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鲁迅全集〉古语词注释订补》出版

http://www.newdu.com 2022-05-30 浙大文史出版(微信公众 杨福泉 参加讨论

    关键词:鲁迅研究
    
    《鲁迅全集》古语词注释订补
    作者:杨福泉
    总页数:344
    装帧方式:平装
    国际书号:ISBN 978-7-308-22105-4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定价:5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关于“鲁迅与中国古代语言文化”问题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对《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前十卷中的有关古语词注释约三百条进行考辨和修订工作,作者希望通过这项工作,能为鲁迅研究添砖加瓦,略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杨福泉,1971年生,江苏金湖人,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教授、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在《文献》、《古汉语研究》、《汉语史学报》、《孔孟月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2部。
    试读
    第一卷
    1.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语出《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何者?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坟·题记》注4,页5-6)
    谨按:原注仅指明出处,至于作者为何引用,则未加深究。正如《题记》所言,鲁迅编辑《坟》的缘由并非“知非”,认为“愈老就愈进步”,除了因为几个曾经“使我激昂”却“将他们忘却”的诗人“竟又时时在我的眼前出现”,还“因为还有人要看,但尤其是因为又有人憎恶着我的文章”,所以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的痕迹”,“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虽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但若能实事求是,观先后而知时变,则善莫大焉。
    《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何者?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而不流,贵其周于数而合于时也。夫执道理以耦变,先亦制后,后亦制先。是何则?不失其所以制人,人不能制也。时之反侧,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逮。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
    所谓“争其得时”“时难得而易失”“时不与人游”,这恐怕才是鲁迅“不忍抛弃旧稿”并征引《淮南子》的真正用意之所在吧
    2.煔灼
    闪烁。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煔,火行也。”这里是初放光芒的意思。(《坟·人之历史》注2,页17)
    谨按:《说文·炎部》:“煔,火行也。从炎,占声。”清徐灏注笺:“煔,此即今之闪字。”《门部》:“闪,窥头门中也。从人在门中。”字亦作覢、炶、睒。《说文·见部》:“覢,暂见也。从见,炎声。《春秋公羊传》曰:‘覢然公子阳生。’”《广雅·释诂三》:“覢,见也”清王念孙疏证:“凡言闪者,皆暂见之义也。”《玄应音义》卷十二“闪铄”注:“暂见也,不定也。”字亦作觇,《说文·见部》:“觇,窥也。从见,占声。《春秋传》曰:‘公使觇之,信。’”觇、占等在“窥视”义上属同源字。
    煔灼,即灼烁、灼皪。《文选·左思〈蜀都赋〉》“晖丽灼烁”,唐刘良注:“灼烁,光彩貌。"《古文苑·宋玉〈舞赋〉》“珠翠灼皪而照耀兮”,宋章樵注:“灼皪,鲜明貌。,
    除“煔灼”之外,鲁迅作品尚见“煔煔”一语,如《坟·摩罗诗力说》:“夫心之不受撄,非槁死则缩朒耳,而况实利之念,复煔煔热于中。”其中“缩朒”亦属古语词,今补注之。
    3.单幺
    即单细胞微生物。(《坟·人之历史》注7,页18)
    谨按:鲁迅称单细胞微生物为“单幺”,乃取其“微小”之义。
    《说文·幺部》:“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清段玉裁注:“《通俗文》曰:‘不长曰幺,细小曰麽。’许无麽字。子初生,甚小也。俗谓一为幺,亦谓晚生子为幺,皆谓其小也。”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二“幺”条云:“一为数之本,故可以大名之,一年之称‘元年’,长子之称‘元子’,是也。又为数之初,故可以小名之,骰子之谓一为‘幺’是也。”
    4.大閟犁然
    大閟,即大的秘密,指自然的秘密。閟通“秘”,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閟,又假为秘字。”犁然,清楚明白的意思(《坟·人之历史》注13,页19)
    犁然有当于心,语出《庄子·山木》:“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犁然,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司马彪语:“犹栗然。”确切明白的意思。(《译文序跋集·〈域外小说集〉序言》注4,页169)
    谨按:原注解释“閟”字并引《说文段注》,均不够准确;“犁然”一语出自《庄子》,诸家见解颇为分歧,尚需辨析
    《说文·门部》:“閟,闭门也。从门,必声。《春秋传》曰:‘閟门而与之言。’”清段玉裁注:“引申为凡闭之偁(称)。《载驰》《閟宫》传曰:‘閟,闭也。’又假为秘字。《閟宫》笺曰:‘閟,神也。’此谓閟即‘祕’之假(假祕,神也。从示,必声。”段注:“《鲁颂》:‘閟宫有侐。’笺曰:‘閟,神也。’此谓假借閟为‘祕’也。”《广韵·至韵》:“祕,密也,神也。俗作秘。”
    据之可知,閟字本义为“闭门”,引申义为“封闭”,假借义为
    “神秘”。秘字则为祕之俗写。这种用法,鲁迅区分得很清楚,如《人之历史》:“诠释率神閟而不可思议。”《摩罗诗力说》:“其神思之澡雪,既至异于常人,则旷观天然,自感神閟,凡万汇之当其刖,皆若有情而至可念也”《华盖集·忽然想到(六)》:“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它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鲁迅在《人之历史》一文中两次提及“犁然”:“黑氏著书至多,辄明斯旨,且立种族发生学,使与个体发生学并,远稽人类由来,及其曼衍之迹,群疑冰泮,大閟犁然,为近日生物学之峰极”,“瞿提者,德之大诗人也,又邃于哲理,故其论虽凭理想以立言,不尽根于事实,而识见既博,思力复丰,则犁然知生物有相互之关系,其由来本于一原”。《科学史教篇》也曾提及:“察其外状,虽不易于犁然,而实则多缘科学之进步。”
    “犁然”一语,最早见于《庄子·山木》:“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心。”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犁然,犹栗然"。宋林希逸口义:“犁然,端的之意。"清王先谦集解引宣云:“犁然,犹释然,如犁田者其土释然也。"杨柳桥说:“犁,当读为‘嫠’,与‘梨’读为‘嫠’同例,双声通借字。……犁然,犹划然也。”钟泰说:“‘犁然’,犹厘然,言条理分明也。”曹础基说:“犁然,即栗然,心神惊动的样子。”方勇、刘涛说:“犁然,令人忧消情愉的样子。”上陈诸说,见仁见智,孰达其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