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肇自太极与人文之元 关于人文的发生,中国古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有一段精彩的表述:
天地人的并生,这本来就是一种交流交融模式,所以刘勰就直接说明了,“人文之元,肇自太极”。《说文解字》云:“元,始也。”这就是说,人文之初始,来自太极。《春秋繁露·重政》云:“元者为万物之本。”一个是原始之意,一个是根本之意,都是十分重要的意思,即人文的初始与根本来自太极。那太极是什么呢?郑玄在注释中这样解释:“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也。”显然,这是世界未分之状。在中国人的思维里,这种混沌状态是起源意义的存在。而其发展还是在于“分”:生与变。所以是易有太极,是生二仪,即天地生自混沌,在神话世界就是盘古开天地,然后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构建出现实的秩序。 当世界由太极而至八卦形成秩序,这已经不是人文的诞生之所了,已经是世界的成品。刘勰要的是“天地之心”“自然之道”,这就是太极。由此看,刘勰的“人文”是一种现实超越。 今天轰轰烈烈的“元宇宙”是如何表述自己的呢? 2021年10月28日,Facebook将公司名改为Meta,这是大型的科技公司进军“元宇宙”的标志性事件。“Meta”是一种超越的表述,有beyond,outside的意思。“元宇宙”的英文表述为“Metaverse”,这个和汉语翻译之间形成一定的差异。汉语的意思是宇宙之初始之混沌状,而英文的意思是现实的超越,有着明确的改变现实的意图。按照彭博社(Bloomberg)的解释,元宇宙大致如此:
这其实还是科技改变现实的基调,是一种科技的神话,并且具有厚重的商业意识。虽然在元宇宙里具有神话般的奇效,意识可以通过数字化实现其目标,但是这还是数字化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东西。假如最终目的是这样的虚幻沉迷,那跟鸦片有什么不同呢? 但是我们认为,“元宇宙”会做得更好,它有太多的人工装置,然而它依然没有走出神话思维的框架,还是那种“人神杂糅”的想象版。传入中国的“元宇宙”概念及其实践,企业界欣然参与,但是作为学术研究,则应该冷静审视。既然是一个将现实与神话融为一体的东西,那我们也完全可以找到解读的方式,应该对其走向有一个基本的研判,不至于被其汹涌的来势冲昏头脑,迷失方向。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表达对“元宇宙”的基本认识。 一是关于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既要相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又要承认技术的局限。鸡蛋可以孵化出小鸡,但是石头不行,至少在很长的时间里还是不行的。我们可以做出邓丽君的虚拟形象,但是它不会是邓丽君本身,这跟云中君一样,他的真实形象我们也是永远见不到的,见到的只是他的替身巫者。新的技术会不会制造出曾经的生命本身,这大概是与永动机是不是可以造出来一样的问题。意识让理想实现,实现的大概也是虚拟的理想。那么,技术可能不能解决根本的实在问题。 第二是人文的基本问题。人们需要神话理想的驱动,走出神话混沌的世界是人类的奋斗目标。混沌是原始起点,分析与分类则是思维与人类的进步。人们需要经常地返回混沌的故乡,但那只是心灵的休憩之所,是艺术的、仪式的表现。我们再次回到刘勰的论断:
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问题。从“人文之元肇自太极”的混沌,到“英华日新”的明丽,再到“符采复隐”的淳合,这就是人文神话的路径,就是“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本旨,所以反过来强调“人文之元肇自太极”。这是精神意蕴的叠合,并不是现实的迷失。 如果不是艺术的表现,这样日常的“元宇宙”造成的现实迷失,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周深、邓丽君的对唱只是跨年的仪式性歌会,绝不可以走向日常。同样,《九歌》的祭典也是仪式性的。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把“元宇宙”锁定在仪式性的行为中,因为“肇自太极”是不能实现的故事,只是一个神话,那神话还是处在仪式状态才最佳。 (责任编辑:admin) |