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追思许渊冲:先生千古,吾辈自勉

http://www.newdu.com 2021-06-28 人民政协报 孙萍 参加讨论

    关键词:许渊冲 文学传播
    2021年6月17日清晨,忽闻许渊冲先生驾鹤西去的消息,实不敢相信,立刻致电我在全国政协的老友、许先生爱徒俞敏洪,得到确认,并收到讣闻。
    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于2021年6月17日上午7时40分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100岁。
    听闻先生去世前两小时还在看书,我悲痛不已。久坐家中,抚摸着由我主编、许先生指导翻译的50部《中国京剧百部经典外译》丛书,久久无法平静。看着先生还未完成的这部沉甸甸的遗著,突感造化弄人,甚至没有来得及最后再向先生请教、道谢,先生便这样突然离我们而去。巨星陨落,怅然、惘然,思绪回到我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
    一、缘起
    第一次听闻许老还要追述至上世纪80年代。我作为京剧演员,应党和国家的指派赴匈牙利及欧陆各国进行京剧文化对外传播工作。我为京剧而生,却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表演者,更是研究者和传播者,我希望戏曲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让更多人接受并热爱京剧。临行前,李肇星同志对我说:“孙萍同志,你们的任务是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北大有一位许渊冲同志是中国传统文学翻译大家,如有需要,你可以多请教。”彼时由于出国准备工作甚多,无缘与先生见上一面,但自此,翻译家许渊冲的名字便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在以后的许多年的海外传播工作中,我多方面了解到许渊冲先生的情况,这位毕业于西南联大的翻译家,儿时便一心报国。旧时,其表叔熊式一在海外声名斐然,翻译并导演中国古典名著《王宝钏》在百老汇上演,把《西厢记》译成英文,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带给欧洲剧团一个新的亮点,将中国戏曲介绍到国外,受到萧伯纳青睐并与之亲密交往,就连英国女王都赞颂其成就。1930年代梅兰芳先生在美西的巡演,也得到了熊式一先生的鼎力相助。一个中国人,能在西方世界赢得这么大的尊重,儿时的许渊冲深受震撼。成为翻译家的梦想,就此萌芽。17岁,许渊冲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被誉为“联大五才子之一”,和杨振宁各列文理科第一名。二战后赴法留学,从事文学翻译长达60余年,许渊冲的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60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等中外名著。他翻译的林徽因诗歌《别丢掉》,在外交场合信手拈来的“神翻译”——“三民主义”(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不爱红装爱武装”(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等,形神兼备,浑然天成。许渊冲先生坚定地相信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也为此焦虑,他希望中国文化能早日走向世界。希望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信。
    二、结缘
    在匈牙利多年的文化传播工作中,我身体力行,致力于让更多的西方人看到美轮美奂的中国京剧,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20世纪90年代,我赴美工作前,有幸与许先生见面,一见如故,几次就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问题深入讨论。许先生在国内用笔杆子向外国介绍中国传统文学之时,我在美国积极践行京剧文化传播事业。在美国有一件旧事我永远忘不了,当年在耶鲁大学讲学时,我发现图书馆里,《莎士比亚全集》《布莱希特戏剧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都摆得整整齐齐,学生随时可以去浏览,但却找不到任何中国京剧的资料,更谈不上介绍京剧的英文文献及英译的京剧理论研究著作。我想到有远在祖国的许先生这样坚实的后盾,为什么京剧著作不能与外国戏剧著作并列?于是,我站在耶鲁大学的图书馆里默默发下狠誓:“将来一定要让中国京剧理论体系的传播翻译著作在这里占一席之地,还得是重要位置!”为了让更多国家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回国后我致力于戏曲的研究和传播工作,并决心构建中国京剧表演的理论体系。2003年,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开始将这一目标写入提案,当时就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我立刻想到了许渊冲先生,传统京剧剧本英语翻译必得由许老指导。这时的许老已是第一位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奖殊荣的亚洲人。在我求助之后,耄耋之年的许老对我的这项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应允亲自担任《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丛书英语翻译顾问,时常关心我们的工作进度,并亲临指导工作,对重点剧目的翻译严格把关。许渊冲先生曾对我说:“这可能是他人生最后一件重要的事,也是他最爱的一件事,要我快点把戏名都拿出来,他想在他的有生之年里先把戏名翻译出来。”今天,望着这部还未完成的丛书,竟成了他的遗作,我的遗憾。我还记得他心头最惦念的事情——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他时常说现在啊,我们科技、军事、商业都在走向世界,所缺的,就是这一项。我填补的,就是这一项。所以希望,快点出去。
