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娓)2020年,山西垣曲北白鹅遗址开始发掘,此次发掘出土文物众多,有成套礼器和带有长篇铭文的夺簋以及成套的铜编钟、石编磬等,出土了铜、玉、石、金等遗物500余件套。2021年,《燕姬的嫁妆——垣曲北白鹅考古揭示的周代女性生活》入选国家文物局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再次勾起世人对这座2700年前的遗址的好奇。这里有多少秘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间?是谁把如此之多的文明密码保存在黄河岸边?那一件件遗物又承载着古代人什么样的情怀?又能反映出周代女性贵族怎样的社会生活?近日,为详细了解北白鹅遗址背后点点滴滴的故事,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这里有庄严肃穆的制礼作乐 宗庙祭礼是周人礼制的重要内容。礼制框架下,贵族妇女会参与“夫妇亲之”的祭祀活动中。周人相信,在凝聚祖先意志的礼仪重器的见证下,能使祖先的福祉荫庇后人,而后人在仪式中可重温先祖的荣耀与艰辛,以朝乾夕惕,遗惠后世。 垣曲北白鹅3号墓出土的一套4件青铜“夺簋”,以94个字的长篇铭文记载了器主“夺”受到周天子的册命和赏赐的历史事件。“夺”为了铭记这一无上荣耀,就为其祖先“文祖中氏”和“文考釐孟”制作了一套祭祀用簋,以告先祖、以传后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谢尧亭解读说,夺簋铭文内涵丰富,涉及周王、井叔、内史微、夺等重要历史人物,涉及周代的军队编制、都城设置、礼制等重要信息,并对探讨北白鹅墓地的族属性质提供了重要线索。 周代制礼作乐,宴乐饮食也是周代女性生活的重要部分。宴乐活动在周代贵族的生活中兼具多重意义,巩固群体关系的同时又通过礼仪强化秩序。不同宴饮的事因和场地会有所不同,或“筵几于庙”,或“行之在寝”,宴乐中大家伴随着钟磬之音,依照礼制顺序相互祝颂,共同分享吉金中盛放的食物与美酒,群体关系得以内化在参与者心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大系》总编辑部主任王清雷说道,北白鹅墓地出土的编钟、编磬,均是周代的礼乐重器,象征着拥有者的等级身份,与中国同时期出土的其他礼乐器物一同,成为中国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里有民族融合的故事 一件青铜虎纹罐记录了什么样的历史瞬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徐良高研究员看来,山西省垣曲县北白鹅村春秋墓地出土的一件形制和纹饰独特的虎纹青铜罐,与两周之际中原地区的青铜礼器风格迥然不同。通过对比研究,可以认定该铜罐属于西北戎狄文化风格器物,这类风格器物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戎狄文化因素在中原地区两周时期墓地中多处可见。 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的记载,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郑媛解释到,北白鹅遗址位于太行八陉最南端“轵关陉”的必经之途,是一处重要的战略要地,承担着拱卫成周的军事功能,同时也是一条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墓地出土了个别具有北方草原和江汉文化面貌的器物,是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佐证。 徐良高表示,这类考古发现不仅是两周时期戎狄入侵中原重大历史事件、戎狄与华夏共存互动关系的反映,而且是两周时期由“夷狄交侵”到“以夷变夏”的民族融合之路的历史见证。 这里还有人们对生活的一腔热情 然而,礼乐制度下的周代,掩饰不住人们对美的追求及对生活的热爱挂念。 美丽是女性永恒的话题。《诗经》曰:“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周代女性为了美丽,不仅会用金玉华服装扮自己,也会借助原始的“化妆品”。考古发现的精美铜盒与大量玉饰还原了当时贵族女性的生活片段。 媵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与她亲近的人为其制作的陪嫁器物,通常在处理宗族关系、联姻结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与婚礼沃盥、侍奉盥洗、妇容装扮、祭祀、燕飨等礼仪和活动有关系。媵器不仅承载着作器人的关爱与期盼,也有婚嫁双方彰显宗族背景的政治考量,其精神内涵在今天的婚嫁习俗中仍然存在。 北白鹅出土的铸有“虢季为匽(燕)姬媵甗永宝用”十一字铭文的方形青铜甗,昭示了燕姬的贵族身世。郑媛从周代婚嫁礼俗文化的角度分析到,在当时,贵族婚姻不仅是简单的两姓之好,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意味。从双方宗族姓氏的选择,到聘媵用器的斟酌,都体现着周人对于礼制和宗法的具体实践。燕姬甗反映的正是当时两个显赫宗族为联姻而付出的良苦用心。 据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杨益民团队检测,北白鹅1号墓出土的铜壶中发现残留液体,经检测,含有乙醇、乙酸、酒石酸、丁香酸、富马酸等酒类成分,应为先秦果酒遗存。 北白鹅遗址中,果酒的发现证明,并不是只在张骞凿空之后,才有这醉人的琼酿玉液。酒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物质和精神意义,先秦留存至今的古酒非常稀少,一般认为,我国的先秦酒属粮食类发酵酒,北白鹅果酒的发现或将改变旧有认知。 这里将引发后人的忧古之思 北白鹅遗址是一处历时久长、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遗址,为研究晋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埋葬制度、人群族属、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和参考,对探讨黄河文明,探索晋南与成周地区之间的关系,探索晋南地区文明化进程在整个中原地区的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两周之际的社会动荡、分裂和诸侯势力的崛起,对青铜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是阐释早期中国青铜器功能、生产、流布的重要逻辑起点,晋南及其周边的诸多发现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源,垣曲北白鹅墓地的发现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教授苏荣誉表示,如何以北白鹅出土青铜器为导引,结合晋南及其周边、乃至汉水和泗水流域的某些青铜器,从技术和风格两个角度,对两周之际青铜器生产格局进行概观性探讨,并对青铜器的功能和呈现提出新认识,这些都有待学界深入研究。 春秋时代的君子出言有章,举止大方,温文尔雅,足以垂范后世。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文化教养,不仅反映了周朝学校教育的成功,也反映了周代贵族家庭良好的人才培养和成长环境。 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刘毓庆认为,家庭教育的主讲席是母亲,母亲的素养决定了子女的成长。而决定母亲素养普遍性提高的则在于国家对于女性教育的重视。那么周朝的女性教育是如何进行的,这些女性教育对我们当下有何启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后续要关注的研究侧面。 文明的长河,在历史的星空中闪现。垣曲北白鹅周代遗址记载着2700年前古人点点滴滴的生活,这是一个民族的成长故事,亦将如黄河之水一般,奔流到海,走向明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