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腹部开窗正中“鱼化龙纹” 图2 腹部开窗正中“麒麟纹” 图3 唇口 图4 平底 安徽合肥 刘东 中国瓷器发展到明清时期,彩瓷渐趋成为瓷器产品中的主流,彩瓷又可分为釉下彩与釉上彩两大类。釉下彩即先在胎体上绘彩再施釉,包括青花瓷、釉里红瓷等,釉上彩是先施釉,再在釉面上绘彩,并二次入炉烘烧。同时,也有釉上、釉下彩组合使用的,如斗彩、青花五彩。这里来介绍一件清代康熙时期的青花五彩罐。 这件青花五彩罐(图1、2),高27.3、口径13.1、底径14厘米,现藏于安徽博物院。罐为唇口(图3),直颈,溜肩,上腹圆鼓,下腹渐收,平底(图4)。罐外壁饰青花五彩纹饰,颈部、肩部绘缠枝花卉纹,以红、黄、褐三色饰花朵,绿、蓝两色绘茎叶。值得注意的是蓝彩为釉下青花料绘制,其他四彩为釉上彩。罐的腹部有四组开窗,开窗内“井”字线条分隔,正中一格分别是鱼化龙纹和麒麟纹,周边各格填以网格纹、“卍”字纹等各色彩绘纹饰,开窗的周围再绘以如意云头、荷叶、杂宝等纹样,罐的下腹部绘缠枝花卉和卷草纹。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烧造水平,历来为陶瓷界所称道。民国时期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硬彩”即为五彩,康熙五彩烧成温度比后来出现的粉彩(700℃)烧成温度要高,故而称之为“硬彩”。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朝流行青花五彩,是指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其烧造工艺是较为复杂的,首先在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出一定的纹样,罩上透明釉后入窑,经1300℃的高温烧造,再在釉上施多种彩料描绘纹样、图案,之后再次入窑,以800℃的温度最终烧成。青花五彩这种瓷器品种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期进一步发展,至清代康熙年间达到了鼎盛。 清代器物上的纹饰图案,常是“有图必在意,有意必吉祥”,这件青花五彩罐腹部开光内的两种纹饰,其一绘大鲤鱼从水浪、山石中跃起,取材“鲤鱼跃龙门”的故事,鲤鱼善跳,从水中跃起高度可达1米以上,相传黄河中的鲤鱼逆流而上,到达龙门口峡谷时,“鱼跃龙门,过而为龙”,民间也有“鱼化龙”之说,后来常用来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行、奋发向上。 另一纹饰为麒麟纹,以绿彩绘麒麟身上的鳞片,头部和胸前绘黄彩,鬃毛饰褐彩,威猛矫健。麒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同时期“麒麟送子图”也十分流行,“麒麟送子”的由来则与我国古代第一圣人——孔子有关。在《春秋》和《史记》中都记载:周王“西狩获麟”,孔子哀叹“吾道穷矣”的典故,这是正史中对于孔子与麒麟的记载。后来,民间传说进一步演绎,孔圣人的出生就与麒麟产生了联系。久而久之,人们就以“麒麟子”来称赞儿童聪明,祝福他们将来有大作为。 综观这件青花五彩罐,器型较为规整,多种装饰技法叠加使用,纹样图案相当丰富,是清代康熙民窑瓷器中的精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