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推进发挥我国民族政策优势

http://www.newdu.com 2021-06-07 未知 宁波 张燕 参加讨论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围绕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推动了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新发展,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不断探索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路径,切实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落地落实,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这一显著优势来源于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共赴国难谋求国家独立的艰辛探索,来源于百年抗争中各民族同心协力谋求中华民族独立的不懈奋斗,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同甘共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实践总结,来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守望相助为推动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不懈努力。
    民族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保障
    民族平等以民族存在为前提,给予各民族以平等的社会地位。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解决好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必须坚定地实行民族平等原则。
    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就明确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为彻底实现民族平等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多年来,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民族平等的法律规范体系,各民族平等权利依法得到了保障,主要表现在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平等地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等。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各民族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一视同仁,成为几十年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经验之一。
    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时讲求事实上的民族平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存在社会形态的起点不同、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文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等现实问题,这便决定了如果不能解决现实中各民族之间的种种差距,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问题的解决依托于制度建设。我国进而采取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将特殊的政策、灵活的措施、优惠的办法相结合,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真正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这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保障。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即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是科学推进民族工作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国在漫长而悠久的文明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即“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这是对中国各民族团结关系的最精准说明。历史证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是祖国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及平等基础上的团结联合。列宁同志强调“支持一切促使各民族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和促使各民族打成一片的措施”。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一历程既彰显了党和国家历来对民族团结的重视,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下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创造性运用。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面对民族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将民族团结视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强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成为民族工作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治理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加强民族工作队伍建设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组织保障。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宪法》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把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规定为上级国家机关的法律义务。可以说,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地区建设的根本立足点,是国家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多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首先,要千方百计地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也就是调动各方积极性,紧扣民生抓发展,缩小差距,补齐短板;以推进特色项目为抓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夯实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物质基础。
    其次,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实现民族地区更好更快乃至跨越式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科学实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最后,推动民族工作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2020年9月25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20字方针:“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习近平总书记此次重要讲话精神也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各民族地区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以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为抓手,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完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省市支援配合和民族地区发挥主体作用的工作机制。这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最广泛的智慧和能量。
    (本文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民族学重点学科资助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