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藏书家卢弼,寓居天津三十余年,在今大理道32号小楼里,他完成了藏书由聚到散的最后历程。 卢弼(1876—1967),字慎之,号石斋,又以书房之故号曰慎园。祖籍湖北沔阳新堤镇(今属洪湖市),父崇瀛始迁仙桃镇(今仙桃市),倡设积善堂,继办育婴堂,修路济困,乡民善之。崇赢有二子,长曰卢靖(1856—1948),字勉之,号木斋,官至直隶、奉天提学使。次即卢弼,清光绪二年(1876)闰五月二十八日出生,刚好小兄长二十岁。 挂冠回本初,街市寻珍籍 卢弼自幼聪颖,初由父亲开蒙,六岁随兄长读《毛诗》《左传》《尔雅》,十岁即能为文。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经心书院,光绪二十三年(1897)入两湖书院,受教于学者杨守敬、邹代钧等,与革命家黄兴是同学。光绪二十六年(1900)奉派游历日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和三十年(1904)又两度赴日留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同年归国应学部试,授法政科举人。宣统元年(1909),入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幕,任省公署秘书官、交涉科参事,兼办交涉局、调查局等。卢弼谙熟中俄边境历史,在一次交涉中挫败沙俄吞并满洲里的图谋,受到周树模的器重,两人又是湖北同乡,由此结为至交。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卢弼历任北京政府多个要职,如国务院秘书长。1925年卢弼退出官场,受聘于北京大学。1929年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委员。 卢弼藏书深受兄长影响。卢靖在外为官时,经常给小弟寄书,每次附函都启示谆谆,让卢弼终生不忘,晚年仍作诗忆往:“遥怜稚弟滞江乡,检点群书远寄将。垂老分甘情义挚,友于风雨话连床。” 卢弼所庋之书,主要是在京时所购。他与傅增湘、张元济、张国淦、余绍宋、甘鹏云、徐恕等藏家友善,常互相切磋版本目录之学。卢弼常到北京旧书肆搜求图籍,所积计有10多万卷,藏于“慎园”书室,一共占去七间屋子。除常用的学术书、工具书之外,以明刊本最多,清刊本次之,亦有稀见之稿钞本等,其中湖北文献积至200余种。所藏雍正版《古今图书集成》,多达10040卷528函,当时即已不甚经见。据外孙女刘行宜回忆,卢弼居京时常在家接待书贾,琉璃厂、隆福寺的书店伙计来得最勤;编修《湖北先正遗书》《沔阳丛书》时,卢弼四处求购珍籍,苏州、杭州、扬州等地书店,都寄来书目供他选择。甘鹏云曾作诗咏卢弼访书云:“苦亲铅椠伴朝昏,除却收书懒出门。深巷驱车何处去,庙摊书藏海王村。” 同胞同雅趣,都是藏书家 卢靖、卢弼兄弟同是藏书家。卢靖知止楼所积亦有10多万卷。他早年应汉阳府试时,见有《经世文编》无力购买,蹭读时遭到书贾奚落,后靠借贷方才购下。此事对卢靖触动极深,使他终生以建设学校、图书馆和刊印书籍为职志。知止楼藏书,后来悉畀天津和北平的木斋图书馆,卢靖只把《经世文编》留下作为纪念。卢弼的《知止楼杂咏》组诗,记录了卢靖的这段经历:“乡僻群书不易求,汉阳估客再三谋。翻雕经世文编本,今日尤藏知止楼。”在《湖北先正遗书序》中,卢弼谈过他与胞兄藏书之不同:“弼从政余暇,浏览载籍,博涉旁探,日无宁晷,家兄木斋诫之曰:‘世变方殷,不务远者大者,惟考订簿录,校雠讹夺,支离琐碎,奚不惮烦?’弼徐应之曰:‘兄曩治算术,设梅、罗、徐、戴诸家著述,得精刊精校之本,事半功倍,当不让李壬叔独步一时矣!’相与狂笑散之。”其实,慎园藏书和知止楼藏书,虽然表面大异其趣,本质却均以实用为旨归。 卢靖和卢弼刻书不辍,他们以慎始基斋名义刊有三部丛书——《慎始基斋丛书》《湖北先正遗书》《沔阳丛书》。卢靖公私事务冗繁,无法亲力亲为,故丛书之搜集、选目、甄别、校勘、刻印等,多由更熟悉文献学的卢弼来操持。 《慎始基斋丛书》刻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前后,收书11种,多是指导治学门径的初学之籍,包括张之洞《輶轩语》和《书目答问》,姚晋圻《观书例》,田明昶《观书续例》,姚际恒《古今伪书考》等。1923年,卢弼收集散失板片,补刻后在天津重印。丛书最初拟目53种,然而未能完成。 辑刊先贤书,留与后人读 1918年,卢氏兄弟动议辑刊《湖北先正遗书》,以补赵尚辅《湖北丛书》之阙。1922年,他们合作《四库湖北先正遗书提要》四卷并《存目》四卷、《札记》一卷,作为刊印前的准备。从书计划分为三辑:第一辑是《四库全书》收录的91种,第二辑是四库提要存目的201种,第三辑是四库提要未著录的。1924年第一辑问世,收书75种720卷,已入《湖北丛书》者未收,故比计划少了16种。所录各书均广择善本,实在无觅才用文津阁本《四库全书》。 《湖北先正遗书》第一辑出版后,卢弼继续搜求相关典籍,“四方估客,以乡贤遗著至者,虽昂其值无不售”。可惜第二、三辑计划最终落空。