等已相继进入学者们的视野。研究脉络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相互交叉,互为交融。研究工作的多角度、多边化和多学科化等特征更加明显。研究主题得以进一步突出,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展与深化,纲举目张效应彰显鲜明。科研成果汗牛充栋。
    中国学界对于战后英国有色人种移民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虽然与英国及欧美国家的同类或相关研究相比较,中国学者的研究还显得相当薄弱,但是,研究工作的发展相当迅速,涌现出许多具有相当水准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年轻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正产生着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以“英国移民”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以进入英国的移民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在2000—2019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共42篇,其中硕博论文共19篇。
    中国史学界关于战后英国移民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政策方面。学者们主要是考察战后英国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进程,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与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外学术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国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有着明显的深入趋势,他们在种族关系、穆斯林移民、移民身份、多元文化主义等问题上展开了多学科、多角度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观点。
    注释从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