    三、许渊冲先生对我的提携帮助
    在众多戏曲界、翻译界的专家学者、艺术家精心策划数年后,“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工程”于2011年9月正式启动。当时中央领导人到北外参加启动仪式,向在座众位戏剧戏曲学界和翻译界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提出了殷切期望:要将该书打造为“世纪工程”“精品工程”“创新工程”,并指示我们“要把这部书奉献给全世界热爱中国文化和世界和平的人们,为丰富人类文明宝库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世界奉献一部京剧的‘四库全书’”。此后,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同志,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郑万通等共同为丛书撰写序言。为了不辜负中央首长们的期待,项目编译团队云集众多戏曲、翻译界知名专家学者协同科研攻关,延请了戏曲史论泰斗郭汉城先生为戏曲总顾问、延请了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为翻译顾问。项目运行将近十年,两位总顾问均已年过百岁高龄,仍一如既往地关注其进度,且精神矍铄地有问必答。
    在京剧海外传播与交流的探索过程中,从中文到英文,表面上只是语言的转换,然而当涉及艺术作品的翻译时,就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而是文化间的沟通。在这部丛书的编撰过程中,京剧艺术专业队伍与外语翻译队伍紧密、有效结合,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做到最好。我们先翻译成英文,再请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校对,最后请许渊冲先生把关。许渊冲先生的学术思想为我们指明了翻译方向,我们秉承许先生“意译”的理念,用他老人家的话说,就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要拘泥于原文”。即“艺术”与“意思”形神兼顾。在信达雅的基础上译出中文的韵律和意境,所谓音美、意美、形美。如《赤桑镇》戏文中“嫂娘”一词因为英语中只有嫂子和母亲两个词,到底如何翻译。许先生建议为he refers to her as Saoniang(motherly sister-in-law)许先生强调剧名翻译的重要性,第一是意义,第二是翻译的更有趣,更具故事性。如《武家坡》,如果单纯直译为地名大概没什么趣,而先生译为《Reunion of Husband and Wife》(夫妻团聚),让别人一看剧名就想看剧,博人眼球,才是所谓跨文化。每一个戏要找到一个有意思的点,让人意译的同时还能吸引读者,这是传播出去的手段。
    2012年10月19日,“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第一辑的新书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外研社共同出版。当时,杨洁篪作为国务委员为那次活动邀请到了82个国家的128名驻华使节参加了发布会,在戏曲学领域的所有会议中规模空前,影响深远,也为这套丛书在海内外的传播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该书获批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并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6年,该丛书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首批200部“图书走出去基础书目”之一,被誉为迄今对中国京剧最为详细、全面的中英对照著作。目前,这套丛书已经被美国尼克松、布什、奥巴马等多个总统图书馆收藏。美国南加州大学、查普曼大学等海外知名学府均已收藏。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菲律宾前总统菲德尔·拉莫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国际政要已获赠此书。