能聊补遗憾的是,1926年卢氏兄弟又刊印了《沔阳丛书》12种。两人桑梓观念极强,筹划《湖北先正遗书》时就格外垂注沔阳先贤,他们仰慕的李子铭、张泰来、周揆源、陆建瀛等师友,都有著述收进丛书。 编印三套丛书前后,慎始基斋还刊有《劝学篇》《古辞令学》《木皮鼓词》《未筑余音》等图书数十种,其最著者即严复所译《天演沦》。这部影响中国思想史的巨著,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天津译竣,卢靖认为北地刻工稍逊,乃将录写稿邮至湖北,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卢弼操持刊行,成为《天演论》最早的中译本。 撰述偿日月,售书安生活 卢弼淡出政界之后,住在北京史家胡同,集中精力撰述《三国志集解》。他每天在书房度过十余小时,寒来暑往从不间断,所读之书密密麻麻写满札记。1926年,余绍宋为绘《慎始基斋校书图》,卢弼以之广征题咏,编有《慎始基斋校书图题词》(1935年)和《慎始基斋校书图续题词暨慎园伉俪六十寿言合册》(1936年),题诗者包括严修、樊增祥、丁传靖、王树楠、孙雄、邵章、陈垣、胡先骕等文人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华北局势趋于紧张。卢弼屡受惊扰,不时举家避居天津,住在意租界小马路卢靖家中(今民生路木斋中学东院)。如此次数渐多,卢弼乃起移居天津之念。文献记载他五次售书,最初就是搬家引起的。 卢弼未若卢靖善于理财,没有余资在津建房,于是商请兄长购其藏书。这是卢弼第一次售书,留有《慎之所售书目》手写底册。1936年,卢靖捐建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基础就是兄弟俩的藏书。这批图书抗战期间遭毁,劫余1949年后归清华大学图书馆,当时所拟《卢木斋先生赠书草目》,计著录图书2.3万余册,未及木斋图书馆原藏十分之一,这里应有部分卢弼藏书。 卢弼以鬻书之资,与周树模同时建起两幢小楼,地点在天津英租界新加坡道,因两楼外观有如四所,故俗称“卢家四座”。1933年,五十八岁的卢弼迁居天津(今大理道32号),慎园余藏亦随之移至沽上。另有部分图书、期刊、邸报,则留存在北京亲友处,后经卢弼同意卖给书商郭纪森。这是他第二次售书。 卢弼初到天津安定数年,《三国志集解》撰述也逐渐加快。他以多种《三国志》刻本、抄本、校本互勘,反复审定考证,纠正原书之失,订补学人之误。此书1935年完成初稿,1936年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已经打好纸型,旋以抗战中辍。 1937年天津沦陷,卢弼生计日窘。他继续补充《三国志集解》之外,又完成《三国志注引书目》《三国职官录》《三国志地理今释》等。1944年,卢弼因前列腺炎急需手术,第三次售书筹集费用。 第四次和第五次售书在抗战胜利后。《三国志集解》虽早已完稿,但因不断增补需重新抄清。卢弼本来还有撰写《水经注疏》计划,然此时他已渐入晚境,自忖无力最终完成,遂决定售书筹资,全力雇人誊写《三国志集解》。卢弼知道胡适对《水经注》感兴趣,就通过他商之北京大学图书馆,将数十种版本的《水经注》,连同其他善本数百部并归之。在此前后,卢弼又将所藏湖北先贤著述,悉数售给致力鄂省典籍传播的楚学精庐。 积稿盈案终付刊 ,晚景不幸话凉薄 1949年之后,卢弼受聘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他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清理卢靖的文章、序跋、函札等,1955年编印出《卢木斋先生遗稿》;二是1957年《三国志集解》由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却他的一大心病;三是整理个人存稿,油印多种集子。 卢弼晚年吟咏自娱,积稿盈案。他将诗稿连同文章、信函,请人刻写油印,以赠至亲友好。这些集子多成于1958年至1961年间,包括《慎园诗选》《慎园文选》《慎园启事》《慎园笔记》《慎园丛集》等。助力卢弼的是上海诗人戴克宽,刻版的则有石贡航和张仁友,所为字体工丽,版式精美,代表了特殊时代的文人趣味,堪称油印本中的精品。今天津图书馆另藏《慎园吟草》十卷,为卢弼的自订稿本。 《慎园启事》收录卢弼与友人的通信,为省篇幅仅录内容和时间,前后敬语尽皆删除。信中涉及诗坛人物颇多,堪为诗话之渊薮。1955年,卢弼编定《慎园诗选》,请钱锺书为之作序。 卢弼在天津与崇化学会师生交往密切。金钺与卢弼诗笺往还唱和频繁,龚望曾为《慎始基斋校书图》题诗。学会首届学员、医史专家郭霭春,则被他视为忘年交。1961年,卢弼把郭霭春唤至家中,托他保存《三国志集解》手稿。十年浩劫之中,郭霭春费劲心力,终使手稿幸存下来,1992年捐给南开大学图书馆。郭霭春诗集《残吟剩草》中,录有《卢师慎之先生》七绝三首,其中末首写道:“松之以后属卢师,论世原非阿所私。久侍慎园随杖履,愧无寸获负深知。”郭霭春其实无负“深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