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古典文学 《古本戏曲丛刊》 《古本戏曲丛刊》全十集摆满整张条案 庄重典雅的15函深蓝、160册,以线装影印方式收入清代乾隆至光绪时期传奇、杂剧138种,书名签上繁体的“古本戏曲丛刊十集”字样,宣告了总十集的收官。 《古本戏曲丛刊》(下简称《丛刊》)全十集,共收入元、明、清传奇、杂剧等1193种,合计成书141函1398册,是当代古籍整理出版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7月23日举办的“六十载使命接续 千百卷传奇完璧——《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出版座谈会”上,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谈起这一浩大工程,为之欣悦,又不免嗟叹唏嘘。 当年策划《丛刊》的郑振铎先生,若得知这套书的编纂几经断续,终在国力强盛的今天完成,会含笑九泉吧? 戏曲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小道末技”,为正统文化所鄙弃。历朝历代,体现为“经史子集”四部的书馆文库都不收录戏曲剧本,任其长期流散、自生自灭。但戏曲却是最接近人民的文学形式,它形象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思想情感,表达着他们的理想、愿望和追求。在农村临时搭起的戏台上、在庙宇或游艺场中演出的戏曲,传达出人民对贪官、恶霸的恨,对正直忠贞英雄的崇敬,对负屈含冤男女的同情……将最朴实的价值观植入一代代人心中。 上世纪50年代初,时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文学组召集人的郑振铎,曾设想用三四年时间,搜集印刷1000种古代戏曲剧本,“作为研究之资”。他主持编纂《丛刊》初集至第四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58年,郑振铎先生不幸殉职,吴晓铃先生主持编纂。为配合新编历史剧的讨论,1964年,《古本戏曲丛刊九集》先于第五集由中华书局出版,收清代宫廷大戏10种。 20年的停顿后,在时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的推动下,《古本戏曲丛刊五集》1986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如果没有《古本戏曲丛刊》,150万字的四卷本《中国戏曲发展史》根本无法完成。《丛刊》实现的是学术的积累,是文化的传承。”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廖奔在书面发言中说,上世纪80年代他和刘彦君准备撰写《中国戏曲发展史》时,得益于在《丛刊》中轻松读到的几百部古代戏曲剧本。而此前,除《元曲选》和《六十种曲》外,其他古代戏曲剧本多散见于各地公私藏书之中,一些还藏于海外,许多稀见珍本,即使知道所藏处所也不一定能见得到。廖奔认为,《丛刊》对推动戏曲学科的建设功莫大焉。 《丛刊》能够完璧,还要感谢程毅中先生。2012年,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书局编审程毅中向全国古籍出版规划小组递交了《关于完成〈古本戏曲丛刊〉的建议》,建言将其纳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使其完璧。《丛刊》第六、七、八集的编纂出版工作很快被列入《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 商务印书馆执行董事顾青谈起此书也百感交集。之前他在中华书局工作期间,一心想完成《丛刊》,连版权归属都搞清楚了,但程毅中先生说,国图出版社在善本搜集方面更有优势,“书比人、比出版社都重要”。 2014年1月,《丛刊》重启。负责选目及版本确认的戏曲文献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吴书荫忆及底本浩繁使搜集变成巨大工程,多次遇到有目无书、有书无目、收藏状况与记载不符的情况,工作人员甚至要从危楼里扛书箱下来一一找寻。 60多年中,《丛刊》先后由文学古籍刊行社、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接续出版,来自五湖四海的几代人为之默默付出,正是这一充满社会责任感与学术道义的接力,成就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丛刊》的出版,填补了中华文库“经史子集”四部之阙项。收笔之际,记者喜闻《丛刊(六、七、八集)》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