    2016年,我获得美国查普曼大学荣誉博士。许老更是致电令我为之振奋。20世纪,他的表叔熊式一和梅兰芳先生为京剧文化在海外的传播鼎力合作,梅先生成为第一位在美国获得荣誉博士学位的中国京剧演员,得到全世界的认可;21世纪,许先生和我为京剧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再一次共同努力,而我也成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个在美国获得荣誉博士学位的中国京剧演员。一个家族的两代翻译大师,一个国家的两代京剧表演艺术家,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轮回,自此传为佳话。我向先生汇报,在我获得荣誉博士的典礼上,查普曼大学校方表示他们会不断搜集京剧有关资料,将来用这套丛书启发更多东西方学者进行汉学研究,同时也为研究京剧的西方学者和学生搭建起一个研究中国戏曲的桥梁。这位见证了中国历史一百年风风雨雨的老者,又一次见证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编译过程中,我们多次向许渊冲先生就针对性问题进行请教。每次到先生家里,除了学术上的问题得以解惑,先生的为人更着实令我佩服。他衣着朴素,饭食清淡,他对自己生活的要求很放松,对学问的要求却很严格,先生非常强调在学习中批判,在批判中学习。他也曾与我探讨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认为其不切实际、不够恰当,并以一己之力翻译了若干本莎士比亚巨著,为自己定下了翻译完莎士比亚著作的小目标。
    四、我心中的许老——少年心性,赤子之心
    不能忘记的是许渊冲先生长期以来关怀与支持北外艺术研究院发展,亲自担任北外艺术研究院特色科研项目《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丛书英文顾问,于2011年、2016年、2019年三次携夫人照君女士亲临新书发布仪式,2019年更是与伊莎白女士、郭汉成先生三位百岁老人同台支持,共同校正京剧剧目与内容导赏翻译,数次不厌其烦地为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青年学者答疑解惑,为我国京剧艺术对外译介与中外文化交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始终强调这套书的重要性,强调中国文化能早日走向世界!
    每当看到先生以如此高龄与生命抗争,日复一日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燕园,每年坚持翻译4-5部名著,笔耕不辍。这位喜欢从夜里偷点时间的老人,白天与古人交流,夜晚与莎翁对话,就这样“在学习中批判,在批判中学习”,穿越了一个世纪。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他永远激情满满,热忱漫漫。他和世界相处了整整一百年,却一直像个孩子。少年心性,赤子之心。我想到曾经先生出版的每本著作都会邀我去家中拿上一本或是寄给我,并总是题字“赠孙萍小朋友”,我问为何是“小朋友”,我只敢称为您的学生。先生答在翻译方面我可以称为大家,但在京剧方面你是大家,你年龄比我小,我当你是女儿一般教导,我们亦师亦友,故此称为“孙萍小朋友”。至此时此刻,先生虽然离去,再回忆起这件趣事,尤令我伤感。但他做人的思维和对生命的顽强、对事业的钟爱依然影响着吾等后辈。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真幸运,能承蒙郭汉城先生、伊莎白女士、许渊冲先生三位百岁老人为我把关,这三位“国宝”是我传播文化艺术之路上的启明灯与靠山石。许先生已然故去,我们约定的“百部经典”目前已完成了50部,这套未完成的丛书是其翻译思想永恒的延伸,也是后辈从事海外戏曲传播工作必用的宝典,是让中国戏曲传播世界的最强音。
    五、不负嘱托——让京剧文化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我心中的许渊冲先生就是用“文学翻译”这件事,“为全世界发现美、创造美”,促进文明互鉴和交流。曾有学者评论他是桃李满天下、著作等身的“伟大的中国文化样本”。许老曾说过:“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我和我带领的团队在多年与先生的共事中,始终要求自己向许老学习,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热爱传统文化传播事业。择一事,终一生。以我们所钟爱的文化传播事业架起与世界的桥梁,到达彼此。
    正如许老对后辈的教导,文化进步没有止境,人类进步没有止境。这位世纪老人,终身致力于把一个国家的美变成全世界的美。一辈子旨在为挺起中国文化的脊梁,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懈努力、奋斗着,虽历尽千辛万苦,却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今,吾辈更需要沿着他一个世纪的脚步,将“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做好、做完一百部,完成他老人家的遗愿。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全面、系统、精准的新形式“走出去”,向各国人民展示中国国粹,传递中国智慧、讲述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增进东西方文化互学互鉴。我们期待通过这套丛书,让中华文明更加发扬光大,让人类文明更加绚丽多彩,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基础。
    六、题后记
    许渊冲先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翻译事业,献给了中国文化,献给了他爱的世界。
    永失我恩师,痛心疾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先生千古,吾辈更当自勉!
    传播传统文化,吾辈使命在肩!
    (作者系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