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文化名家 >

《新青年》养成的小说家鲁迅

http://www.newdu.com 2021-09-27 文艺报 姜异新 参加讨论

    关键词:鲁迅 《新青年》 鲁迅研究
    《新青年》是一份启发民智、思想启蒙的杂志,文艺气息的逐渐浓厚乃至终使文学革命“显示了灵魂的深”,完全仰赖周氏兄弟的加入。特别是,鲁迅率先以新文学的创作实绩,释放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观念先行的势能,这离不开他几乎独揽的《新青年》小说栏,所谓“一篇一个新样式”的鲁迅现代小说是如何在《新青年》次第出场的呢?
    实际上,《新青年》第一卷即《青年杂志》时期即刊登小说,但均为译作,如连载的陈瑕译屠格涅夫小说《春潮》,节选了《初恋》的部分章节。从第二卷即改名为《新青年》开始,三四期接连刊登苏曼殊的《碎簪记》,此后,直到四卷五号于1918年5月15日出版,读者忽然看到一个陌生的名字:鲁迅,署在同样有陌生化之感的《狂人日记》题下。
    这是《新青年》第一次发表国人自己创作的白话小说。之后是一年的沉寂。1918年下半年的第五卷,喜欢读小说的读者看到的将全部是周作人的译笔,没有哪怕一位新作者步鲁迅后尘,在《新青年》文学园地带给大家新鲜赤诚易懂的中国故事。当1919年的《新青年》六卷广泛发行后,鲁迅的名字多起来,一号三号的随感录、四号的《孔乙己》、五号的《药》,犀利的文明批评而外,那个吸引人的虚构艺术世界,带着江南水乡绍兴特有的气息,更带着中华民族熟悉的种种文化特征,清晰地浮现在世人面前。
    从发表数量上讲,《新青年》所刊登的小说远远不及新诗及杂感,全部九卷五十四期只有八篇小说创作,其中,鲁迅就占了五篇,后全部收入小说集《呐喊》。连鲁迅自己都说,“《新青年》此外也没有养成什么小说的作家。”(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创作的这五篇白话小说每篇的编发记者不同,《狂人日记》为刘半农,《孔乙己》为胡适,《药》为李大钊,《风波》为陈独秀,《故乡》为陈望道,给人一种思想投契、密切配合之感,充分证明了“鲁迅”的诞生乃同人杂志的培育和养成。
    鲁迅最初接触《新青年》大约是在1916年底或1917年初,彼时许寿裳送其几册陈独秀主撰的《青年杂志》,并说“这里边颇有些谬论,可以一驳。”1917年1月19日,鲁迅将10本《青年杂志》寄给还在绍兴的二弟周作人。直到1917年,《新青年》由同人轮编,钱玄同多次来到绍兴会馆与谈,才激起了鲁迅的创作热情,积极投入到同人营垒中,策划、撰稿、翻译,鼎力支持。所谓以“敲边鼓”的方式徘徊于《新青年》周边的自谦,乃一种文学笔调,现实中,鲁迅在教育部佥事、通俗教育委员会小说股主任的官员身份而外,以北大教授周启明兄弟的身份介入新文化阵营,以独特、持久的个性方式成为以《新青年》为中心的新文化传统的中坚力量。
    1918年4月份,鲁迅开始写《狂人日记》,一个月后迅即问世。通常大家都认为《狂人日记》是钱玄同催生并经其手发表的。实际上,这一期的轮值记者为刘半农,而实际操作中很可能仍是钱玄同刘半农合编。
    《狂人日记》使《新青年》的1918成为划时代的分水岭,而1919同样值得期待,这年冬天,鲁迅又写了第二部白话短篇小说《孔乙己》,他没有急于寄出,而是放了一个冬季,来年春天的3月10日,才将这篇四千余字的小说抄正,交给周作人,连同书信转交高一涵。4月份,《新青年》六卷四号当期发表。
    几乎是在《孔乙己》发表的同时,1919年4月20日,鲁迅给还在日本的周作人写信,要其代购苏俄作家安德烈夫的小说。据4月25日日记,“夜成小说一篇,约三千字,抄讫。”即指《药》。28日,鲁迅将《药》的抄稿寄给钱玄同,请他帮助修订标点符号,并转交编辑人。5月份,《药》发表于《新青年》六卷五号,当期记者李大钊。
    鲁迅1920年8月2日被聘为北大讲师时,陈独秀已经去职,《新青年》的同人色彩亦开始转变。不过,当年3月11日,陈独秀曾通过周作人转告鲁迅“我们很盼望豫才先生为《新青年》创作小说”。8月5日夜,鲁迅在八道湾11号写完《风波》,6日接到马幼渔送来北京大学聘任其为国文系讲师的聘书,7日“上午寄陈仲甫说一篇”,这是鲁迅日记中第一次提到陈独秀的名字,“说”即《风波》。陈独秀收稿后,于8月22日给周作人写信,对《风波》表示“五体投地的佩服”,许诺“在一号报上登出,九月一号准能出版。”9月《新青年》八卷一号果然刊登。陈独秀甚至直接建议鲁迅将发表的小说“集拢来重印”。(1920年9月28日陈独秀致周作人)其实,分裂后的《新青年》所刊随感,鲁迅最佩服的也是陈独秀,赞叹“惟独秀随感究竟爽快耳”。(1921年8月25日鲁迅致周作人)陈鲁二人之间虽终生未曾谋面,只有文字之交,却是惺惺相惜,深深共鸣。
    1920年12月16日,陈独秀离沪赴粤,定下《新青年》的编辑方针为“稍改内容”“趋重于文学哲学”,争取“北京同人多做文章”。其实,北京同人的支持者只有周氏兄弟。1921年2月8日上午鲁迅“寄新青年社说稿一篇。”说稿即《故乡》。《故乡》的发表乃陈望道践行陈独秀编辑方针的产物,以示《新青年》仍具文艺色彩。1921年的《新青年》编辑部已呈分裂之势。发表于九卷一号的《故乡》,以后来进入中学生教材最早最广泛的影响力为该杂志的小说创作园地画上了句号。
    (作者系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